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互联网金融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困境的新路径。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并且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接下来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几年以来显现出来的显著特点和具体模式形态,进而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势,最后以中小企业自身适应和金融公司供需对接的形式,对互联网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的具体表现和优势弊端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从政府、互联网金融产业以及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角度考虑得出适应性建议。关键词 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渠道,模式创新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
2.1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1
2.2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
2.3 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
3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4
3.1 关于互联网金融 5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 6
3.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7
3.4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 8
4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意义 9
4.1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9
4.2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0
5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12
5.1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 12
5.2 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竞争力 13
5.3 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信息全球化激发了全球金融业融资的活性,老旧的间接融资渐渐已落后于这个时代。而它作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间接融资的没落无疑给了中小企业致命的一击。另一方面就间接融资而言,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中主导的金融融资企业存在的不可避免的趋利性和为了维护自身资金安全的保守性,大多会更青睐于向大型的企业发放长期贷款资金,因为大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和信用都会更优于中小企业。以上的两个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了社会中的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在整个融资系统中占比低于20%,这严重不利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小企业市场的发展以及产业经济中,大、中、小、微四类企业的发展均衡,值得整个社会重视。
对此政府第一时间提出了要进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利用创新来驱动经济市场的复苏和发展。重点是要针对企业本身的改革,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协助市场主体完成产业升级。众所周知,创新比从一而终要难的多,绝大多数的大型企业不舍得已经获得的成功,不敢于冒试错成本高的风险,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中另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因为自身机制比较灵活,原始资本少,敢闯敢拼,发展的可塑性较高,所以注定是互联网金融改革下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治病要治本,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要突破,而融资模式渠道的开拓创新就将是突破的第一步。
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还是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中都是我国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深陷困境之中,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2.1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中小企业即在人员规模、初始资本和生产规模上都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虽然小,但是它们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关键地位,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此类企业通常是由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缺乏流动资金而导致产业链出现问题。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一般是以直接融资和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手段,而一般情况下,银行因为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缺乏信任,中小企业的信用额度也会因此很少,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实际也少有中小企业的参与。据世界银行对成都、绵阳、乐山进行随机抽样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来源结构的调查显示,企业内部自身积累78.1%、向银行贷款9.65%、民间借贷5.07%、商业信用3.25%、其他非正规融资3.93%。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内源融资。
2.2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其实都是现有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的。首先,中小企业因为本身实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备用流动金和完善的风控体系,对于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成本都没有承受能力;其次传统金融市场体系中可供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过分单一化,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不是银行信贷就是上市融资,最后就是这两个渠道本身存在的问题,一个成本高手续多,一个风险大门槛高,对于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中小企业是很难达到融资的目的的。
2.3 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基本可以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从政府宏观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目标是就业,重点是社会维稳,而企业本身的技术革新和产业经济的发展都缺少政策支持,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政府的财政补贴并不够支撑住庞大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从微观市场看,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两种主要的融资手段,中小企业融资本身就是缺乏完善的风控体系。不过看问题不能只看大的两个方面,还是应该从事物的内因外因着手分析,才能更好的得出融资难究竟难在哪里,因此本文准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部限制和外部环境。
2.3.1 内部限制
近些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市场经济政策、推动中国经济的稳步提升,有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针对这一学术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不是一日之功,解决这一问题更是需要长期调整和改善的,需要在改进中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案。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小企业内部确实存在着关键的因素,李文启(2014)认为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等级低以及自有资金的相对匮乏。[1]谢哲浩(2015)也认为形成该困境的内在原因是普通中小企业资金能力有限。[2]郑志来(2014)认为中小企业贷款存续时间不确定,缺少可抵押资产,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经营波动比较大,银行获取中小企业信息成本比较大,加之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少、频、急、短等特点。[3]中小企业因为生产规模小,向银行提供的数量和质量的抵押物很难贷到需要的资金额度,而拥有较大规模以及具备先进生产设备的中小企业很少,还有一些企业的生产厂房都是租赁的,本身已经不具备抵押的条件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9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