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场势力视角
近年来,中国玉米贸易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不仅由玉米净出口国一跃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其进口增长速度以及规模也相当可观,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玉米进口的市场势力以及大国效应实现与否对中国提高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描述中国玉米贸易现状及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玉米进口的市场势力,并实证验证中国玉米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以更好的保障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利益。研究发现,尽管中国玉米进口量激增,国际玉米贸易市场集中度也较高,但中国玉米市场并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并不显著;同时,金融危机并未对中国玉米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意义1
(二)文献综述2
1.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研究综述2
2.大国效应的研究综述2
二、中国玉米贸易现状分析3
(一)中国玉米贸易趋势分析3
(二)中国玉米贸易格局分析4
三、中国玉米进口市场势力形成条件的验证5
(一)行业集中率 5
(二)赫芬达尔指数 6
四、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7
(一)理论模型分析7
(二)实证分析7
1.模型构建 7
2.数据来源 8
3.实证分析 8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9
(一)主要结论9
(二)原因分析10
(三)政策建议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
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丹
引言
引言
(一)研究意义
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再是“谁来养活中国人”,而是“谁来供给中国的畜产”,玉米作为中国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其安全问题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黄季焜,2013)。近年来,对畜产品需求的激增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起了国内玉米需求的持续增加,而中国的资源约束限制了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出现供需缺口,国内外价差的存在更是提高了中国玉米进口的增速,2012年的玉米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点520.7万吨,与2011年的175.4万吨相比,增加了2.97倍,不仅使得中国由玉米净出口国一跃成为玉米净进口国,甚至有望使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如此大量且快速增长的玉米进口不仅对中国国内粮食市场造成较大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格局以及市场价格。那么,中国日益增长的玉米进口需求是否足以改变玉米国际市场价格并产生“大国效应”呢?所谓大国效应,可追溯至新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在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中,如果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份额,则其贸易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着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大国效应”。该问题的回答对于提高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利益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在描述近年来中国玉米贸易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利用大国效应的理论模型,加之市场势力视角下的依市定价(pricing to market,PTM)模型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中大国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国更好利用玉米贸易市场提供政策借鉴。
文献综述
1、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研究综述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刘春霞,2011),针对2010年中国玉米贸易格局的急速逆转,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是中国玉米进口贸易格局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分析。
(1)中国玉米贸易格局变化原因分析
学者主要从玉米需求和供给角度解释中国玉米贸易格局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的原因。中国玉米生产不论是玉米种植面积还是玉米单产水平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中国玉米产量也有了较大增长,但是中国玉米消费量也是快速增长,且增长速度超过了产量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状况发生了逆转(赵红雷,2014)。中国对玉米的消费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工业消费需求以及制种需求等方面(邵飞,2011;齐涛,2011)。随着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玉米乙醇燃料的推广,未来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量会稳步增长,国内市场玉米供需形式由宽松转向偏紧(李艳君,2011;王雪娇,2011)。并且近20年中国国内玉米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美国海湾岸价)(马文峰,2013),国内外玉米价差也影响着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同时,中国玉米进口贸易也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始于2003年末,中国政府即对粮食的出口贸易进行限制,不仅取消了出口补贴,还对农产品出口量进行配额管理。2007年底至今进一步限制出口政策,取消出口退税,2008年起对其实行临时征收5%~25%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管理制度(朱俊峰,2008)。并且,气象、汇率以及通货膨胀等等不确定因素(习银生,2014)也会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产生影响。
(2)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分析
对于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的预测,玉米供求平衡仍然是经典的分析视角。通过对2013年玉米贸易市场形势的分析,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玉米生产会继续稳步增长,消费需求增速较快但将明显放缓,价格总体继续上涨,玉米进口将进一步扩大(习银生,2014)。从世界主要玉米贸易国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来看,今后中国玉米消费增加的趋势无法避免,进口逐年上升是非常可能的,并且未来国际市场对中国玉米进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毛爽,2012)。在市场均衡模型下,预计到2025年中国玉米产量还有7.9%的上升空间,而中国玉米消费量将要增长38%,玉米饲用需求量和工业需求量呈刚性增长,未来中国玉米产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杨艳涛,2014),中国玉米贸易净进口的趋势将持续。
可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饲料和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使中国玉米贸易产生供需缺口,并且国家出口政策的限制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发展,预计未来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趋势会越来越显著。那么针对中国如此旺盛的玉米进口需求,是否会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大国效应呢?
