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万镇红枣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2016年5月28日摘 要万镇位于神木县最南端,该地区具有日照时间长、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呈现出沿黄土石山区特地,其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对于红枣的生长及其有利,因此该地区拥有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目前来看,红枣产业已然成为万镇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末,全镇的红枣经济林面积已经突破6000亩,红枣年产量突破5000万斤,红枣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万镇的红枣产业正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生产效率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经营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万镇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万镇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究。对万镇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是促进万镇经济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万镇红枣产业现状的了解和全面的调查,找出万镇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养殖、可持续性增收等方面找出适合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科学合理化策略,为神木县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使万镇红枣产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关 键 词万镇红枣;产业现状;对策研究AbstractShenmu county million town is Shenmu county of Southwest window, the region has long hours of sunshine, frost free period is shor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jujube and favorable, so the area have a long history of jujube cultivation. Currently, jujube industry has already becom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town of 10000, by the end of 2015, the town of jujube economic forest area has exceeded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000 acres, jujube annual production exceeded 50 million pounds, jujube industry practitioners to 4000 people. Million in the town of jujube industry is moving in the scale direction, bu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production efficiency low,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 unreasonable, these limits the Zhen Wan jujube industry healthy development, how to explore a new path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jujube, it is worth to think deeply. Shenmu county Zhen Wan Zhen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is to promote the premise of Shenmu county Zhen Wa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Wan Town jujube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WAN Zhen town economy. Based on WAN Zhen Zhen jujube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AN Zhen Zhen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income to find suitable million town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strategy, Shenmu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but also the million town jujube industry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1 绪论 1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国内研究现状 11.3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3.1研究内容 11.3.2研究方法 22 万镇红枣产业现状 32.1红枣种植初具规模 32.2红枣深加工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32.3政府对红枣产业的扶持不断增大 42.4红枣年产量增收缓慢 42.5枣农经营方式老化 52.6栽培种植不够科学 53 万镇枣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3.1红枣产量和质量有待高 73.2缺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 73.3灾害防治能力较弱 73.4品牌营销不足 83.5产业化水平较低 84 对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04.1不断提升红枣产量及质量 104.2加快专业人才培训 104.3增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114.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124.5加快产业化建设 125 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1 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目的万镇红枣是万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直接影响其生活水平,也是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保障。因此红枣产业发展的改善对万镇居民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意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通过实际统计调查分析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障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合理化建议。