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粮食安全的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分析生物质能源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价格传导机制。首先对全球生物质能源、全球粮食安全和我国粮食安全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一些主要指标的比较了解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和粮食安全现状。再运用实际数据和相关模型对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检验该种影响途径是否显著,探讨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现状 2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2
(二)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背景下的粮食安全现状 3
1.世界粮食安全现状 3
2.中国粮食安全现状 4
二、 价格传导路径:生物质能源价格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7
(一)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7
(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及结果分析 8
三、结论和建议 9
(一)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
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引言
引言:新的能源与经济发展问题因全球能源与环境危机等日趋显现,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找能源替代品,生物质能源走进他们的视野。生物质能源一般指某种液体或气体燃料,取自生物原料,比如作物及其废弃物、木料及其产物、植物油等类似原料,当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是比较流行的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是一种酒精,由谷物、稻草或甜菜糖发酵成。生物柴油由各种植物油或动物油制成,与燃料油和柴油相似(Asplund,2009)。但当前在着许多限制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推行的条件。由于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粮食作物,其大量生产必然会对粮食生产、价格、贸易等产生影响。关于生物质能源和粮食安全,目前主要的争议是:生产生物质能源消耗大量粮食作物,导致粮食供给紧张,粮价上涨;作为饲料的粮食作物价格上涨,带来家畜饲养成本的上升;从长期来看,生物质原料生产占用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土地,造成耕地紧张,形成“与粮争地”局面;对边缘土地的开拓,会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发达国家在生物质能源上进行补贴,作为贸易保护手段;贫穷国家买不起粮食等。中国是粮食生产贸易大国,纵然不生产生物质能源,其他国家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也会通过国家间贸易等影响到中国的粮食生产,粮价波动也会迅速传导到国内。但学者们关于世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以及是否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这样的问题,也未形成一致意见。国外一些学者发现,生物质能源生产推高了粮食价格,但同时也抬高了粮食生产国的收入,提高了粮食购买的能力;而目前全球耕地未充分利用,依然有较大能力扩大粮食生产;生物质能源技术第二代的开发,会大幅减少对粮食作物的需求,因此也将改变对全球粮食生产、价格、贸易的影响。
文献综述:近年来批判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声音愈发响亮,生物质能源毫无疑问成为了全球能源、环境与社会范畴的重要议题。国外关于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始较早因此相关资料比较多,而我国生物质能源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资料相对有限,但由于近年来生物质能源在国内迅速发展,影响重大,各方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有所增加。由于石油危机,巴西最先提出酒精项目,研究以甘蔗为原料的酒精生产技术。由于收益比传统生产活动更加丰厚,许多农民转向能源作物的生产,使得甘蔗逐渐替代其他作物(Johansson, 2007; Meekhof, 1984)。周曙东等(2009)运用GTAP 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美国生物乙醇工厂的投入使用,将会使国际玉米价格出现更大幅度上升,国际玉米出口贸易格局出现转变,美国能源战略还会影响国际玉米生产格局。对巴西的研究表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还可能提高农业用地的价格(Rathmarm等,2010)。而Goldemberg等(2009)认为美国生产燃料乙醇虽然引起玉米价格的波动,但是巴西生产燃料乙醇并没有抬高土地价格,因此将粮食价格上升归咎于生物质能源有失偏颇。李蔚青(2010)利用玉米进出口数据,估计对比了8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定量分析了中国入世以来玉米国际竞争力与变更趋向。他认为中国玉米消费增加,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强。随着中国居民的收入升高,对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继而引发玉米饲料消耗增长;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玉米工业消费。另外,生物质能源发展拉动了国际玉米价格,影响到玉米贸易,在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玉米市场紧密联系的情况下,玉米贸易安全将面临新变数。张锦华等(2008)利用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以玉米燃料乙醇为例,在短期、长期动态均衡和有进口补充的情况下分析生物质能源发展可能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玉米生产供求特点说明在实践中燃料乙醇的发展没有给粮食安全带来实质影响,但不排除在长期可能的粮食安全风险。张雪莲(2013)通过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贸易中乙醇生产的影响,发现燃料乙醇生产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而不危及粮食安全。想要有效减轻贸易风险,就必须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并提高竞争力。但她同时指出未来发展非粮乙醇是重点。毋庸置疑,生物质能源发展要介入争夺农产品的竞争中。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现状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生物质燃料产业迅速发展。全世界许多地方开始推行玉米、甘蔗等粮食的能源化(李景明等,2008)。自2008年以来食品价格上升,人们开始指责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但全球生物质能源在最近几年仍快速增长。
美国于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其因此获得丰厚经济利益(丁声俊,2010)。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认为,这主要归功于新型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与转化纤维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美国环保署在2010年同意将美国汽油中的乙醇含量上限由目前的10%提高到15%。美国规定到2022年之前,国内汽车中要加入360亿加仑主要成分是乙醇的生物质燃料。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甘蔗是其主要原料。对原材料的综合利用,使得巴西成为世界上生产燃料乙醇成本最低的国家。2008年,巴西增加了甘蔗栽种面积和栽种种类,再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大幅增加的燃料乙醇技术投资,乙醇产量较2007年增长近40%。在燃料乙醇的发展战略上,巴西既提倡本国消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又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强制提高乙醇燃料在汽油中的比例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现状 2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2
