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决定因素

摘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情况受到全球的关注。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进一步被打开,使得对农产品贸易有重要影响的贸易成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Novy(2011)模型基础上,利用所收集的1992年-2014年数据,对中国样本年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进行了测算。并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因素。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样本年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否拥有共同边界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是否加入WTO或贸易协定的签订与否对农产品贸易成本无显著影响。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一、文献综述4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总况4
(一)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情况4
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4
2.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6
3.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概况6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测度7
(一)Novy(2011)改进引力模型7
(二)数据来源8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测度分析8
四、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决定因素分析10
(一)回归模型10
(二)数据来源10
(三)回归结果分析11
五、结论与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附录 14
表1中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成本14
表2中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成本14
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决定因素
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于贸易成本的测度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直接测度法与间接测度法。国外学者普遍研究使用的直接测度法普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计算贸易商品的运输成本来测度贸易成本,许多学者认为运输成本在贸易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商品的运输成本可以直接代替贸易成本。第二种是利用关税来进行测度,凭借海关所提供的贸易关税来进行测算。第三种是利用双边贸易的到岸价格与离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价格的比率进行测度。但直接测度法在数据可获取性、总体贸易成本的反映上存在缺陷,因而大多数学者选择间接测度法对贸易成本进行测度。
国际上常用的间接测度法分为价格指数法和贸易流量法。价格指数法主要依据完全套利来对贸易成本进行测度,但因价格指数测度法所需要的国际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所以其通常被用于测度国内贸易成本。通常,贸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贸易流量的大小,贸易成本越高,贸易流量越小,反之贸易流量越大,而贸易流量法就是利用“事后”原理,利用贸易流量推算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但此种方法存在缺陷:首先,该方法必须在事前确定好贸易成本的构成因素,再将其代入回归方程,但实际测度中很难在方程中引入所有的构成因素,使得最后测度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其次,这种方法容易受贸易壁垒效应的影响。最后,这种方法忽略了多变阻力给贸易成本测度带来的影响。
此后,国外学者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改进。其中,以Anderson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引入了多变阻力项,使其可以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之后在Anderson and van Wincoop(2003)模型基础上,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Novy (2006)改进模型产生,但该模型不适用于横截面数据,且该模型在测度中假定双边贸易成本相同,这与现实情况不符。此后诞生的Novy (2008)改进模型便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从而解决了Novy (2006)模型的双边贸易成本相同问题。而Novy (2011)改进引力模型则引入了新的贸易理论从而进一步得到完善,成为当前最具有理论基础的贸易成本测度方法。
至今为止,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运用Novy模型测度了贸易成本。其中,Novy (2006)测度了1960年2002年间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成本;Novy (2008)测度了1970年2000年间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成本;施炳展(2008)利用Novy(2006)测度了1980年2006年间中国与30个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成本;许德友、梁琦(2010利用Novy(2006)测度了1981年2007年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成本;方虹、冯哲等利用Novy(2006)测度了1992年2007年间中国与28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许统生等利用Novy (2011)改进引力模型测度了1996年2009年间中国与10个贸易伙伴国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成本,结论显示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
二、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基本状况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总况
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中国是世界上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份额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份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状况对世界农产品的贸易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于201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其贸易总额仅次于欧盟和美国,农产品进口额位于世界第三,出口额位于世界第五。与此同时,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2年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统计数据得知,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304.3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928.2亿美元,增长了5.3倍左右。进口额由2002年的124.1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214.8亿美元,增长了约8.8倍左右。出口额的增速虽然比较慢,但也由2002年的的180.2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713,4亿美元,增长了2.7倍左右。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图中看出从2002年至2008年间无论是贸易总额还是进出口额都逐年增加,但2009年的贸易总额和进出口额相比2008年却有所下降,2010年继续增加。
然而,在中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的竞争力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图1中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差额可以看到,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出现负值,农产品进口额超过农产品出口额,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自此,中国从1984年以来连续20年的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记录被终结。自2004年开始至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数额不断增大。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可能与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关系的改变有密切关系,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的不断崛起,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降低。越来越多的耕种土地被挪以他用,农民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农产品产量下降。此外,中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同时中国农产品的产量却不断下降,导致最终形成贸易逆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