意义通过本文对万镇红枣产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有利于依据枣农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红枣增收和枣农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现状的了解,使红枣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转变,有利于促进红枣产业的科学持续发展,直接提高枣农收入。1.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红枣产业的研究者甚少,发文量少 ,但文章质量较高,影响力大的作者也并不多。尽管内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外无与之相竞争的国际市场,但中国的红枣产业无论是企业的规模,还是产业拓展的深度都还面临较大的差距。2011年,据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吴顺峰《优质特色红枣加工项目建议书》中统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虽有个别企业努力打造品牌,但由于企业所处区域土地资源和行业整体规模的限制,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市场、产生规模市场效应。2014年,陕西省佳县林业工作站的冯涛在《晋陕黄河沿岸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枣品生产是农业市场化中起步较早、发展快的重点项目,以外销为主,理应认真组织,建立稳定的销售组织和有效的信息网络。1.3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万镇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枣农的实际情况和未来期想,从科学增收,多品种加工,等方面找出问题并予以解决。与其他地区做对比,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1.3.2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交谈、提问等形式获得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分类、汇总。通过调查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了解现在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文献研究方法初步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通过在县内图书馆、期刊网等查阅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通过分析,了解国内外对于红枣产业发展相关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合理建议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并系统的对研究现状和进行整理。2 万镇红枣产业现状2.1红枣种植初具规模万镇红枣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种类繁多,有木枣、神枣、骏枣、梨枣、冬枣等20几个品种,正常年产量达5000多万斤。全镇红枣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其中红枣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红枣之乡。图1为万镇农民收入结构图。图1 万镇农民年收入组成结构图2.2红枣深加工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万镇成功引进陕西华和实业有限公司红枣深加工项目,落户西豆峪村。该公司是一家集中式咖啡饮品、红枣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投入4200万元,建成了年产500吨红枣浓缩汁、红枣粉生产线和年产1000吨的红枣咖啡生产线,并成功进行了试生产。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可使红枣附加值提高3-5倍,可安排就业人员200人,间接从业人员1000人。公司正式投产后,全年满负荷生产可就地转化万镇20%的红枣,对解决当地红枣销售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图2为“曼乔咖啡”生产基地。图2 “曼乔咖啡”生产基地2.3政府对红枣产业的扶持不断增大为了真正实现红枣的优质化,近年来,万镇在红枣品种改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聘请技术娴熟的专家嫁接新引进的神枣、冬枣、青枣等优质品种。2010年,该镇在沙坪寺村投资300万元建起了600亩矮化密植优质红枣示范园,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从2014年开始,万镇抓住神木县“金桥”惠民政策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展低产园改造和优质红枣示范园建设,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红枣专家合作,在沙坪寺王家源建立200亩红枣示范园,在凤凰山建立100亩红枣示范园,主要引进山东沾化2号、神枣、晋枣等既有市场品牌价值且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质品种。2.4红枣年产量增收缓慢神木红枣正常年份产量近5万吨,2013 年由于气候因素,产量约7200吨,较正常年份减产85%;2014 年春夏之际,绿盲蝽又大面积发生,啃食枣幼叶花蕾,二次发育出来的新芽也被啃食,在4月底连续逾10天的晚霜,枣芽受影响发育期缩短,9月红枣脆熟期阴雨连绵导致质量下降,成熟期收获时枣产量仅为正常年份的20%。但从万镇来看,2013 年全镇红枣总产量仅有132.3万斤,同往年的3000万斤相比,平均减产96%;每年 9 月底至 10 月初是红枣最为关键的成熟期,其间,红枣一遇雨水就裂果,随后腐烂。万镇的红枣在2015年取得了大丰收,根据走访询问得到万镇红枣产量总体有增长,但增长的大多是小规模化种植的养殖户,增长量年均200-300斤。普通枣农红枣收成增长量年均不到百斤。图3为2011-2015年万镇红枣产量变化曲线图。图3 2011-2015年万镇红枣产量变化曲线图2.5枣农经营方式老化统计调查资料及笔者走访得知万镇枣农对枣树的培育依然沿用前辈转下来的方法,这些方法具体表现在除草、施肥、修剪等方面,可取之处甚多,但其销售方式却只是等收获季节县里或者外来工厂代表来收购,也有部分依靠大学的子女利用微商销售部分。总体没有形成固定的销售模式。加工粗放、加工能力欠缺成为万镇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的症结之一。万镇红枣加工企业多数属于初级加工企业,主要以烤枣为主,附加值不大、效益不高,且多为季节性加工,生产秩序混乱,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个别企业从事枣酒、枣饮料等深加工,但由于产品科技含量还不高。2.6栽培种植不够科学(1)红枣栽植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首先表现为红枣栽植园区缺乏规划,随意建园,尤其是山地枣园,栽植前未整修枣园,栽植时也未按等高线成行定植,直接影响后期枣树的光合作用和规范性管理;其次表现为苗木质量差,成活率较低,通常是不管品种优劣、特性、是否适生,有苗就载,造成品种混杂。(2)建园方式单一,限制了红枣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目前,栽植红枣时采用枣粮间作的方式,此方式虽有优点,但与矮化密植、集约化经营的栽植方式相比,经济效益较低,且易诱发病虫害。(3)施肥量偏少,肥料种类单一。目前施肥仍以碳铵为主,农家肥和钾肥使用量少,叶面肥施喷率较低。(4)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首先表现为灭虫农药种类单一,标准不统一,灭虫药多数用剧毒的甲胺磷、久效磷、内吸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等,严重影响了红枣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其次表现为灭虫“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导致防病除虫不彻底,易复发、传播。枣农大多对栽种知识了解很好,但对载后科学管理却一知半解,需指导他们覆膜增温保湿、作数畦、营造保护行、适时肥水管理、间作的重要性与具体造作方法。