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区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1
2.1 国内研究现状 1
2.2 国外研究现状 2
3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及影响分析 3
3.1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3
3.2 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 5
3.3 构建中韩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10
3.4 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研究 11
4 促进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13
4.1 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识 13
4.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14
4.3 建立专门的贸易争端处理机构和农业信息委员会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了国际合作的主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逐渐将发展双边贸易作为自己与其他国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为加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正致力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由于历史原因,中日矛盾尚未化解,日韩也存在摩擦,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中韩两国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时势,可以推动东亚区域的发展。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贸易额不断扩大,这些都为建立自贸区奠定了基础。在快速增长的总体贸易下,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就显得较为缓慢了,而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敏感话题。中国在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加之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而韩国在农业上没有优势,多数农产品依靠进口,但其却把农业看做关乎国家安全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业,对本国农产品采取高的保护,对进口农产品设置壁垒。所以,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可以减少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纠纷,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蓬勃发展。本文对中韩两国农产品发展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着,相互间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1]。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及中韩自贸区的构建作了详细研究,以下对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综述。
对于中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程祉霖(2015)从市场占有率、贸易强度等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现状[2]。指出我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集中在初级加工产品,还有大部分农产品需要两国深入贸易合作,从而扩大贸易范围。此外,作者还指出了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农产品质量上,中国的农产品普遍存在“产量高、质量差”的现象,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此外,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和规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不足。而韩国则是对农产品实施了过度的贸易保护。两国要想扩大农产品贸易,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贸易中的摩擦问题。张微微(2012)指出韩国对农业的过度保护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政治现象[3]。韩国在农产品贸易上保守的态度与其在国际市场上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相矛盾,这是其独特的历史情况和当前政治状况所致。中国在与韩国磋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做到统筹兼顾。政府在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减少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两国政府首先要将政治作为谈判的首要出发点,在取得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从经济、和社会层面考虑,加强与韩国民众的沟通,最终促进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在中韩自贸区构建方面,杨欢庆(2104)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4]。作者指出中韩两国在经济上有着一定的互补性,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资源互补和科技技术资源互补;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韩国只拥有5000万左右的人口,通过建立自贸区,韩国可以引进中国的劳动力来弥补国内劳动力的空缺;在科技技术上,由于韩国较早完成工业化,在技术上也有较多创新,而中国的技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了一定的发展,韩国技术领先于中国。一旦自由贸易区建成,两国可以利用这一互补性,各自发展本国的薄弱产业,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针对这些不足,作者阐述了两国的应对措施。中国主要是加大对农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创造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形成一个系统的农产品服务系统。韩国则可以做好农民安抚工作,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推进标准化农产品进出口体系和专业化的市场战略。孙帮俊,王娜在(2012)指出两国在资源禀赋及经济结构等方面优势互补,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农产品的出口可以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为两国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大多数学者在关于建立中韩自贸区的研究上都是从两国的优势互补以及前景方面分析,然后根据两国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是韩国学者对构建中韩自贸区进行了研究,韩国学者Kim Suji(2011)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建立中韩自贸区的必要性,认为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作者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行了SWTO分析,指出两国具有交通上的便利、资源上的互补以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等优势;在经贸发关系上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两国政府还采取了一定的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产业,这些都是建立自贸区的劣势;在建立自贸区后,加上中国的入世,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两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机遇不断扩大;在迎来合作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建立自贸区后可能会对区域外的其他经济体造成影响,从而对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安全产生影响。作者最后指出,两国要充分利用自己国家的优势,加强合作,促进自贸区的建立。KWON IN YEONG(2014)通过分析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对两国近年来的经贸合作做了总结,指出两国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为两国建立自贸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列出了建立自贸区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认为两国的产业结构将得到升级,经贸合作更加密切,产生规模经济。针对自贸区建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是从两国的优势互补以农产品的产业升级考虑。
综上所述,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国的农产品生产及贸易均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韩国农产品而言,中国农产品则具有较大的优势,这导致韩国在开放本国农产品市场上持有极为谨慎的态度。此外,我国在获得农产品出口带来的经济效益时,也面临着农业环境恶化的不利影响。两国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寻求最有利的合作方式,减少贸易摩擦。
3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及其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3.1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顺应世界经贸发展潮流,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为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人文地理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密切开展各种政治活动。2008年,双方建立了全方面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也为两国建立自贸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致 谢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1
