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地区就业的影响研究(附件)【字数:8943】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DI进入我国初期阶段,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地区就业率,为我国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到了FDI稳定发展阶段,FDI的地区投资不均对我国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东中西部地区就业水平差距拉大,东部地区人口过于集中出现“城市病”等问题。本文根据我国31个地区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就业人数、FDI以及固定资本投入这三个变量对我国FDI与地区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首先,收集数据,对31个地区的实际接受的FDI和各地区的就业人数先进行似然比检验,再进行霍斯曼检验,最后把面板数据带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主动吸引FDI、将相关政策与时俱进、 正确认识FDI的就业挤出效应、引导FDI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优化FDI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建议。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我国FDI与就业现状分析 4
2.1我国FDI的现状分析 4
2.2我国就业状况 6
第三章 FDI对我国地区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9
3.1研究方法 9
3.2模型选择与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9
3.4实证分析 10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4.1研究结论 14
4.2政策建议 14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大多处于低迷状态,中国经济增长却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就业规模扩大明显,就业水平提升迅速。中国如今获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离不开国外直接投资(FDI)的强大的驱动作用。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就业率高低是我国政府持续关注的宏观经济指标,实现居民充分就业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利用的的外资规模迅速增大,并于200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年首次超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的国家。从201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FDI数据库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达128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0.46%。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吸引了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FDI突破12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1985年的19.56亿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1262.64亿美元,增长了63.55倍。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122288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成立,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1446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数的3.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FDI的进入由我国就业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FDI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外资人数的因素变动的影响, 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因素较多,是较复杂的。一方面,FDI 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增加了我国就业岗位,提升了我国的就业率。但是如果国内市场的需求有限度,引进外商投资则只会增加国内市场的竞争,从而产生就业“挤出”效应,导致我国地区就业人数减少。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迅速增长的FDI对我国不同地区就业规模影响有什么不同之处?FDI对我国总体就业形势是利还是弊?本文将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这些问题,以作补充。
1.2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普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就业的影响成为各国经济专家的研究热点。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研究并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查阅相关文献后,我将它们分为三个观点。
1.2.1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就业有促进作用
刘正华(2015)通过收集、整理了1990~2012年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FDI对我国不同区域就业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就业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但是总的来说,FDI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就业都具有促进作用。东部、中部和西部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将分别增加0.0074、0、0091和0.0130个百分点[1]。
UNCTAD(1994)的学术论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影响上下游企业可以间接地创造就业效应。例如在东道国,跨国公司中,外资企业每增多1个员工,就会创造至少1~2个就业机会[2]。
1.2.2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就业有挤出效应
Edward M.Graham 和Erika Wada (2001)通过以FDI 的来源以及在中国投入时分布的地区为分析的切入点, 分析了1996~1999 年的数据, 得出FDI 主要来自欧洲、北美和日本,投资更加集中在市场、资金更加集聚在沿海省市地区, 加剧了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 对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局限作用[3]。
Almeida(2007)的观点表明,东道国的工资水平并不能由FDI直接提高,对于人力资本增加,而更多考虑相互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东道国的就业水平无法产生明显的影响[4]。
庄起善,李慧(2009)通过对研究东欧七个国家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FDI对就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可是并不能够扩大就业规模。但是FDI的增加,对国家各各经济部门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有利作用[5]。
郑月明,王伟(2010)建立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用GMM和SYSGMM 估计方法分析我国东部八个省市,结论表明,FDI对就业有明显的挤出效应[6]。
1.2.3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有差异
李杨,蔡卓哲,邱亮亮(201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服务业FDI对中国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沿海地区服务业的FDI的增加相对于内陆地区,对地区就业具有一定的反方向作用。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服务业FDI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较小。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对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相关建议[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