3 万镇枣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红枣产量和质量有待高红枣优质品种较少,98%的枣农以栽植传统木枣为主,颗粒较小,含糖量低,肉薄核大,市场竞争力弱。一是品种单一,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嫁接了部分赞皇大枣、俊枣、虎枣、神枣、新疆一号等品种,但较为零散,不成规模达不到优质目的,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二是缺乏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红枣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加剧了卖枣难的被动局面;三是木枣自然变异多,良莠不齐和品种退化现象严重。由于品种单一、品质低下,枣树老化,产量下降,以至于面对突然来临的自然灾害袭击难以承受。一种是裂果,特别是近年来红枣成熟季节,阴雨连绵,红枣遇雨裂果给枣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枣农的积极性,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种是落果,表现为开花期受病虫害和冷空气影响果实提前脱落。近年来,该县红枣连续遭受了较为强大的春季红枣病虫害和秋雨裂果袭击,这几年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受灾面积越来越大,受害程度越来越高,致使红枣丰产不丰收、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损失惨重,纷纷对红枣产业失去栽植的信心,整个红枣产业发展正面临毁灭性威胁。3.2缺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基本上靠留守老人管理,他们既没有学习先进技术的基本功底,也没有开拓创新的热情动力,管理起来力不从心,生产效率低下。目前,万镇红枣栽培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竟然没有一个科班专业出身的技术人才,全部依靠本地农民,按传统方式生产经营。此外,管理销售人才缺乏。全镇没有一个组织、一个公司、甚至一个人专门从事红枣销售,全部依靠和等待外来人员收购,红枣丰收了,反而会造成大量积压,枣贱伤农。3.3灾害防治能力较弱近年来,热风雨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去年因持续干热风的影响,枣树大幅减产,有的甚至绝收;今年开花期枣花受冻,严重影响枣树挂果,成熟期又遇阴雨天气造成红枣破裂而腐烂,枣农收入不容乐观,这些因素极大影响了枣农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又由于县森防站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的唯一机构,人员少,技术力量弱,遇红枣虫害侵犯和秋雨裂果灾害,难以及时有效应对,发挥作用小。虽然多数枣农已经认识到防虫的必要性、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防御,但效果不佳。因为枣园田地撂荒,无人管理,防虫不能全覆盖,又不能及时对症下药,导致虫害泛滥,红枣受灾严重。3.4品牌营销不足目前,全镇近5000万斤的产量,却没有进行过原产地认证,也没有经过QS质量认证,没有一个知名品牌,而且只停留在纸箱包装的粗包装水平,无法进入超市,没有自己的销售终端,品牌和包装以及营销的利润空间被外来加工商超额获取。在已建成的红枣深加工企业中只有圪梁梁红枣公司一家在生产,多数初级加工小企业仍然停留在小作坊式水平上,只有少量的红枣能保证保鲜和保存期,每年仍有大量鲜枣因无法及时卖出或没及时加工而腐烂。红枣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仅个别企业通过了产地GAP认证和枣产品QS质量认证,特别是缺乏品质高、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品。目前的现状是枣农只管种,不管卖,坐等客户上门,很少有人主动跑出去开拓市场,表现为既没有行业话语权,也没有定价权,当新疆玉枣卖到每公斤上百元的时候,我们的木枣每斤两元甚至更低的价格仍无人问津,积压滞销严重。根据最新统计结果,2011年万镇全镇木枣总产量4918万斤,即使从红枣上市时的价格从每斤2.5元降至现在的每斤1.0元,甚至更少仍然无人问津。目前积压3000多万斤,卖出不到三分之一。3.5产业化水平较低(1)投资不足神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融资成本高和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先天本质决定了没有几个实力雄厚的老板真正愿意在利润空间非常有限的红枣加工业上投入。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形不成规模,产业上不了水平,极大地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投资群体基本以留守人群和中小投资者为主,资本实力有限,后续资本缺乏,难以推动万镇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建起的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全镇只有8家,且加工方式单一,业主大部分属中小投资者,资金实力较弱,缺乏后续投资,无法推动深加工,也不敢大量收购,个别厂子未投产就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2)深加工等配套产业不足万镇红枣收成后的销售都是对外,内部相关加工厂家不足五家且需求量不高,所以红枣大多由外地商户收购,价格却并不高,所以枣农收入一直不见增加。红枣加工企业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目前新疆红枣加工产品大部分为传统初级加工品,如蜜枣、熏枣等,通常只是对果品进行整体加工,改善颜色、风味和形状,加工层次较低,产品形式单一、附加值低。少数企业进行蜜枣、红枣饮料、红枣休闲食品及功能食品的开发,但整体规模较小,不能形成有效的红枣资源转化能力,加工产品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发展。尽管这些深加工企业目前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遭遇资金困境最为明显,不少项目尚在论证、中试阶段,然而企业发展的信心带给枣农们更多的希望。4 对万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4.1不断提升红枣产量及质量陕北红枣品种多为滩枣、木枣、狗头枣等,品种略显单一。红枣品种引进首先要发挥当地主栽品种优势。凡经过长期栽培选择,大面积发展,品质优良且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称为当地主栽品种。我县的主栽品种是长木枣、方墩墩木枣等。通常情况下主栽品种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已充分适应,能正常发育,稳产高产。因此,新建枣园在选择品种时应以当地主栽品种较为可靠,引进外地品种则应慎重,先经三年以上的小型试验,经过观察,确认既可适应当地风土条件,又能充分表现原有特性,方可引进栽培。因枣树寿命很长,长大结果后又不易移动,所以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劳民伤财的局势,即使采用高头换种,也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根据其环境适应等方面考虑可以引进山西的骏枣、相枣、壶瓶枣、梨枣等品种。这些红枣品种多可自山西引进。万镇紧靠山西,所以其红枣品种在我区也适宜生长。近几年,陕北雨水增多,大量的裂果烂果让枣农苦不堪言,但事实上,通过施有机肥、加强枣园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优果率。从而是红枣增收得到落实。提高333工程对红枣改良的补贴标准。红枣改良因为周期长,一般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见效,三年之内改良面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而且一旦品种不合适,将前功尽弃,建立品种改良、科学管理试点示范村,整村推进老品种更新换代,并将改良重点放在神枣、金昌一号、冬枣等几个既有品牌价值,又适合万镇土壤和气候环境,可鲜食亦可干制的品种上,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红枣的经济效益。