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变异系数的对策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
1.2.1 研究内容1
1.2.2 研究方法1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
1.3.1 东部地区1
1.3.2 农村金融及其区域差异2
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2
2.1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2
2.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3
3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实际测度4
3.1 数据来源及描述4
3.2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8
3.3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10
4 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11
4.1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12
4.1.1 区域自身因素12
4.1.2 经济发展水平12
4.1.3 金融政策与制度13
4.2 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对策13
4.2.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共同提高13
4.2.2 制定与实施适度差别化的金融制度13
4.2.3 改善区域金融环境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图3-1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贷款金额变化趋势图(1999-2013)5
图3-2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贷款金额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图(1999-2013)6
图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总值变化趋势图(1999-2013)7
图3-4 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总值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图(1999-2013)8
图3-5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图(1999-2013)9
图3-6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图(1999-2013) 10
图3-7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变异系数变化趋势图(1999-2013)11
表3-1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贷款金额(1999-2013)4
表3-2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贷款金额描述性统计分析(1999-2013)5
表3-3 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总值(1999-2013)6
表3-4 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总值描述性统计分析(1999-2013)7
表3-5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1999-2013)8
表3-6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描述性统计分析(1999-2013)9
表3-7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变异系数(1999-2013)11
1 引言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它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金融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研究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区域差异,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方针与金融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这对实现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金融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差异文献的研究、整理与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针对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且试图找到各省市农村地区之间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来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描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分别介绍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第三章通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分别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行了实际测度;第四章进行了对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根据成因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了前人的金融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等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同时结合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的实际,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变异系数两种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
1.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东部地区
尽管学者对区域的定义未能达成一致,但在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第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七五计划”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西部三个地区。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法对区域进行划分,把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海南省等11个省级行政区。
1.3.2 农村金融及其区域差异
农村金融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作为一个概念被广泛运用,许多学者对其含义的理解有所不同,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巩泽昌,1984;张琳,1984),“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丁文详等,1988)[1]。本文认为的农村金融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
早在1969年,美籍比利时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就在其专著《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首次提出了金融发展的概念。他把各种金融现象归纳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三个基本方面,他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2]。本文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演变趋势。
魏后凯(2006)在其《现代区域经济学教程》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差异、差距、不平衡和不平等的区别:差异是对事物或经济现象在质和量两方面的比较;而差距是差异在量上的表现;不平等主要是指利益主体在权益上的不同;不平衡则是系统中若干个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不协调[3]。本文引用上述对差异的定义,即差异是对事物质和量两方面的比较,不平等、不平衡等概念也应涵盖在差异中。
根据以上对相关概念的阐述,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是指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结构的演变趋势以及金融发展规模或者水平在质和量上的不同。
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2. 1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国际上通常采用两种金融增长率的指标来度量金融的发展水平,用金融资产规模和国民财富的比值来表示。其中一种是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关率,用金融资产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另外一种是麦金农提出的用货币存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