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附件)【字数:12915】
摘 要2017年,随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启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继续深入,海外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目前,中国能源企业已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但与此同时,中国能源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现状与案例,以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在孟加拉国电网的投资为例,研究了“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孟加拉国电网项目建设所存在的风险,还为合理控制中国能源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项目风险,保障能源项目的收益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参考。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4
2.1“一带一路” 4
2.2能源企业 4
2.3海外投资 4
第三章 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5
3.1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现状 5
3.2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现状 5
第四章 案例分析 7
4.1案例简介 7
4.2案例分析 8
4.3案例小结 10
第五章 加强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11
5.1国际风险的防范 11
5.2政治军事风险防范 11
5.3 经济风险防范 12
5.4社会风险防范 13
5.5自然风险防范 13
5.6其他风险防范 13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中国产能过剩,油气、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整体状况良好且希望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等背景下,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可与中国能源企业形成良好互补。目前,中国能源企业已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中国的能源企业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资源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如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等。因此,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该对投资风险加以控制。
近年来,虽然有关中国能源企业的对海投资风险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针对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具体研究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典型案例,寻找其海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为这些风险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从而为BRI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和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投资风险问题,国外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从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目的和前景出发,研究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将会遇到的阻碍的研究文献更多。
其中,有一些国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例如,Erica Downs考察了BRI与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是否能通过BRI扩大其海外投资效益和国际影响力。她认为,这一举措不太可能会改变国有石油公司海外投资的格局,因为他们的战略越来越多地是由全球石油行业竞争所驱使,而不是用来解决资源短缺等政策目标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Christopher Len(2017)重点关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上能源供应链安全的关系。他认为,中国传统上强调的自力更生,推动了其三十年的能源多元化战略,而这一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能源供应,因此,中国加强了海军的军事实力,寻求开展陆路运输路线,用来连接印度洋的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只有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才有可能成功地联合中小沿海国家。印度洋地区未来能源的发展将取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作为不断上升的海上力量,或者取决于印度,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而另一些学者则具体的研究了BRI 对世界能源格局、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Michael Kugelman(2017)研究了中巴经济走廊 (CPEC)的规模和能源供应,评估了其对南亚政治格局带来的的影响。CPEC被选为一个特殊的案例研究,是因为它是BRI的核心路线之一,并且涉及一些首创和精心设计的能源项目。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BRI在能源方面的一些现实挑战和影响。Kugelman认为,BRI和CPEC在缓解巴基斯坦长期的能源短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时也能够拓展中国进入欧亚能源市场的渠道。但他认为,这个项目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能源短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远远超出供应问题的政策问题。他还表示,这个项目是否能取得成功,从根源上取决于巴基斯坦的国家局势是否稳定。CPEC将加深中国在该国的影响,但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印巴紧张关系。来自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Kaho Yu(2017)直接关注了BRI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他认为,这一举措将导致中国采取更多的多边能源战略,甚至有可能重塑当前的国际能源秩序。但美国不应该认为所有的BRI项目都是政治性的,应该对那些更受商业推动的项目保持开放。另外,由于BRI将加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影响和港口的控制,因此美国更应该考虑如何把中国海军引入国际海上作战和合作伙伴关系。鉴于中国可能最终将确定欧亚大陆的能源贸易和投资规则,美国如果想继续从现有的国际能源秩序中受益,就需要保持其适应新权力的灵活性。
1.2.2国内文献综述
中国学者在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规划之后也进行了一些中国能源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所潜藏的风险的研究。
首先,薛蕾(2016)和张爱辉(2016)以及谭赛(2017)等人以中国某一地区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风险问题的解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薛蕾针对云南能投集团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目标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经济和能源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据此,提出了云南能投集团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发展路径以及发展支撑体系,并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思考的答案及创新务实的措施。同时,结合近年来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在国际业务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在详细分析了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上,总结公司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谭赛从“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南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为湖南海外直接投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参考。?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4
2.1“一带一路” 4
2.2能源企业 4
2.3海外投资 4
第三章 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5
3.1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现状 5
3.2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现状 5
第四章 案例分析 7
4.1案例简介 7
4.2案例分析 8
4.3案例小结 10
第五章 加强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11
5.1国际风险的防范 11
5.2政治军事风险防范 11
5.3 经济风险防范 12
5.4社会风险防范 13
5.5自然风险防范 13
5.6其他风险防范 13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中国产能过剩,油气、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整体状况良好且希望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等背景下,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可与中国能源企业形成良好互补。目前,中国能源企业已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中国的能源企业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资源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如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等。因此,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该对投资风险加以控制。
近年来,虽然有关中国能源企业的对海投资风险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针对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具体研究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典型案例,寻找其海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为这些风险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从而为BRI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和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投资风险问题,国外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从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目的和前景出发,研究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将会遇到的阻碍的研究文献更多。
其中,有一些国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例如,Erica Downs考察了BRI与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是否能通过BRI扩大其海外投资效益和国际影响力。她认为,这一举措不太可能会改变国有石油公司海外投资的格局,因为他们的战略越来越多地是由全球石油行业竞争所驱使,而不是用来解决资源短缺等政策目标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Christopher Len(2017)重点关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上能源供应链安全的关系。他认为,中国传统上强调的自力更生,推动了其三十年的能源多元化战略,而这一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能源供应,因此,中国加强了海军的军事实力,寻求开展陆路运输路线,用来连接印度洋的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只有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才有可能成功地联合中小沿海国家。印度洋地区未来能源的发展将取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作为不断上升的海上力量,或者取决于印度,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而另一些学者则具体的研究了BRI 对世界能源格局、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Michael Kugelman(2017)研究了中巴经济走廊 (CPEC)的规模和能源供应,评估了其对南亚政治格局带来的的影响。CPEC被选为一个特殊的案例研究,是因为它是BRI的核心路线之一,并且涉及一些首创和精心设计的能源项目。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BRI在能源方面的一些现实挑战和影响。Kugelman认为,BRI和CPEC在缓解巴基斯坦长期的能源短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时也能够拓展中国进入欧亚能源市场的渠道。但他认为,这个项目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能源短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远远超出供应问题的政策问题。他还表示,这个项目是否能取得成功,从根源上取决于巴基斯坦的国家局势是否稳定。CPEC将加深中国在该国的影响,但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印巴紧张关系。来自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Kaho Yu(2017)直接关注了BRI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他认为,这一举措将导致中国采取更多的多边能源战略,甚至有可能重塑当前的国际能源秩序。但美国不应该认为所有的BRI项目都是政治性的,应该对那些更受商业推动的项目保持开放。另外,由于BRI将加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影响和港口的控制,因此美国更应该考虑如何把中国海军引入国际海上作战和合作伙伴关系。鉴于中国可能最终将确定欧亚大陆的能源贸易和投资规则,美国如果想继续从现有的国际能源秩序中受益,就需要保持其适应新权力的灵活性。
1.2.2国内文献综述
中国学者在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规划之后也进行了一些中国能源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所潜藏的风险的研究。
首先,薛蕾(2016)和张爱辉(2016)以及谭赛(2017)等人以中国某一地区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风险问题的解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薛蕾针对云南能投集团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目标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经济和能源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据此,提出了云南能投集团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发展路径以及发展支撑体系,并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思考的答案及创新务实的措施。同时,结合近年来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在国际业务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在详细分析了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上,总结公司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谭赛从“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南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为湖南海外直接投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参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