4.2加快专业人才培训要重视万镇红枣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应首先解决红枣保鲜储藏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红枣加工品质;吸引人才参与红枣市场开发,建立现代流通体系,深化品牌营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最终主体力量;加大对产业的政策扶持,吸引一批有为的青壮年参与到红枣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中来。万镇的红枣产业应该多吸收青壮年劳动力去学习科学养殖的方法。学习科学的栽后培养殖与保护方法,具体如下覆膜增温保墒,促使发根生长枣树栽植的当年,由于管理不善常出现迟迟不发芽的“假死现象”,群众们称之为“枣树当年不发芽不算死”。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易造成所栽枣树大量失水而致。解决的方法就是,栽后及时灌足水,待水渗入土壤之后,及时松土,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树盘。这样做即可有效地起到保墒作用,同时也可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早生根、快生长的目的。一般每株新植枣树用一块1m 见方的塑料膜进行覆盖。做树畦,营造保护行定植后,应及时做好树畦,即沿枣树行向两侧起埝,畦内宽度为1m、土埝宽30cm、高20cm,要求踏实。做好树畦,即便于对枣树的管理,如中耕、浇水、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田间作业。同时也起到对幼树的保护作用,可有效地避免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对幼树的损害。此树畦,随着树冠的加大而逐年加宽。适时进行肥水管理为促使新植枣树加速生长,当新梢长到10-15cm时,结合浇水或利用雨后开沟追肥,一般每株施尿素0.1kg,以保证新植树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应注重对新植幼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对枣瘿蚊、黄刺蛾、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结合防治害虫可加入300-500倍的尿素或磷酸二胺等肥料进行叶片喷施,以促进幼树的生长,一般要进行3-4次。合理间作无论是采用枣粮间作形式还是纯枣园形式栽植的枣树园,栽植的第一年都可间作农作物。为确保幼树的生长,间作植物一定要选择矮杆的最好选择花生、大豆、绿豆等豆科植物,也可间作些瓜菜类植物,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由于对间作物的肥水的投入也会促进枣树的生长。在栽植后浇水或降雨后,都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确保幼树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4.3增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一是完善防灾预案。县林业、气象等部门和枣区镇办,应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枣农生产自救能力。二是加强枣树培土、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技术的管理培训,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红枣保险,对不可逆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或绝收,枣农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补偿,政府在保费上予以补贴,最大限度地保证枣农的利益。4.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首先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联系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利用各种电视新闻、互联网、举办红枣节和展会等途径宣传,扩大影响,提高“万镇红枣”品牌知名度,拓宽市场覆盖面。加快红枣文化工程建设。坚持新理念、高起点,挖掘红枣的广泛用途,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红枣文化。提高万镇镇红枣在全国花椒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4.5加快产业化建设(1)加大投资力度神木县周边红枣深加工的厂家很少,对红枣的加工也比较少。笔者认为可以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对红枣加工厂给予适当的补贴,并支持这方面的创业者,从而使厂家对红枣深加工重视起来,并创新研究更多的新食品,间接拉动枣农的养殖积极性,从而影响其经济。当然更多的是适当宣传,使投资者关注万镇的红枣产业,吸引其投资来帮助红枣相关产业更快的发展。除了生产、加工上的改进,红枣市场营销也显得尤为关键。“应该集中打造陕北红枣的名片,尤其是重点打造黄河滩枣品牌,整合现有的优质红枣资源,打造陕北红枣的优势品牌。”长年搞红枣营销的业内人士如是说。(2)加快产业转型万镇红枣的转型可以从两种路径考虑。一种路径是改变自己适应市场,推动生产与加工升级。从长远看,要加快新优品种引进,稳步扩大种植规模,推行规范化种植技术,重视加工转化和品牌营销,提升产业效益;从近期看,应着重在改造升级上下功夫,对现有种植区进行品种优化、先进技术推广,扩大烤炉等加工设施配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主产区应尽快转变代料加工的现状,加快自有品牌建设,重视市场开拓,提升产业附加值。 另一种路径是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开发市场。品牌的最大内涵是文化。陕北大红枣,多么亮堂的名字,多少文学作品、影视画面中出现过,既体现着陕北深厚的黄土文化,又体现着中国革命的红色情结,是完全应该深度挖掘的品牌文化。同时,万镇红枣生产的自然条件差,也就客观上形成了天然生长的状态,与一般的有机食品生产并无二异,是可以大力开发的又一种天然优势,完全可以借助绿色有机的概念实现市场营销的突破,向中高端定位迈进。把文化牌叫响,把绿色有机的概念打响,万镇红枣应该可以在与其他品牌红枣的竞争中取得优势。5 结论从以上可得出,万镇红枣产业的发展需要采用一体化、规模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万镇红枣枣分散的经营模式已经与市场经济脱轨,不利于红枣产业的做大做强,需要的是一种一体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研究市场,开拓市场,走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的营销道路。在农业文明发展的如今广大农民仍然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万镇的红枣产业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结合以上文所述,并及时关注获取政府支持食红枣产业发展更快、更好、更强。参考文献[1].李素荣.果中珍品红枣[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刘孟军.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N].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3].曹生勇,王明银.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 [4].梁鸿.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张晓红,郭明主.陕北红枣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 2011 [6].周沛云,苏彩霞,谷喜发,刘晓红.我国红枣贮藏保鲜与加工的现状与前景[J].果农之友2005[7].王建,窦长保.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09[8].冯涛.