2.1 国内研究现状 1
2.2 国外研究现状 2
3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及影响分析 3
3.1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3
3.2 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 5
3.3 构建中韩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10
3.4 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研究 11
4 促进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13
4.1 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识 13
4.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14
4.3 建立专门的贸易争端处理机构和农业信息委员会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了国际合作的主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逐渐将发展双边贸易作为自己与其他国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为加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正致力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由于历史原因,中日矛盾尚未化解,日韩也存在摩擦,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中韩两国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时势,可以推动东亚区域的发展。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贸易额不断扩大,这些都为建立自贸区奠定了基础。在快速增长的总体贸易下,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就显得较为缓慢了,而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敏感话题。中国在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加之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而韩国在农业上没有优势,多数农产品依靠进口,但其却把农业看做关乎国家安全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业,对本国农产品采取高的保护,对进口农产品设置壁垒。所以,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可以减少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纠纷,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蓬勃发展。本文对中韩两国农产品发展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着,相互间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1]。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及中韩自贸区的构建作了详细研究,以下对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综述。
对于中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程祉霖(2015)从市场占有率、贸易强度等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现状[2]。指出我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集中在初级加工产品,还有大部分农产品需要两国深入贸易合作,从而扩大贸易范围。此外,作者还指出了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农产品质量上,中国的农产品普遍存在“产量高、质量差”的现象,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此外,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和规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不足。而韩国则是对农产品实施了过度的贸易保护。两国要想扩大农产品贸易,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贸易中的摩擦问题。张微微(2012)指出韩国对农业的过度保护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政治现象[3]。韩国在农产品贸易上保守的态度与其在国际市场上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相矛盾,这是其独特的历史情况和当前政治状况所致。中国在与韩国磋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做到统筹兼顾。政府在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减少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两国政府首先要将政治作为谈判的首要出发点,在取得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从经济、和社会层面考虑,加强与韩国民众的沟通,最终促进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在中韩自贸区构建方面,杨欢庆(2104)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4]。作者指出中韩两国在经济上有着一定的互补性,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资源互补和科技技术资源互补;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韩国只拥有5000万左右的人口,通过建立自贸区,韩国可以引进中国的劳动力来弥补国内劳动力的空缺;在科技技术上,由于韩国较早完成工业化,在技术上也有较多创新,而中国的技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了一定的发展,韩国技术领先于中国。一旦自由贸易区建成,两国可以利用这一互补性,各自发展本国的薄弱产业,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针对这些不足,作者阐述了两国的应对措施。中国主要是加大对农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创造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形成一个系统的农产品服务系统。韩国则可以做好农民安抚工作,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推进标准化农产品进出口体系和专业化的市场战略。孙帮俊,王娜在(2012)指出两国在资源禀赋及经济结构等方面优势互补,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农产品的出口可以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为两国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大多数学者在关于建立中韩自贸区的研究上都是从两国的优势互补以及前景方面分析,然后根据两国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是韩国学者对构建中韩自贸区进行了研究,韩国学者Kim Suji(2011)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建立中韩自贸区的必要性,认为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作者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行了SWTO分析,指出两国具有交通上的便利、资源上的互补以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等优势;在经贸发关系上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两国政府还采取了一定的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产业,这些都是建立自贸区的劣势;在建立自贸区后,加上中国的入世,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两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机遇不断扩大;在迎来合作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建立自贸区后可能会对区域外的其他经济体造成影响,从而对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安全产生影响。作者最后指出,两国要充分利用自己国家的优势,加强合作,促进自贸区的建立。KWON IN YEONG(2014)通过分析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对两国近年来的经贸合作做了总结,指出两国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为两国建立自贸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列出了建立自贸区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认为两国的产业结构将得到升级,经贸合作更加密切,产生规模经济。针对自贸区建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是从两国的优势互补以农产品的产业升级考虑。
综上所述,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国的农产品生产及贸易均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韩国农产品而言,中国农产品则具有较大的优势,这导致韩国在开放本国农产品市场上持有极为谨慎的态度。此外,我国在获得农产品出口带来的经济效益时,也面临着农业环境恶化的不利影响。两国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寻求最有利的合作方式,减少贸易摩擦。
3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及其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3.1 中韩自贸区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顺应世界经贸发展潮流,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为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人文地理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密切开展各种政治活动。2008年,双方建立了全方面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也为两国建立自贸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致 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