2、大国效应的研究综述
大国效应可追溯至国际经济学中的“大国——小国模型”,早期的大国效应主要用于描述国家整体的贸易状况,理论逐渐成熟后则多用于农产品贸易领域的研究。在对大国效应福利属性的判断中,市场势力是最为经典有力的定量研究角度。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意义1
(二)文献综述2
1.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研究综述2
2.大国效应的研究综述2
二、中国玉米贸易现状分析3
(一)中国玉米贸易趋势分析3
(二)中国玉米贸易格局分析4
三、中国玉米进口市场势力形成条件的验证5
(一)行业集中率 5
(二)赫芬达尔指数 6
四、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7
(一)理论模型分析7
(二)实证分析7
1.模型构建 7
2.数据来源 8
3.实证分析 8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9
(一)主要结论9
(二)原因分析10
(三)政策建议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
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丹
引言
引言
(一)研究意义
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再是“谁来养活中国人”,而是“谁来供给中国的畜产”,玉米作为中国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其安全问题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黄季焜,2013)。近年来,对畜产品需求的激增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起了国内玉米需求的持续增加,而中国的资源约束限制了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出现供需缺口,国内外价差的存在更是提高了中国玉米进口的增速,2012年的玉米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点520.7万吨,与2011年的175.4万吨相比,增加了2.97倍,不仅使得中国由玉米净出口国一跃成为玉米净进口国,甚至有望使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如此大量且快速增长的玉米进口不仅对中国国内粮食市场造成较大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格局以及市场价格。那么,中国日益增长的玉米进口需求是否足以改变玉米国际市场价格并产生“大国效应”呢?所谓大国效应,可追溯至新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在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中,如果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份额,则其贸易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着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大国效应”。该问题的回答对于提高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利益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在描述近年来中国玉米贸易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利用大国效应的理论模型,加之市场势力视角下的依市定价(pricing to market,PTM)模型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中大国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国更好利用玉米贸易市场提供政策借鉴。
文献综述
1、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研究综述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刘春霞,2011),针对2010年中国玉米贸易格局的急速逆转,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是中国玉米进口贸易格局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分析。
(1)中国玉米贸易格局变化原因分析
学者主要从玉米需求和供给角度解释中国玉米贸易格局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的原因。中国玉米生产不论是玉米种植面积还是玉米单产水平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中国玉米产量也有了较大增长,但是中国玉米消费量也是快速增长,且增长速度超过了产量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状况发生了逆转(赵红雷,2014)。中国对玉米的消费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工业消费需求以及制种需求等方面(邵飞,2011;齐涛,2011)。随着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玉米乙醇燃料的推广,未来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量会稳步增长,国内市场玉米供需形式由宽松转向偏紧(李艳君,2011;王雪娇,2011)。并且近20年中国国内玉米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美国海湾岸价)(马文峰,2013),国内外玉米价差也影响着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同时,中国玉米进口贸易也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始于2003年末,中国政府即对粮食的出口贸易进行限制,不仅取消了出口补贴,还对农产品出口量进行配额管理。2007年底至今进一步限制出口政策,取消出口退税,2008年起对其实行临时征收5%~25%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管理制度(朱俊峰,2008)。并且,气象、汇率以及通货膨胀等等不确定因素(习银生,2014)也会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产生影响。
(2)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分析
对于中国玉米进口贸易趋势发展的预测,玉米供求平衡仍然是经典的分析视角。通过对2013年玉米贸易市场形势的分析,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玉米生产会继续稳步增长,消费需求增速较快但将明显放缓,价格总体继续上涨,玉米进口将进一步扩大(习银生,2014)。从世界主要玉米贸易国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来看,今后中国玉米消费增加的趋势无法避免,进口逐年上升是非常可能的,并且未来国际市场对中国玉米进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毛爽,2012)。在市场均衡模型下,预计到2025年中国玉米产量还有7.9%的上升空间,而中国玉米消费量将要增长38%,玉米饲用需求量和工业需求量呈刚性增长,未来中国玉米产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杨艳涛,2014),中国玉米贸易净进口的趋势将持续。
可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饲料和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使中国玉米贸易产生供需缺口,并且国家出口政策的限制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发展,预计未来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趋势会越来越显著。那么针对中国如此旺盛的玉米进口需求,是否会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大国效应呢?
2、大国效应的研究综述
大国效应可追溯至国际经济学中的“大国——小国模型”,早期的大国效应主要用于描述国家整体的贸易状况,理论逐渐成熟后则多用于农产品贸易领域的研究。在对大国效应福利属性的判断中,市场势力是最为经典有力的定量研究角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