晋陕黄河沿岸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 [9].任山鸣.印象神木红枣民俗文化[N].2014 [10].薛录堂.红枣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J].榆林科技.2006 [11].袁亚宏,高振鹏,史亚歌.我国红枣产业开发[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2002 [12].王学军,张新生.河北省枣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Z].河北农业科学.2007 致谢 大学三年多的学习和半年多的论文撰写过程,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拓展了思维,人生经历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借此机会我想谢谢我的亲朋好友、老师和同学们,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刘东花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老师们为本论文提供的帮助和建议,还要感谢同班的的同学们,在撰写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躁,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
Key words: ten thousand town town red jujube;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目 录
6000 acres, jujube annual production exceeded 50 million pounds, jujube industry practitioners to 4000 people. Million in the town of jujube industry is moving in the scale direction, bu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production efficiency low,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 unreasonable, these limits the Zhen Wan jujube industry healthy development, how to explore a new path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jujube, it is worth to think deeply. Shenmu county Zhen Wan Zhen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is to promote the premise of Shenmu county Zhen Wa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Wan Town jujube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WAN Zhen town economy. Based on WAN Zhen Zhen jujube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AN Zhen Zhen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income to find suitable million town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strategy, Shenmu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but also the million town jujube industry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1 绪论 1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国内研究现状 11.3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3.1研究内容 11.3.2研究方法 22 万镇红枣产业现状 32.1红枣种植初具规模 32.2红枣深加工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32.3政府对红枣产业的扶持不断增大 42.4红枣年产量增收缓慢 42.5枣农经营方式老化 52.6栽培种植不够科学 53 万镇枣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3.1红枣产量和质量有待高 73.2缺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 73.3灾害防治能力较弱 73.4品牌营销不足 83.5产业化水平较低 84 对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04.1不断提升红枣产量及质量 104.2加快专业人才培训 104.3增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114.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124.5加快产业化建设 125 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1 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目的万镇红枣是万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直接影响其生活水平,也是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保障。因此红枣产业发展的改善对万镇居民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意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通过实际统计调查分析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障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合理化建议。意义通过本文对万镇红枣产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有利于依据枣农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红枣增收和枣农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现状的了解,使红枣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转变,有利于促进红枣产业的科学持续发展,直接提高枣农收入。1.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红枣产业的研究者甚少,发文量少 ,但文章质量较高,影响力大的作者也并不多。尽管内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外无与之相竞争的国际市场,但中国的红枣产业无论是企业的规模,还是产业拓展的深度都还面临较大的差距。2011年,据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吴顺峰《优质特色红枣加工项目建议书》中统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虽有个别企业努力打造品牌,但由于企业所处区域土地资源和行业整体规模的限制,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市场、产生规模市场效应。2014年,陕西省佳县林业工作站的冯涛在《晋陕黄河沿岸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枣品生产是农业市场化中起步较早、发展快的重点项目,以外销为主,理应认真组织,建立稳定的销售组织和有效的信息网络。1.3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万镇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枣农的实际情况和未来期想,从科学增收,多品种加工,等方面找出问题并予以解决。