(二)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背景下的粮食安全现状 3
1.世界粮食安全现状 3
2.中国粮食安全现状 4
二、 价格传导路径:生物质能源价格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7
(一)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7
(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及结果分析 8
三、结论和建议 9
(一)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
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引言
引言:新的能源与经济发展问题因全球能源与环境危机等日趋显现,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找能源替代品,生物质能源走进他们的视野。生物质能源一般指某种液体或气体燃料,取自生物原料,比如作物及其废弃物、木料及其产物、植物油等类似原料,当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是比较流行的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是一种酒精,由谷物、稻草或甜菜糖发酵成。生物柴油由各种植物油或动物油制成,与燃料油和柴油相似(Asplund,2009)。但当前在着许多限制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推行的条件。由于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粮食作物,其大量生产必然会对粮食生产、价格、贸易等产生影响。关于生物质能源和粮食安全,目前主要的争议是:生产生物质能源消耗大量粮食作物,导致粮食供给紧张,粮价上涨;作为饲料的粮食作物价格上涨,带来家畜饲养成本的上升;从长期来看,生物质原料生产占用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土地,造成耕地紧张,形成“与粮争地”局面;对边缘土地的开拓,会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发达国家在生物质能源上进行补贴,作为贸易保护手段;贫穷国家买不起粮食等。中国是粮食生产贸易大国,纵然不生产生物质能源,其他国家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也会通过国家间贸易等影响到中国的粮食生产,粮价波动也会迅速传导到国内。但学者们关于世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以及是否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这样的问题,也未形成一致意见。国外一些学者发现,生物质能源生产推高了粮食价格,但同时也抬高了粮食生产国的收入,提高了粮食购买的能力;而目前全球耕地未充分利用,依然有较大能力扩大粮食生产;生物质能源技术第二代的开发,会大幅减少对粮食作物的需求,因此也将改变对全球粮食生产、价格、贸易的影响。
文献综述:近年来批判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声音愈发响亮,生物质能源毫无疑问成为了全球能源、环境与社会范畴的重要议题。国外关于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始较早因此相关资料比较多,而我国生物质能源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资料相对有限,但由于近年来生物质能源在国内迅速发展,影响重大,各方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有所增加。由于石油危机,巴西最先提出酒精项目,研究以甘蔗为原料的酒精生产技术。由于收益比传统生产活动更加丰厚,许多农民转向能源作物的生产,使得甘蔗逐渐替代其他作物(Johansson, 2007; Meekhof, 1984)。周曙东等(2009)运用GTAP 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美国生物乙醇工厂的投入使用,将会使国际玉米价格出现更大幅度上升,国际玉米出口贸易格局出现转变,美国能源战略还会影响国际玉米生产格局。对巴西的研究表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还可能提高农业用地的价格(Rathmarm等,2010)。而Goldemberg等(2009)认为美国生产燃料乙醇虽然引起玉米价格的波动,但是巴西生产燃料乙醇并没有抬高土地价格,因此将粮食价格上升归咎于生物质能源有失偏颇。李蔚青(2010)利用玉米进出口数据,估计对比了8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定量分析了中国入世以来玉米国际竞争力与变更趋向。他认为中国玉米消费增加,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强。随着中国居民的收入升高,对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继而引发玉米饲料消耗增长;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玉米工业消费。另外,生物质能源发展拉动了国际玉米价格,影响到玉米贸易,在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玉米市场紧密联系的情况下,玉米贸易安全将面临新变数。张锦华等(2008)利用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以玉米燃料乙醇为例,在短期、长期动态均衡和有进口补充的情况下分析生物质能源发展可能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玉米生产供求特点说明在实践中燃料乙醇的发展没有给粮食安全带来实质影响,但不排除在长期可能的粮食安全风险。张雪莲(2013)通过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贸易中乙醇生产的影响,发现燃料乙醇生产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而不危及粮食安全。想要有效减轻贸易风险,就必须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并提高竞争力。但她同时指出未来发展非粮乙醇是重点。毋庸置疑,生物质能源发展要介入争夺农产品的竞争中。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现状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生物质燃料产业迅速发展。全世界许多地方开始推行玉米、甘蔗等粮食的能源化(李景明等,2008)。自2008年以来食品价格上升,人们开始指责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但全球生物质能源在最近几年仍快速增长。
美国于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其因此获得丰厚经济利益(丁声俊,2010)。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认为,这主要归功于新型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与转化纤维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美国环保署在2010年同意将美国汽油中的乙醇含量上限由目前的10%提高到15%。美国规定到2022年之前,国内汽车中要加入360亿加仑主要成分是乙醇的生物质燃料。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甘蔗是其主要原料。对原材料的综合利用,使得巴西成为世界上生产燃料乙醇成本最低的国家。2008年,巴西增加了甘蔗栽种面积和栽种种类,再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大幅增加的燃料乙醇技术投资,乙醇产量较2007年增长近40%。在燃料乙醇的发展战略上,巴西既提倡本国消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又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强制提高乙醇燃料在汽油中的比例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