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人机视角的研究以某地区为例(附件)
: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移动支付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更多的人在对其服务、产品进行消费时会选择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也逐渐成为我国主要支付方式之一。鉴于此,本文以南京地区大学生消费者为例,对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交换理论为基础,从人机视角分析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在用户决策中的作用机理,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统计数据,利用Probit模型构建影响用户使用MPS(Mobile Payment System)意愿认知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用户对MPS使用意愿受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双重影响,而感知利益与个人创新性、MPS系统的方便性、安全性呈正相关,感知风险与个人创新性、系统安全性呈负相关。最后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支付系统和服务水平的意见。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4
(一)研究背景4
(二)研究意义4
(三)研究内容4
二、文献综述5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5
1.移动支付 5
2. 交换理论5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5
1. 国外相关研究及评述5
(1)在移动支付研究的理论基础方面5
(2)在移动支付使用影响因素方面5
2.国内相关研究及评述6
(1)在移动支付研究的理论基础方面6
(2)在移动支付使用影响因素方面6
三、模型的构建7
(一)变量的选取7
(二)模型的建立 7
四、实证分析 9
(一)数据来源9
(二)描述统计 9
(三)实证结果 11
五、结论及建议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16
大学生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人机视角的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
引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手机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支付在电子商务中及其它中应用不再是遥不可及,移动支付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已经在各大市场上普及,例如NFC、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等等。同时移动支付也可以让运营商产生丰富的利润。国内消费者追求快捷方便的服务,习惯了移动支付。调查表明,在2016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带动非现金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长近一倍,并且使用范围涵盖了衣食住行各方面。庞大的数据表明,未来几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将迅速发展,使用的商家和消费者数量将不断增加。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因此移动支付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机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使用意愿对移动支付系统至关重要。用户对是否选择移动支付时是根据用户对其的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判断的。因此对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支付供应商、系统以及支持平台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在最近研究模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接受信息系统模型是技术接受TAM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它是在理性行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模型。指出用户的行为意向是由个人对产品的使用态度和感知信息共同作用的。Davis(1989)采用TAM模型,归纳了八个相关关系,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给出任何一种研究的验证结果。而在TAM模型中存在一些问题,Dishaw经过研究认为,舍弃主观规范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会受到来自不同环境的压力,这些都会影响用户的选择,因此主观规范是应该的。
(二)研究意义
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创新支付消费方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方便人们的生活,也间接促使互联网产业的兴起。而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移动支付的最大使用群体,使用最多,获益也最大,无论看电影、购物、吃饭、淘宝等都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软件。然而这种新型支付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前段时间的大学生信息泄漏事件以及越来越频发的金融诈骗事件,可见该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和方便性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为了能发现移动支付尚且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人和机两个角度去研究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于大学生使用移动支付意愿的影响,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能够促使相关移动支付的运营商、开发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积极完善,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满意度。
(三)研究内容
本文摒弃了以传统的TAM模型的研究框架,选择了交换理论。从交换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用如何影响用户的作用机理。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第一,研究用户在选择是否使用移动支付系统时如何受其个人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影响方式如何;第二,研究人机系统的人和机两方面分别如何影响用户个人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第三,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的人和机两方面具体包含哪些有效因素?第四,移动支付系统的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商家等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移动支付
广义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或者PDA等可移动的终端对其所消费的服务、产品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狭义移动支付仅仅是指用户通过手机来对所消费的服务或者产品进行账务支付的服务方式。本论文研究的移动支付即上文所述的狭义支付,也可以称为手机支付。现如今,在消费者用户群体中使用最普遍的手机支付有: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Apple Pay等。
2.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全称霍曼斯交换理论,是霍曼斯在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帕森斯和吉登斯的理论基础后,并总结斯金纳心理学理论五个命题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命题。交换理论认为“人理性地算计自己在某一市场中行为的长期结果,并试图在交易中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所以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被当做是一种交换,而人类是否选择继续此种行为取决于他对该行为所产生的利益与风险之间的权衡考虑。因此,给予交换理论下,人们常常会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总要花费一些时间去选择从事一些能够获得较高报酬、奖励和价值较低风险损失的社会行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4
(一)研究背景4
(二)研究意义4
(三)研究内容4
二、文献综述5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5
1.移动支付 5
2. 交换理论5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5
1. 国外相关研究及评述5
(1)在移动支付研究的理论基础方面5
(2)在移动支付使用影响因素方面5
2.国内相关研究及评述6
(1)在移动支付研究的理论基础方面6
(2)在移动支付使用影响因素方面6
三、模型的构建7
(一)变量的选取7
(二)模型的建立 7
四、实证分析 9
(一)数据来源9
(二)描述统计 9
(三)实证结果 11
五、结论及建议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16
大学生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人机视角的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
引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手机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支付在电子商务中及其它中应用不再是遥不可及,移动支付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已经在各大市场上普及,例如NFC、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等等。同时移动支付也可以让运营商产生丰富的利润。国内消费者追求快捷方便的服务,习惯了移动支付。调查表明,在2016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带动非现金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长近一倍,并且使用范围涵盖了衣食住行各方面。庞大的数据表明,未来几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将迅速发展,使用的商家和消费者数量将不断增加。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因此移动支付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机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使用意愿对移动支付系统至关重要。用户对是否选择移动支付时是根据用户对其的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判断的。因此对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支付供应商、系统以及支持平台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在最近研究模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接受信息系统模型是技术接受TAM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它是在理性行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模型。指出用户的行为意向是由个人对产品的使用态度和感知信息共同作用的。Davis(1989)采用TAM模型,归纳了八个相关关系,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给出任何一种研究的验证结果。而在TAM模型中存在一些问题,Dishaw经过研究认为,舍弃主观规范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会受到来自不同环境的压力,这些都会影响用户的选择,因此主观规范是应该的。
(二)研究意义
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创新支付消费方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方便人们的生活,也间接促使互联网产业的兴起。而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移动支付的最大使用群体,使用最多,获益也最大,无论看电影、购物、吃饭、淘宝等都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软件。然而这种新型支付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前段时间的大学生信息泄漏事件以及越来越频发的金融诈骗事件,可见该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和方便性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为了能发现移动支付尚且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人和机两个角度去研究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于大学生使用移动支付意愿的影响,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能够促使相关移动支付的运营商、开发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积极完善,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满意度。
(三)研究内容
本文摒弃了以传统的TAM模型的研究框架,选择了交换理论。从交换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用如何影响用户的作用机理。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第一,研究用户在选择是否使用移动支付系统时如何受其个人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影响方式如何;第二,研究人机系统的人和机两方面分别如何影响用户个人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第三,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的人和机两方面具体包含哪些有效因素?第四,移动支付系统的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商家等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移动支付
广义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或者PDA等可移动的终端对其所消费的服务、产品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狭义移动支付仅仅是指用户通过手机来对所消费的服务或者产品进行账务支付的服务方式。本论文研究的移动支付即上文所述的狭义支付,也可以称为手机支付。现如今,在消费者用户群体中使用最普遍的手机支付有: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Apple Pay等。
2.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全称霍曼斯交换理论,是霍曼斯在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帕森斯和吉登斯的理论基础后,并总结斯金纳心理学理论五个命题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命题。交换理论认为“人理性地算计自己在某一市场中行为的长期结果,并试图在交易中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所以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被当做是一种交换,而人类是否选择继续此种行为取决于他对该行为所产生的利益与风险之间的权衡考虑。因此,给予交换理论下,人们常常会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总要花费一些时间去选择从事一些能够获得较高报酬、奖励和价值较低风险损失的社会行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