与其他地区做对比,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1.3.2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交谈、提问等形式获得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分类、汇总。通过调查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了解现在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文献研究方法初步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通过在县内图书馆、期刊网等查阅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通过分析,了解国内外对于红枣产业发展相关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合理建议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并系统的对研究现状和进行整理。2 万镇红枣产业现状2.1红枣种植初具规模万镇红枣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种类繁多,有木枣、神枣、骏枣、梨枣、冬枣等20几个品种,正常年产量达5000多万斤。全镇红枣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其中红枣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红枣之乡。图1为万镇农民收入结构图。图1 万镇农民年收入组成结构图2.2红枣深加工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万镇成功引进陕西华和实业有限公司红枣深加工项目,落户西豆峪村。该公司是一家集中式咖啡饮品、红枣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投入4200万元,建成了年产500吨红枣浓缩汁、红枣粉生产线和年产1000吨的红枣咖啡生产线,并成功进行了试生产。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可使红枣附加值提高3-5倍,可安排就业人员200人,间接从业人员1000人。公司正式投产后,全年满负荷生产可就地转化万镇20%的红枣,对解决当地红枣销售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图2为“曼乔咖啡”生产基地。图2 “曼乔咖啡”生产基地2.3政府对红枣产业的扶持不断增大为了真正实现红枣的优质化,近年来,万镇在红枣品种改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聘请技术娴熟的专家嫁接新引进的神枣、冬枣、青枣等优质品种。2010年,该镇在沙坪寺村投资300万元建起了600亩矮化密植优质红枣示范园,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从2014年开始,万镇抓住神木县“金桥”惠民政策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展低产园改造和优质红枣示范园建设,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红枣专家合作,在沙坪寺王家源建立200亩红枣示范园,在凤凰山建立100亩红枣示范园,主要引进山东沾化2号、神枣、晋枣等既有市场品牌价值且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质品种。2.4红枣年产量增收缓慢神木红枣正常年份产量近5万吨,2013 年由于气候因素,产量约7200吨,较正常年份减产85%;2014 年春夏之际,绿盲蝽又大面积发生,啃食枣幼叶花蕾,二次发育出来的新芽也被啃食,在4月底连续逾10天的晚霜,枣芽受影响发育期缩短,9月红枣脆熟期阴雨连绵导致质量下降,成熟期收获时枣产量仅为正常年份的20%。但从万镇来看,2013 年全镇红枣总产量仅有132.3万斤,同往年的3000万斤相比,平均减产96%;每年 9 月底至 10 月初是红枣最为关键的成熟期,其间,红枣一遇雨水就裂果,随后腐烂。万镇的红枣在2015年取得了大丰收,根据走访询问得到万镇红枣产量总体有增长,但增长的大多是小规模化种植的养殖户,增长量年均200-300斤。普通枣农红枣收成增长量年均不到百斤。图3为2011-2015年万镇红枣产量变化曲线图。图3 2011-2015年万镇红枣产量变化曲线图2.5枣农经营方式老化统计调查资料及笔者走访得知万镇枣农对枣树的培育依然沿用前辈转下来的方法,这些方法具体表现在除草、施肥、修剪等方面,可取之处甚多,但其销售方式却只是等收获季节县里或者外来工厂代表来收购,也有部分依靠大学的子女利用微商销售部分。总体没有形成固定的销售模式。加工粗放、加工能力欠缺成为万镇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的症结之一。万镇红枣加工企业多数属于初级加工企业,主要以烤枣为主,附加值不大、效益不高,且多为季节性加工,生产秩序混乱,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个别企业从事枣酒、枣饮料等深加工,但由于产品科技含量还不高。2.6栽培种植不够科学(1)红枣栽植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首先表现为红枣栽植园区缺乏规划,随意建园,尤其是山地枣园,栽植前未整修枣园,栽植时也未按等高线成行定植,直接影响后期枣树的光合作用和规范性管理;其次表现为苗木质量差,成活率较低,通常是不管品种优劣、特性、是否适生,有苗就载,造成品种混杂。(2)建园方式单一,限制了红枣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目前,栽植红枣时采用枣粮间作的方式,此方式虽有优点,但与矮化密植、集约化经营的栽植方式相比,经济效益较低,且易诱发病虫害。(3)施肥量偏少,肥料种类单一。目前施肥仍以碳铵为主,农家肥和钾肥使用量少,叶面肥施喷率较低。(4)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首先表现为灭虫农药种类单一,标准不统一,灭虫药多数用剧毒的甲胺磷、久效磷、内吸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等,严重影响了红枣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其次表现为灭虫“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导致防病除虫不彻底,易复发、传播。枣农大多对栽种知识了解很好,但对载后科学管理却一知半解,需指导他们覆膜增温保湿、作数畦、营造保护行、适时肥水管理、间作的重要性与具体造作方法。3 万镇枣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红枣产量和质量有待高红枣优质品种较少,98%的枣农以栽植传统木枣为主,颗粒较小,含糖量低,肉薄核大,市场竞争力弱。一是品种单一,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嫁接了部分赞皇大枣、俊枣、虎枣、神枣、新疆一号等品种,但较为零散,不成规模达不到优质目的,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二是缺乏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红枣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加剧了卖枣难的被动局面;三是木枣自然变异多,良莠不齐和品种退化现象严重。由于品种单一、品质低下,枣树老化,产量下降,以至于面对突然来临的自然灾害袭击难以承受。一种是裂果,特别是近年来红枣成熟季节,阴雨连绵,红枣遇雨裂果给枣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枣农的积极性,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种是落果,表现为开花期受病虫害和冷空气影响果实提前脱落。近年来,该县红枣连续遭受了较为强大的春季红枣病虫害和秋雨裂果袭击,这几年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受灾面积越来越大,受害程度越来越高,致使红枣丰产不丰收、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损失惨重,纷纷对红枣产业失去栽植的信心,整个红枣产业发展正面临毁灭性威胁。