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近年来,陕西省民营企业发展快速,已经成为陕西省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更多的民营企业通过发展实现了上市。陕西上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融资需求不断产生,因此陕西上市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融资业务,突破融资困境,实现进一步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陕西上市民营企业的文献搜集和数据调查,收集上市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资料,发现陕西省上市民营企业融资存在自身财务明晰度不足,企业信用关系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选择单一以及银行融资制约等问题。最后,针对研究分析发现的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上市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上市民营企业融资的策略建议。以完善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管理,推动上市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3.1 研究主要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4
2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调查 5
2.1陕西上市民营企业概述 5
2.2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调查实施 6
3 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8
3.1 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8
3.2 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9
4 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11
4.1 自身财务状况不明晰导致渠道不畅通 11
4.2 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不完善 12
4.3融资方式选择单一,缺乏融资组合 12
4.4银行经营理念与信贷审核程序制约融资 13
5 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15
5.1 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增强财务明晰度 15
5.2 多措并举提升企业信用 15
5.3拓宽融资渠道,实施融资组合 16
5.4合理融资规划,提前进入银行信贷审核 16
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致谢 20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近年来,民营企业上市行为越来越多,上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被政府以及普通民众广泛关注问题。上市民营企业作为一种还处在成长中的企业形式,其在发展中一方面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参与,另一方面对公司的整体实力、资本运作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但同时也导致了其在发展中面临了更多的风险,特别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导致上市民营企业的资金稳定性风险加剧。故而民营上市企业的风险从核心产品服务经营问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融资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上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上市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上市民营企业融资对策,从而解决陕西上市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进一步促进其全面良性发展。
1.1.2 研究意义
融资问题是上市民营企业全面高效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甚至涉及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人民就业和社会安定。探讨陕西省上市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现实经济社会中上市民营企业分析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起到参考,指导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改革,提升融资效率,完善发展。
从理论上看,通过对陕西上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融资对策,一方面为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参考,同时也为陕西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林毅夫、曹洪军在2005年的研究中指出,由于民营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以及担保抵押不够充分等问题使得正规的金融企业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往往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望而却步,而非正规金融较正规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收集民营企业软信息的优势,所以非正规企业在解决民营企业信息不透明方面处理得很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所以非正规金融机构即有存在的必要性,又有存在的能力,另外民营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进融资的成本较向非正规金融融资的成本要高的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调动了民营企业向非正规金融融资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应该在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前提下,支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2004年初,杨大楷等对企业生命周期与资本运作风险进行关联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变革,这种变革过程中也带来了企业资本运营的能力改变。对于上市民营企业而言,其融资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的变动来实现突破。而张扬(2002)对企业融资行为从渠道选择的角度进行分类研究。他提出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是自企业通过资本累计与利润分配调整,或民间债权行为等方式获取资金。外源则是指通过外部金融机构的债权融资和资本市场运作的股权融资。
河南大学王向阳在2016年的硕士论文《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通过对民企运营管理特征分析,以企业实力、财务特点为基础提出了适应民企的融资渠道选择。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建议,他认为民营企业融资目前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主要在于民营企业的信用资质问题,因此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应当以民营企业信用资质建立管理为基础。
辽宁大学的陈立(2016)更加具体的针对辽宁省的上市民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上市民营企业在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之间选择的优劣势差异,发现上市民营企业虽然有一定的股权融资渠道,但目前辽宁省上市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方式与路径发展不清晰、不顺畅等问题制约了上市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
孙英姿(2016)在对浙江省的上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时,利用融资效率分析方法对各种融资渠道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浙江省上市民营企业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融资的不同渠道产生的结果不同,上市民营企业要想进一步完善融资管理,需要全面合理规划融资结构,实现融资效率优化。
2)国外研究现状
外国对民企融资问题的研究开始较早,基本都是以Modigliani和Miller的MM理论为基础基础。其说明了融资方式和企业价值不具有相关性,即资本结构不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平均的资本成本。1976年,罗比切克等通过对MM模型的修正,分析获取了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分析结论。即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目标成效是使得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之间形成最有效的均衡点。该理论通过模型设计分析,提出内源融资在融资过程中相对外源融资更具有优势。
上世纪60年代,在MM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融资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的研究逐步向两个方向发展。这种由不同学者引导发展的研究趋势最终形成了两大学派—“税差学派”和“破产成本主义”。当然最终对该问题的研究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融合,即出现了罗比切的研究成果。
Wattana Pasan在2013年则对亚洲的民营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在通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项完善亚洲企业融资的策略方案,即亚洲企业,特别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需要通过拓展渠道、提升效率、规避盲目和强化监管几个方面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实现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畅通,效率提升,推动小企业发展。
美国学者伯根(Bergen,2015)则通过上市公司的融资效果与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企业资本运作效率与融资效果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而且融资渠道不同,资本运作效率也会产生差异。他进一步对融资渠道的选择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相对广阔,但债券融资因其债务压力等问题会对资本运作效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强化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