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这一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存贷差逐渐扩大、超额准备金久居高位、货币超额供给以及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上。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过剩的流动性不仅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也弱化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和资源的融通。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为今后解决此问题乃至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定义、表现和原因进行阐述后,甄选了三个影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子,利用EVIEWS软件建模,用2010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于文章最后提出了减弱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定义3 1.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官方定义4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学术定义4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表现4
(一)存差不断扩大4
(二)银行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5
(三)货币超额供给5
(四)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6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6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定性分析6 1.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定性分析7
2.储蓄率过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增加7
3.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8
4.金融市场不发达,以间接融资为主9
5.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方式的转变,贷款增幅的下降10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11 1.选取模型 11
2.数据分析及检验 11
3.分析结论 12
六、总结及政策建议13
致谢13参考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流动性,指将资产转换为现金时的难易程度。倘若资金能够迅速转换,且可以及时应对各类经常性及突发性需求时,则说明市场的流动性较高,反之,市场则表现为流动性不足。进入21世纪初叶,我国流动性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剩问题与经济健康发展间的矛盾开始变得突出。虽然我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强化对流动性这一问题的监管力度,但收效不是很明显,流动性过剩问题依旧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为今后解决此问题乃至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刘震、张惠(2006)[1]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暴露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与资产流动性以及负债流动性能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流动性资产密切关联,这进一步说明大量的可贷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体系中。
(二)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问题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已迫在眉睫。大量个例表明,由于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以及银行降低信贷资金审核门槛,导致商业银行过分追求投机性的短期利润,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大的始作俑者,从而进一步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国家层面上经济也逐渐感受到过热和潜在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赵赢(2010)[2]则认为,流动性过剩使银行在运用资金时效率不高,大量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内进行体内循环,这无疑会加剧系统风险和利率风险。同时也大大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收益水平也随之下降。刘锡良、王丽娅(2009)[3]强调,与国外大型外资银行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获取纯利息收入来维持其正常经营。通过分析国有四大银行收入显示,中国银行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的占比达到了八成左右,而农行、建行、工行更是高达九成以上。即银行仍然以贷款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存款付出的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来获取支持其正常运营的资金。所以,滞留在商业银行库中的存款越多,利息支出也相应增多,更为严峻的是,在商业银行迅速增加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占比增加,从而增加商业银行支付营业费用的负担。与此同时,张成路(2013)[4]也提到,流动性过剩也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超额准备金的过量供给不但导致银行的操作成本和支付成本增加,而且阻碍了央行推进货币政策的步伐,弱化了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而阻碍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在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上,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加渴望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究其原因是其自身条件有限,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来寻求融资。另一方面,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部门对于信贷风险的控制愈加严格、信贷风险责任追究愈加严厉,中小企业“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管理体制难以尽善尽美以及面临风险的抵御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农村信用贷款中,且情况更为严重。据统计,当前银行贷款仅能满足不足三成的农民需求,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远远不能解决。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区域的金融支持相当有限,仅当年新增存贷比这一项指标就低于10%,甚至没有新增存贷比。并且这样的形势容易在农村地区形成恶性循环,即经济越是欠发达,就越无法获得银行的支持,反过来,越是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则愈加缓慢。从上得知,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了我国运用有限金融资源的绊脚石,阻碍了我国金融长远、有效的发展。
(三)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1、宏观因素
全球一体化导致其他国家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本国产生影响。刘煜辉(2007)[5]提出,由于美、日和欧这三大经济体长期实施的货币政策都相对宽松,导致全球利率偏低,加重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另外,杨长富(2014)[6]补充说,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背景下,本地区资产价值也将面临重估过程的开始,这势必会引导大量国际投机资本的注入,导致资本项目输入量远远大于输出量,外汇储备的增加,使中国成为其他经济体主要的流动性输出国。
2、微观因素
1.投资消费失衡