3.2缺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基本上靠留守老人管理,他们既没有学习先进技术的基本功底,也没有开拓创新的热情动力,管理起来力不从心,生产效率低下。目前,万镇红枣栽培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竟然没有一个科班专业出身的技术人才,全部依靠本地农民,按传统方式生产经营。此外,管理销售人才缺乏。全镇没有一个组织、一个公司、甚至一个人专门从事红枣销售,全部依靠和等待外来人员收购,红枣丰收了,反而会造成大量积压,枣贱伤农。3.3灾害防治能力较弱近年来,热风雨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去年因持续干热风的影响,枣树大幅减产,有的甚至绝收;今年开花期枣花受冻,严重影响枣树挂果,成熟期又遇阴雨天气造成红枣破裂而腐烂,枣农收入不容乐观,这些因素极大影响了枣农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又由于县森防站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的唯一机构,人员少,技术力量弱,遇红枣虫害侵犯和秋雨裂果灾害,难以及时有效应对,发挥作用小。虽然多数枣农已经认识到防虫的必要性、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防御,但效果不佳。因为枣园田地撂荒,无人管理,防虫不能全覆盖,又不能及时对症下药,导致虫害泛滥,红枣受灾严重。3.4品牌营销不足目前,全镇近5000万斤的产量,却没有进行过原产地认证,也没有经过QS质量认证,没有一个知名品牌,而且只停留在纸箱包装的粗包装水平,无法进入超市,没有自己的销售终端,品牌和包装以及营销的利润空间被外来加工商超额获取。在已建成的红枣深加工企业中只有圪梁梁红枣公司一家在生产,多数初级加工小企业仍然停留在小作坊式水平上,只有少量的红枣能保证保鲜和保存期,每年仍有大量鲜枣因无法及时卖出或没及时加工而腐烂。红枣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仅个别企业通过了产地GAP认证和枣产品QS质量认证,特别是缺乏品质高、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品。目前的现状是枣农只管种,不管卖,坐等客户上门,很少有人主动跑出去开拓市场,表现为既没有行业话语权,也没有定价权,当新疆玉枣卖到每公斤上百元的时候,我们的木枣每斤两元甚至更低的价格仍无人问津,积压滞销严重。根据最新统计结果,2011年万镇全镇木枣总产量4918万斤,即使从红枣上市时的价格从每斤2.5元降至现在的每斤1.0元,甚至更少仍然无人问津。目前积压3000多万斤,卖出不到三分之一。3.5产业化水平较低(1)投资不足神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融资成本高和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先天本质决定了没有几个实力雄厚的老板真正愿意在利润空间非常有限的红枣加工业上投入。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形不成规模,产业上不了水平,极大地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投资群体基本以留守人群和中小投资者为主,资本实力有限,后续资本缺乏,难以推动万镇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建起的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全镇只有8家,且加工方式单一,业主大部分属中小投资者,资金实力较弱,缺乏后续投资,无法推动深加工,也不敢大量收购,个别厂子未投产就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2)深加工等配套产业不足万镇红枣收成后的销售都是对外,内部相关加工厂家不足五家且需求量不高,所以红枣大多由外地商户收购,价格却并不高,所以枣农收入一直不见增加。红枣加工企业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目前新疆红枣加工产品大部分为传统初级加工品,如蜜枣、熏枣等,通常只是对果品进行整体加工,改善颜色、风味和形状,加工层次较低,产品形式单一、附加值低。少数企业进行蜜枣、红枣饮料、红枣休闲食品及功能食品的开发,但整体规模较小,不能形成有效的红枣资源转化能力,加工产品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发展。尽管这些深加工企业目前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遭遇资金困境最为明显,不少项目尚在论证、中试阶段,然而企业发展的信心带给枣农们更多的希望。4 对万镇镇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4.1不断提升红枣产量及质量陕北红枣品种多为滩枣、木枣、狗头枣等,品种略显单一。红枣品种引进首先要发挥当地主栽品种优势。凡经过长期栽培选择,大面积发展,品质优良且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称为当地主栽品种。我县的主栽品种是长木枣、方墩墩木枣等。通常情况下主栽品种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已充分适应,能正常发育,稳产高产。因此,新建枣园在选择品种时应以当地主栽品种较为可靠,引进外地品种则应慎重,先经三年以上的小型试验,经过观察,确认既可适应当地风土条件,又能充分表现原有特性,方可引进栽培。因枣树寿命很长,长大结果后又不易移动,所以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劳民伤财的局势,即使采用高头换种,也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根据其环境适应等方面考虑可以引进山西的骏枣、相枣、壶瓶枣、梨枣等品种。这些红枣品种多可自山西引进。万镇紧靠山西,所以其红枣品种在我区也适宜生长。近几年,陕北雨水增多,大量的裂果烂果让枣农苦不堪言,但事实上,通过施有机肥、加强枣园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优果率。从而是红枣增收得到落实。提高333工程对红枣改良的补贴标准。红枣改良因为周期长,一般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见效,三年之内改良面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而且一旦品种不合适,将前功尽弃,建立品种改良、科学管理试点示范村,整村推进老品种更新换代,并将改良重点放在神枣、金昌一号、冬枣等几个既有品牌价值,又适合万镇土壤和气候环境,可鲜食亦可干制的品种上,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红枣的经济效益。4.2加快专业人才培训要重视万镇红枣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应首先解决红枣保鲜储藏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红枣加工品质;吸引人才参与红枣市场开发,建立现代流通体系,深化品牌营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最终主体力量;加大对产业的政策扶持,吸引一批有为的青壮年参与到红枣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中来。万镇的红枣产业应该多吸收青壮年劳动力去学习科学养殖的方法。学习科学的栽后培养殖与保护方法,具体如下覆膜增温保墒,促使发根生长枣树栽植的当年,由于管理不善常出现迟迟不发芽的“假死现象”,群众们称之为“枣树当年不发芽不算死”。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易造成所栽枣树大量失水而致。解决的方法就是,栽后及时灌足水,待水渗入土壤之后,及时松土,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树盘。这样做即可有效地起到保墒作用,同时也可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早生根、快生长的目的。一般每株新植枣树用一块1m 见方的塑料膜进行覆盖。做树畦,营造保护行定植后,应及时做好树畦,即沿枣树行向两侧起埝,畦内宽度为1m、土埝宽30cm、高20cm,要求踏实。做好树畦,即便于对枣树的管理,如中耕、浇水、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田间作业。