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旅游业面临的困境分析与应对策略(附件)

摘 要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铜川市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自九十年代后期,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完善产业结构体系,开始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初步开发并有意识的培育旅游业,但从起步至今,其资源并未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导致其旅游业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未能发挥对铜川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铜川市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合理性。首先,从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了铜川市旅游资源现状、开发阶段及特征、制约因素等重要内容并确定了铜川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第二,以三大旅游交易市场为突破,形成铜川市旅游市场营销体系和创新手段;第三,以产品的空间布局、特色组合、创新打造为重点,研究铜川市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和途径,构建特有的经济转型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叙述 1
1.2.1国外关于经济转型旅游业开发研究现状 1
1.2.2国内关于经济转型旅游业开发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 3
1.4 研究方法 3
2 相关理论陈述 4
2.1 概念简述 4
2.1.1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 4
2.1.2经济转型 4
2.1.3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4
2.2.4资源型产业和旅游业 5
2.2 理论基础 5
3铜川的发展现状以及条件资源 7
3.1铜川市的现状 7
3.2铜川发展旅游业的条件资源 9
3.2.1旅游资源丰富 9
3.2.2自然风光的天然优势 9
3.2.3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潜力巨大 10
4 铜川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11
4.1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困境 11
4.1.1“煤城”形象与旅游型城市形象的矛盾 11
4.1.2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建设于旅游功能脱节 11
4.1.3便利的交通与旅游过境地的冲突 11
4.1.4旅游管理机构与开发企业制度的关系尚未理顺 12
4.1.5旅游要素不健全 12
4.2 困境的应对策略及方法 12
4.2.1树立鲜明的铜川旅游形象 12
4.2.2完善城市旅游设施和功能 12
4.2.3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 13
4.2.4明确旅游管理机构与开发企业的责权利 13
4.2.5健全旅游要素,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已经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此次沦为的选题目的也在于此,通过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铜川地区近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找出具体问题,如何从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经济,发展当地旅游特色的道路,以及这一的一个城市在发展旅游业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的策略,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转型献策献力。
铜川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更具有加速转型的任务, 资源枯竭型城市依靠资源发展兴起,在当地的经济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事这一类的城市呈现除了必然而且特殊的发展规律,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有,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成长缓慢,下岗职工就业困难,环境的污染等严峻的问题。改变此类城市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深入的分析城市现状,如何在使其成功转型到旅游经济,发展当地文化特色已经旅游业,使城市摆脱资源枯竭的困境,对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已经可持续的长久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叙述
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不断增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内外的关注,因为资源枯竭的原因,导致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风险,随着资源的耗尽,开采成本的增加等诸多问题的出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问题已经成为迫切的世界性问题,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内外也有很多的实例。
1.2.1国外关于经济转型旅游业开发研究现状
国外对此论题很早以前就有一定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英尼斯的开创性研究,而系统研究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代表人物有布莱德伯里、克拉多斯和杜勒、布雷克理、普拉特、普瑞莫斯等。国外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有:
(1)资源型城镇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源枯型城市的传统研究方向,布莱德伯里分析了加拿大跨国公司在面临困境时,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全球性产业调整的动机和利弊。资源型城镇的社会经济问题须放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理解,而不能作为单独孤立的社区,公司谋求的是资本积累和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地方利益和社区福社,公司往往是将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便宜、资源开采成本低、政府政策优厚的地方。
克拉多斯和杜勒研究了自然资本与地区生活质量的关系。通过设计一个更为详尽准确的模型,从自然资本对于提供生活需求环境服务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再造能力来判断它对地区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布雷克理研究了面向21世纪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地方经济发展与资源控制的关系,还有学者探讨了城市化本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判断尺度,以及面向21世纪城市化的资源短缺和资源控制问题。
(2)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靠法律规范来持续推进。成立专门负责产业结构调整的机构是欧盟、日本的重要举措,政策重点是从对资源型产业的援助转移到发展替代产业,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制,订财政援助,转岗培训,搬迁和工作分享策略,建立社区赔偿基金和专项保险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多样化,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过多采用财政补贴、进口配额等手段保护国内产业的做法显然已不合时宜。
1.2.2国内关于经济转型旅游业开发研究现状
我国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按照研究视角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着重于工业综合发展与布局规划的研究;90年代以后,注重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在计划性开发资源型城市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基地建设与生产力布局角度研究。总体来说,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研究,要滞后于城市迅速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个阶段主要把资源型城市看作为原料提供地,而并没有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属性角度进行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