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以为例
摘 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一直是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备受国际贸易学和产业经济学关注。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联系紧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反之,产业结构的改变也可以对对外贸易结构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因为他所具备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了贸易规模,提高了外贸竞争力,这对江苏省的产业产值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起到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结构主义角度出发,以江苏省为例,研究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两者之间变化所产生的相互关系为讨论重点,从而扩展和深化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认识,并且找出一条适合江苏省现阶段对外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理论阐述 2
2.1关于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 2
2.2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3
第三章 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5
3.1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5
3.2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7
3.3小结 11
第四章 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13
4.1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关系 13
4.2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关系 13
4.3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
第五章 促进对外贸易,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 16
5.1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实现加工贸易主体多元化 16
5.2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 16
5.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16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便是产业全球化。如今,世界已经认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发展这一事实。自从改革开放,中国在全球贸易交往中发展迅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也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正面效应,迅速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机会。从2001年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一直在飞速发展,一直到2005年都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年底居于世界第三位,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然而,目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紧密联系,由于中国入世后对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开放部门与国内产业部门的联系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
2015年,面对国际市场复苏乏力,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江苏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值仍然达到了33870.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出口也实现了正增长,传统优势出口行业表现稳健,高新技术产品逆势增长,新型贸易形式也显露头角,在“严冬”中绽放春光。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的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化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希望为有关部门优化江苏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江苏经济提供决策依据。
1.2研究意义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领域的两个热点问题,引发着国内外学者对它们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就相对较少,不够完整。本文针对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整理归纳以往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理论框架。
另一方面,现在国内外的经济处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江苏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城市之一,需要对自身状况有着非常充分的了解,还要不断提升自我,在面对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时,有解决的方法与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对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为江苏省有关部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第二章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理论阐述
在陈述研究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的背景和意义之后,本章就接着介绍了传统和现代的对外贸易理论以及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理论。
2.1关于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
2.1.1对外贸易的定义
对外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的一种交易行为,因为它是由进口和出口这两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也可以叫作“进出口贸易”。
2.1.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最为主要的两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曾经以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提出过绝对优势理论,而大卫李嘉图根据这个理论在1817年发展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提出一个国家为了促进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不需要和其他国家相比具备有绝对优势或者绝对劣势,只需两者的成本存在差异即可,也就是说进口别国比本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而出口别国比本国生产成本相对高的产品。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伊利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综合了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土地、资本和劳动等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资源。他们认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各国所具备的资源充裕程度不同,而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数量也不同,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有充裕的资源的话,在其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需要密集使用某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国家如果该资源拥有量充裕的话就应该出口此产品,相反,如果该资源稀缺的话,就应该进口。
2.1.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战结束之后,特别是1980年以来,一系列新的贸易现象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而产生,一些经济学家为了解释这些新的贸易现象,结合了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提出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比如技术差距理论,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等。
(一)技术差距理论
波斯纳在1961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科技水平一直不断提高的现在,由于各国家发展水准的不同,具有领先技术的国家就可以拥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但进口国一旦掌握了这种技术,比较优势就消失了,因为它而产生的贸易也就结束了。该理论证明了,如果国家之间有着相似的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也可以因为技术领先这个比较优势产生国际交易。由此可见,技术差距对现在的国际贸易形势重要性之大,一个国家想要提升它在国际中的地位,需要注重技术的革新。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费农在1966年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论,后来由威尔斯等人不断对它修改完善。该理论是说,一个制成品是需要经历产品引入、成长、成熟、衰退这样一个周期循环的。它从侧面解释了工业先进国家的产业转移能够促进工业落后国家的工业化,也让两者之间的比较优势产生变化,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2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2.2.1产业结构的涵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理论阐述 2
2.1关于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 2
2.2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3
第三章 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5
3.1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5
3.2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7
3.3小结 11
第四章 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13
4.1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关系 13
4.2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关系 13
4.3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
第五章 促进对外贸易,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 16
5.1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实现加工贸易主体多元化 16
5.2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 16
5.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16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便是产业全球化。如今,世界已经认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发展这一事实。自从改革开放,中国在全球贸易交往中发展迅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也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正面效应,迅速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机会。从2001年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一直在飞速发展,一直到2005年都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年底居于世界第三位,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然而,目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紧密联系,由于中国入世后对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开放部门与国内产业部门的联系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
2015年,面对国际市场复苏乏力,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江苏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值仍然达到了33870.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出口也实现了正增长,传统优势出口行业表现稳健,高新技术产品逆势增长,新型贸易形式也显露头角,在“严冬”中绽放春光。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的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化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希望为有关部门优化江苏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江苏经济提供决策依据。
1.2研究意义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领域的两个热点问题,引发着国内外学者对它们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就相对较少,不够完整。本文针对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整理归纳以往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理论框架。
另一方面,现在国内外的经济处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江苏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城市之一,需要对自身状况有着非常充分的了解,还要不断提升自我,在面对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时,有解决的方法与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对江苏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为江苏省有关部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第二章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理论阐述
在陈述研究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的背景和意义之后,本章就接着介绍了传统和现代的对外贸易理论以及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理论。
2.1关于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
2.1.1对外贸易的定义
对外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的一种交易行为,因为它是由进口和出口这两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也可以叫作“进出口贸易”。
2.1.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最为主要的两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曾经以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提出过绝对优势理论,而大卫李嘉图根据这个理论在1817年发展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提出一个国家为了促进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不需要和其他国家相比具备有绝对优势或者绝对劣势,只需两者的成本存在差异即可,也就是说进口别国比本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而出口别国比本国生产成本相对高的产品。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伊利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综合了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土地、资本和劳动等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资源。他们认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各国所具备的资源充裕程度不同,而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数量也不同,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有充裕的资源的话,在其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需要密集使用某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国家如果该资源拥有量充裕的话就应该出口此产品,相反,如果该资源稀缺的话,就应该进口。
2.1.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战结束之后,特别是1980年以来,一系列新的贸易现象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而产生,一些经济学家为了解释这些新的贸易现象,结合了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提出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比如技术差距理论,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等。
(一)技术差距理论
波斯纳在1961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科技水平一直不断提高的现在,由于各国家发展水准的不同,具有领先技术的国家就可以拥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但进口国一旦掌握了这种技术,比较优势就消失了,因为它而产生的贸易也就结束了。该理论证明了,如果国家之间有着相似的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也可以因为技术领先这个比较优势产生国际交易。由此可见,技术差距对现在的国际贸易形势重要性之大,一个国家想要提升它在国际中的地位,需要注重技术的革新。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费农在1966年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论,后来由威尔斯等人不断对它修改完善。该理论是说,一个制成品是需要经历产品引入、成长、成熟、衰退这样一个周期循环的。它从侧面解释了工业先进国家的产业转移能够促进工业落后国家的工业化,也让两者之间的比较优势产生变化,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2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2.2.1产业结构的涵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