同时也起到对幼树的保护作用,可有效地避免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对幼树的损害。此树畦,随着树冠的加大而逐年加宽。适时进行肥水管理为促使新植枣树加速生长,当新梢长到10-15cm时,结合浇水或利用雨后开沟追肥,一般每株施尿素0.1kg,以保证新植树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应注重对新植幼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对枣瘿蚊、黄刺蛾、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结合防治害虫可加入300-500倍的尿素或磷酸二胺等肥料进行叶片喷施,以促进幼树的生长,一般要进行3-4次。合理间作无论是采用枣粮间作形式还是纯枣园形式栽植的枣树园,栽植的第一年都可间作农作物。为确保幼树的生长,间作植物一定要选择矮杆的最好选择花生、大豆、绿豆等豆科植物,也可间作些瓜菜类植物,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由于对间作物的肥水的投入也会促进枣树的生长。在栽植后浇水或降雨后,都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确保幼树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4.3增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一是完善防灾预案。县林业、气象等部门和枣区镇办,应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枣农生产自救能力。二是加强枣树培土、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技术的管理培训,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红枣保险,对不可逆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或绝收,枣农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补偿,政府在保费上予以补贴,最大限度地保证枣农的利益。4.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首先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联系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利用各种电视新闻、互联网、举办红枣节和展会等途径宣传,扩大影响,提高“万镇红枣”品牌知名度,拓宽市场覆盖面。加快红枣文化工程建设。坚持新理念、高起点,挖掘红枣的广泛用途,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红枣文化。提高万镇镇红枣在全国花椒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4.5加快产业化建设(1)加大投资力度神木县周边红枣深加工的厂家很少,对红枣的加工也比较少。笔者认为可以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对红枣加工厂给予适当的补贴,并支持这方面的创业者,从而使厂家对红枣深加工重视起来,并创新研究更多的新食品,间接拉动枣农的养殖积极性,从而影响其经济。当然更多的是适当宣传,使投资者关注万镇的红枣产业,吸引其投资来帮助红枣相关产业更快的发展。除了生产、加工上的改进,红枣市场营销也显得尤为关键。“应该集中打造陕北红枣的名片,尤其是重点打造黄河滩枣品牌,整合现有的优质红枣资源,打造陕北红枣的优势品牌。”长年搞红枣营销的业内人士如是说。(2)加快产业转型万镇红枣的转型可以从两种路径考虑。一种路径是改变自己适应市场,推动生产与加工升级。从长远看,要加快新优品种引进,稳步扩大种植规模,推行规范化种植技术,重视加工转化和品牌营销,提升产业效益;从近期看,应着重在改造升级上下功夫,对现有种植区进行品种优化、先进技术推广,扩大烤炉等加工设施配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主产区应尽快转变代料加工的现状,加快自有品牌建设,重视市场开拓,提升产业附加值。 另一种路径是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开发市场。品牌的最大内涵是文化。陕北大红枣,多么亮堂的名字,多少文学作品、影视画面中出现过,既体现着陕北深厚的黄土文化,又体现着中国革命的红色情结,是完全应该深度挖掘的品牌文化。同时,万镇红枣生产的自然条件差,也就客观上形成了天然生长的状态,与一般的有机食品生产并无二异,是可以大力开发的又一种天然优势,完全可以借助绿色有机的概念实现市场营销的突破,向中高端定位迈进。把文化牌叫响,把绿色有机的概念打响,万镇红枣应该可以在与其他品牌红枣的竞争中取得优势。5 结论从以上可得出,万镇红枣产业的发展需要采用一体化、规模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万镇红枣枣分散的经营模式已经与市场经济脱轨,不利于红枣产业的做大做强,需要的是一种一体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研究市场,开拓市场,走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的营销道路。在农业文明发展的如今广大农民仍然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万镇的红枣产业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结合以上文所述,并及时关注获取政府支持食红枣产业发展更快、更好、更强。参考文献[1].李素荣.果中珍品红枣[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刘孟军.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N].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3].曹生勇,王明银.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 [4].梁鸿.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张晓红,郭明主.陕北红枣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 2011 [6].周沛云,苏彩霞,谷喜发,刘晓红.我国红枣贮藏保鲜与加工的现状与前景[J].果农之友2005[7].王建,窦长保.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09[8].冯涛.晋陕黄河沿岸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 [9].任山鸣.印象神木红枣民俗文化[N].2014 [10].薛录堂.红枣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J].榆林科技.2006 [11].袁亚宏,高振鹏,史亚歌.我国红枣产业开发[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2002 [12].王学军,张新生.河北省枣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Z].河北农业科学.2007 致谢 大学三年多的学习和半年多的论文撰写过程,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拓展了思维,人生经历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借此机会我想谢谢我的亲朋好友、老师和同学们,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刘东花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老师们为本论文提供的帮助和建议,还要感谢同班的的同学们,在撰写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躁,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
Key words: ten thousand town town red jujube;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目 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