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因素分析
近年来,天气指数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一种创新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其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有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容易再保的优点,在发展中国家得以试点运营。天气指数保险在我国多个地区试点,保险品种也已经覆盖水稻、蔬菜、烟叶、水产等,但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需求不是很高。江苏省是我国保险大省,其已经开展内塘螃蟹、条斑紫菜、茶叶等气象或水温指数保险。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天气指数保险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和对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实践情况的实地调研,向江苏省农户发放问卷,应用描述性统计以及Logit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words3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3
(一)天气指数保险的理论研究4
(二)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4
三、江苏省农业保险发展基本情况5
四、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5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分析5
1、变量定义6
2.描述统计6
(三)模型假设9
(四)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因素的Logit回归分析9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11
(一)结论11
(二)政策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气候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与人类生活与经济痛痒相关。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风险,天气指数保险应运而生。天气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种创新形式,其以客观的天气条件作为保险赔付对象。据统计,目前全球经济20% - 30% 直接暴露于天气风险之下,由于气候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生产国度,但同时也是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严重气象灾害造成的年均农业经济损失约占GDP 的3%以上。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在当今气候灾害日益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的情况下,推行天气指数保险就显得刻不容缓。天气指数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可以稳定农户收入,减少气候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且长期看来,天气指数保险能增加社会总福利。但是,农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却并不强烈,本文将就江苏省农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进行探讨,并对天气指数保险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意见以及建议。
文献综述
天气指数保险(也可以被称为气象指数保险、气候指数保险)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现,其将一个或几个气候现象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天气指数保险不同于传统农业保险的最显著特点为其由预先设定的气象指标变化触发,并对被保险人整体实行无差别赔偿而非针对个体的赔偿。
(一)天气指数保险的理论研究
为扩大气象衍生品交易规模,1999年9月在芝加哥交易所诞生了第一笔气象衍生品——基于美国主要城市气候指数的标准期货期权,随后欧洲与日本也推出了其他气候衍生品交易,发达国家设计出了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而后由于世界银行的推动,农业气候指数保险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起来。(张宪强,2010)
从发展阶段划分,比较详细的是Joanna Syroka的“三阶段论”:第一阶段1997年~1999年,这个时期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处于理论研究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参与设计天气指数保险;第二阶段2002年~2006年, 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实验有主要有2002年的墨西哥试点实验、2003年的印度试点实验、2005年的马拉维试点实验;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 国际社会对有关气象指数保险项目的投入急速增长, 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新的风险指数和新的参加试验国家、新的风险评估技术及使用、系统工程评价方法等。
陈盛伟认为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具有保险经营所需信息相对简单且信息数据易于获得;保险理赔相对简单, 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天气指数保险的灾害损失理赔速度相对快等优点。张峭认为指数保险虽然能分散和转移农业系统风险,但指数保险存在“基差风险”(Basis risk),即参保者得到的保险赔偿不足以弥补其灾害损失。Erin Bryla认为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天气数据的获得存在很大困难,天气指数保险只能分散部分农业风险。魏华林等认为天气指数保险主要依赖长期历史数据,可能导致天气指数保险的精确度下降。
(二)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
在我国方面,推行天气指数保险的各项前提条件都已经满足,气象监测设施与技术手段也能满足天气指数保险的基本要求,因此政府和保险公司可以着手进行符合各地农户需求的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与推广。我国已经在各省市开展多个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安徽省长丰县的水稻天气指数保险。但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在运行层面也面临不少的挑战,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农户需求较弱。(朱俊生,2011)
宋博等人应用CVM方法对浙江省柑橘种植户对天气指数保险的平均WTP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Logit模型,得出天气指数保险的保费以及价格水平、气象站的距离、住房估价以及贷款余额等越高,农户对保险的购买意愿就越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越高,农户购买意愿越强烈的结论。其建议为把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纳入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给予农户补贴。
程静、陶建平通过调研湖北省孝感市农户对干旱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发现大部分农户不愿购买保险。根据其建立的模型,估测主要原因为户人均年收入过低,教育程度低,风险防范意识低等。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words3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3
(一)天气指数保险的理论研究4
(二)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4
三、江苏省农业保险发展基本情况5
四、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5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分析5
1、变量定义6
2.描述统计6
(三)模型假设9
(四)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因素的Logit回归分析9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11
(一)结论11
(二)政策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江苏省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气候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与人类生活与经济痛痒相关。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风险,天气指数保险应运而生。天气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种创新形式,其以客观的天气条件作为保险赔付对象。据统计,目前全球经济20% - 30% 直接暴露于天气风险之下,由于气候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生产国度,但同时也是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严重气象灾害造成的年均农业经济损失约占GDP 的3%以上。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在当今气候灾害日益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的情况下,推行天气指数保险就显得刻不容缓。天气指数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可以稳定农户收入,减少气候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且长期看来,天气指数保险能增加社会总福利。但是,农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却并不强烈,本文将就江苏省农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进行探讨,并对天气指数保险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意见以及建议。
文献综述
天气指数保险(也可以被称为气象指数保险、气候指数保险)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现,其将一个或几个气候现象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天气指数保险不同于传统农业保险的最显著特点为其由预先设定的气象指标变化触发,并对被保险人整体实行无差别赔偿而非针对个体的赔偿。
(一)天气指数保险的理论研究
为扩大气象衍生品交易规模,1999年9月在芝加哥交易所诞生了第一笔气象衍生品——基于美国主要城市气候指数的标准期货期权,随后欧洲与日本也推出了其他气候衍生品交易,发达国家设计出了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而后由于世界银行的推动,农业气候指数保险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起来。(张宪强,2010)
从发展阶段划分,比较详细的是Joanna Syroka的“三阶段论”:第一阶段1997年~1999年,这个时期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处于理论研究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参与设计天气指数保险;第二阶段2002年~2006年, 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实验有主要有2002年的墨西哥试点实验、2003年的印度试点实验、2005年的马拉维试点实验;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 国际社会对有关气象指数保险项目的投入急速增长, 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新的风险指数和新的参加试验国家、新的风险评估技术及使用、系统工程评价方法等。
陈盛伟认为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具有保险经营所需信息相对简单且信息数据易于获得;保险理赔相对简单, 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天气指数保险的灾害损失理赔速度相对快等优点。张峭认为指数保险虽然能分散和转移农业系统风险,但指数保险存在“基差风险”(Basis risk),即参保者得到的保险赔偿不足以弥补其灾害损失。Erin Bryla认为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天气数据的获得存在很大困难,天气指数保险只能分散部分农业风险。魏华林等认为天气指数保险主要依赖长期历史数据,可能导致天气指数保险的精确度下降。
(二)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
在我国方面,推行天气指数保险的各项前提条件都已经满足,气象监测设施与技术手段也能满足天气指数保险的基本要求,因此政府和保险公司可以着手进行符合各地农户需求的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与推广。我国已经在各省市开展多个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安徽省长丰县的水稻天气指数保险。但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在运行层面也面临不少的挑战,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农户需求较弱。(朱俊生,2011)
宋博等人应用CVM方法对浙江省柑橘种植户对天气指数保险的平均WTP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Logit模型,得出天气指数保险的保费以及价格水平、气象站的距离、住房估价以及贷款余额等越高,农户对保险的购买意愿就越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越高,农户购买意愿越强烈的结论。其建议为把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纳入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给予农户补贴。
程静、陶建平通过调研湖北省孝感市农户对干旱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发现大部分农户不愿购买保险。根据其建立的模型,估测主要原因为户人均年收入过低,教育程度低,风险防范意识低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