李扬、殷剑峰(2007)[7]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银行存储大量的储备金,这必然引起越来越大的流动性过剩。Maurice Obstfeld(1998)[8]补充道:居民消费倾向的减弱将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内需不足,相对的,出口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上升,此消彼长导致顺差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恶化。马荣华(2012)[9]也明确表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必然引起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投资动机减弱,投资需求下降,这势必也会恶化流动性过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定义3 1.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官方定义4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学术定义4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表现4
(一)存差不断扩大4
(二)银行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5
(三)货币超额供给5
(四)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6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6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定性分析6 1.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定性分析7
2.储蓄率过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增加7
3.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8
4.金融市场不发达,以间接融资为主9
5.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方式的转变,贷款增幅的下降10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11 1.选取模型 11
2.数据分析及检验 11
3.分析结论 12
六、总结及政策建议13
致谢13参考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流动性,指将资产转换为现金时的难易程度。倘若资金能够迅速转换,且可以及时应对各类经常性及突发性需求时,则说明市场的流动性较高,反之,市场则表现为流动性不足。进入21世纪初叶,我国流动性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剩问题与经济健康发展间的矛盾开始变得突出。虽然我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强化对流动性这一问题的监管力度,但收效不是很明显,流动性过剩问题依旧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为今后解决此问题乃至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刘震、张惠(2006)[1]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暴露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与资产流动性以及负债流动性能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流动性资产密切关联,这进一步说明大量的可贷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体系中。
(二)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问题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已迫在眉睫。大量个例表明,由于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以及银行降低信贷资金审核门槛,导致商业银行过分追求投机性的短期利润,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大的始作俑者,从而进一步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国家层面上经济也逐渐感受到过热和潜在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赵赢(2010)[2]则认为,流动性过剩使银行在运用资金时效率不高,大量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内进行体内循环,这无疑会加剧系统风险和利率风险。同时也大大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收益水平也随之下降。刘锡良、王丽娅(2009)[3]强调,与国外大型外资银行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获取纯利息收入来维持其正常经营。通过分析国有四大银行收入显示,中国银行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的占比达到了八成左右,而农行、建行、工行更是高达九成以上。即银行仍然以贷款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存款付出的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来获取支持其正常运营的资金。所以,滞留在商业银行库中的存款越多,利息支出也相应增多,更为严峻的是,在商业银行迅速增加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占比增加,从而增加商业银行支付营业费用的负担。与此同时,张成路(2013)[4]也提到,流动性过剩也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超额准备金的过量供给不但导致银行的操作成本和支付成本增加,而且阻碍了央行推进货币政策的步伐,弱化了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而阻碍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在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上,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加渴望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究其原因是其自身条件有限,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来寻求融资。另一方面,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部门对于信贷风险的控制愈加严格、信贷风险责任追究愈加严厉,中小企业“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管理体制难以尽善尽美以及面临风险的抵御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农村信用贷款中,且情况更为严重。据统计,当前银行贷款仅能满足不足三成的农民需求,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远远不能解决。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区域的金融支持相当有限,仅当年新增存贷比这一项指标就低于10%,甚至没有新增存贷比。并且这样的形势容易在农村地区形成恶性循环,即经济越是欠发达,就越无法获得银行的支持,反过来,越是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则愈加缓慢。从上得知,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了我国运用有限金融资源的绊脚石,阻碍了我国金融长远、有效的发展。
(三)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1、宏观因素
全球一体化导致其他国家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本国产生影响。刘煜辉(2007)[5]提出,由于美、日和欧这三大经济体长期实施的货币政策都相对宽松,导致全球利率偏低,加重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另外,杨长富(2014)[6]补充说,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背景下,本地区资产价值也将面临重估过程的开始,这势必会引导大量国际投机资本的注入,导致资本项目输入量远远大于输出量,外汇储备的增加,使中国成为其他经济体主要的流动性输出国。
2、微观因素
1.投资消费失衡
李扬、殷剑峰(2007)[7]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银行存储大量的储备金,这必然引起越来越大的流动性过剩。Maurice Obstfeld(1998)[8]补充道:居民消费倾向的减弱将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内需不足,相对的,出口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上升,此消彼长导致顺差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恶化。马荣华(2012)[9]也明确表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必然引起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投资动机减弱,投资需求下降,这势必也会恶化流动性过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