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附件)【字数:20740】

摘 要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进而探求深层次发展,其中尤为明显及突出就是互联网金融,它的发展伴随着新模式的出现、新型体系的建立,并且新一代群体对互联网金融的依赖粘度不断上升,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也在逐年提升,并且呈现出几何增长形态。互联网金融不断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方面而言,给人们的日常消费、资金利用等带来了新的渠道和形式,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大缩小了人们的消费及时间成本,提高了便利度,网络的小额借贷平台也给个体和中小型企业带来了方便快捷的融资新渠道,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也伴随着技术性风险及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带来的诸多风险,从而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及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历史发展及发展模式,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进行分类讨论,通过横向对比,总结归纳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的具体意见及方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现状 2
1.4研究方法及思路 3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和发展现状 4
2.1互联网金融概述 4
2.2互联网金融的现存模式 4
2.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6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和特征 10
3.1互联网金融的外部风险 10
3.2互联网金融的内部风险 13
3.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 14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16
4.1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16
4.2案例:从3M金融互助平台看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 17
4.3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建议 18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7年天猫双十一当日交易额达1682亿元,打破了2016年创下的1207亿元记录,有数据统计,从2014年双十一以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月11日当天网购交易额逐年呈现几乎线性增长形态。

图11 20142017年天猫双十一当日营业额(亿元)折线图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从这一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网购和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出近乎上亿的消费者逐步熟悉并使用网络支付。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下渐渐形成了一个新型行业——互联网金融。
近年国务院公布《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互联网消费已经从简单的买卖行为逐步发展为商家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展生产活动,这不仅促进传统的生产、消费环节的升级,也使得国内各行各业纷纷利用互联网技术,增添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利用互联网进行经营提供了依据,也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政策依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金融业与之相结合,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给我国的传统型金融机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带来了巨大改变。近年来,国内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高速发展扩张态势,拍拍贷这类P2P网贷平台层出不穷,四大行及中小银行纷纷推出了网络金融业务,将传统的业务办理操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让业务办结、股票等操作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也接踵而至。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商家的金融操作降低了成本和带来了巨大便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时时刻刻在威胁着市场参与主体的资金安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操作规范不够健全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其次,中国许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跨行业经营,诸如网易支付、财付通等网络支付平台,这些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并不是由传统的金融行业参与者发展而来,因为被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杠杆、高收益的优点所吸引,诸多互联网机构投身其中,也因为其对金融业的管理经验不足,所以互联网行业跨界经营存在诸多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新型行业,它不仅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相应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客观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何防范问题。
1.2研究意义
中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许许多多互联网机构跨界进入金融行业,同样的,很多小型网贷平台诸如拍拍贷、宜人贷层出不穷,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理财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相较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它们的体量相对较小,还处于高速发展成长期,比较容易控制,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飞快,涉及的行业较多,所以一方面它所带来的风险不可轻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有的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跟不上这一行业的发展速度,所以金融风险和行业规范问题普遍存在。由于互联网金融使用者众多,这一行业存在有普惠性,加上其迅速地开拓速度,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问题首当其冲,如若管控不足,很可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研究主要注重于“管控”。
1.3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现状
1.3.1研究对象的国内现状
谢平(2012)作为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与传统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相异的新融资模式。王泽华(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三个阶段,并且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已进入具有发展的井喷期特点的第三阶段,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诸如银行、证券、保险等纷纷开始重视金融业在网络领域的拓展。第三阶段内各个互联网企业开始发力,“余额宝”、“网易钱包”、“京东白条”这一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直接分割占据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存款源。许雯(2015)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快,并且存在重新洗牌的可能性,其涉及的业务范围会越来越广,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需要相对应的管理和监控,将现有的披露机制不断完善,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透明度要有相应要求,从而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增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性。黄丙(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有诸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信息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业务风险、法律及信誉风险。并且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现存风险监管政策还具有一定的空白区间,首先是众筹模式在法律边缘打“擦边球”,其次是资金融通备付金账户形同虚设,针对于备付金额的相关监管措施都还没有具体落实到纸,用户在使用账户过程中,身份的验证不够完善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沈凤池(2015)认为应当开启行业联动管控,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龙头大哥——阿里巴巴,它具有一定程度的行业代表性。通过对阿里金融的风险管理分析,其它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参考阿里巴巴的金融管理模式,从而找出自身的问题根源,归纳出针对其的解决方法,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不断的成熟完善。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存在诸多风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模式等都会不断地趋于完善。这样我们就会很好的应对其发生的风险。我们要放眼于未来,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调整产业结构模式,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内法律规定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维护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