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群协调度分析(附件)【字数:11535】
摘 要摘 要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期,肩负着优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之重任。但由于长久以往采取粗放型的逐利模式,城市协调发展水平普遍下滑。因此,针对现有矛盾点,如何平稳应对风险、实现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数据统计和阶段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长三角各城市现状为研究对象,证明了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存在空间承载力不足、城市人口发展普遍滞后、生产成果附加值低和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发展隐患,并解释了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包括人口聚集过度集中、城市间分工同质化严重、土地无节制开发和忽略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同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调整规划并予以制度保障,在现有基础上弥补疏漏,补齐短板,将目光聚焦在如何实现长远发展。关键词城市群;协调度;可持续性
目 录
0 引言 1
1 城市群协调度概述 1
1.1 城市群的内涵 1
1.2 城市群协调度的内涵 2
1.3 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 2
2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协调度变化 3
2.1 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发展现状 3
2.2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的时序变化分析 6
2.3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的空间演变分析 8
2.4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的综合评价 10
3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问题隐患 10
3.1城乡间耦合协调度区域分析明显 10
3.2土地利用方式多方面调和水平低 11
3.3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下降 12
3.4创新力与产业化进程要求不适配 12
3.5科技资源开发和成果转换效率低 13
3.6生态功能性和环境质量趋于恶化 13
4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提升建议 14
4.1构建适配环境负荷度空间格局 14
4.2重视新型产业提升转型驱动力 15
4.3统筹内外联动的基础设施建设 16
4.4共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环境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分析
0.引言
将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城市,以群为单位由中心向四周辐射联动,此发展模式的高效性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所印证。进入21世纪,各大城市的功能性越发明确。在核心城市的聚集效应下,周边城市与之联系越发紧密的同时功能分区日趋优化,联动配合性也得到提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配景下,城市群发展模式是否能够成功实现转型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点,同时也对优化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为世界上六个特大城市群的一员,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并且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从提出到实验到充分实施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挖掘了固有区位要素的新优势,为我国发展新常态创造了新机遇。区域协调发展、城镇联动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提升城市群协调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时加大等严峻环境和极其繁杂的变革发展工作,如何转变城市化新主体形态,创新空间管理模式,优化一体化发展机制,给我国城市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由基本协调向良性可持续协调发展推进。
城市群协调度概述
1.1城市群的内涵
城市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在布局上打破原有的边界划分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发展模式上更加强调城市之间的互相协作和各自特色化相结合,日趋形成的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群是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结果,是人口、经济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之一[1]。核心城市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和聚集效应,运用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联络各城市,彼此吸引要素资源,为城市自身壮大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城市群原本包含、更多地域空间相关内容,而随着涉及要素的越发复杂,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更讲求一定空间范围内经济要素的配置,强调城与城、城市与地区间的内在联系和辐射作用,空间上的整体性和互动性加强,从而涵盖了更多经济意义[2]。
1.2城市群协调度的内涵
协调度是评价系统内部结构耦合性和联动性程度的指标,反映目前系统要素发展的协调水平和交互程度。城市群协调度是在群落中的城市内部要素或度量系统彼此相互作用之下关联程度和影响程度不断加强,使协同系统整体发展规律逐步达到一个和谐有序的状态。而城市群内部结构愈发复杂,正是在环境、资源、经济、人口等核心子系统的联动配合制约之下,逐步耦合协调其他系统要素在良好动态协作中所形成的结构优化系统,也要不断弥补各要素在矛盾排斥的过程中对城市基础结构系统所造成的破坏。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通过计算分析城市群发展的协调程度,剖析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以了解当前城市群在空间—人口—资源—经济上的综合发展水平状态,排除影响城市群间实现良性互动的隐患因素,逐步推进城市人口、产业与空间多方要素实现协调、高效、集约式发展。
1.3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
1.31耦合度模型
耦合是物理学的概念,用以表示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紧密配合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耦合度函数表示为 /,其中,i、j=1,2,3。G表示耦合度,取值在0—1之间。值越大,耦合度越好,说明系统之间有序配合,紧密相关。借用耦合度函数,可以揭示城市发展中产业、人口和空间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协同机制[3]。
1.32耦合协调度模型
测评耦合度如果只选择一个评价指标,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颇。为了更好反映系统各要素在高水平阶段下实现良性协调,特借助耦合协调度函数来综合分析评价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即:耦合协调度和综合评价指数。其中,Rt值与系统水平成正相关,按照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可以将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协调度变化
2.1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发展现状
随着快捷便利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城市与城市有机联接起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既缓解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受有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又促进了城市之间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扩散,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心[4]。
目 录
0 引言 1
1 城市群协调度概述 1
1.1 城市群的内涵 1
1.2 城市群协调度的内涵 2
1.3 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 2
2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协调度变化 3
2.1 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发展现状 3
2.2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的时序变化分析 6
2.3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的空间演变分析 8
2.4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的综合评价 10
3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问题隐患 10
3.1城乡间耦合协调度区域分析明显 10
3.2土地利用方式多方面调和水平低 11
3.3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下降 12
3.4创新力与产业化进程要求不适配 12
3.5科技资源开发和成果转换效率低 13
3.6生态功能性和环境质量趋于恶化 13
4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提升建议 14
4.1构建适配环境负荷度空间格局 14
4.2重视新型产业提升转型驱动力 15
4.3统筹内外联动的基础设施建设 16
4.4共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环境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度分析
0.引言
将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城市,以群为单位由中心向四周辐射联动,此发展模式的高效性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所印证。进入21世纪,各大城市的功能性越发明确。在核心城市的聚集效应下,周边城市与之联系越发紧密的同时功能分区日趋优化,联动配合性也得到提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配景下,城市群发展模式是否能够成功实现转型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点,同时也对优化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为世界上六个特大城市群的一员,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并且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从提出到实验到充分实施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挖掘了固有区位要素的新优势,为我国发展新常态创造了新机遇。区域协调发展、城镇联动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提升城市群协调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时加大等严峻环境和极其繁杂的变革发展工作,如何转变城市化新主体形态,创新空间管理模式,优化一体化发展机制,给我国城市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由基本协调向良性可持续协调发展推进。
城市群协调度概述
1.1城市群的内涵
城市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在布局上打破原有的边界划分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发展模式上更加强调城市之间的互相协作和各自特色化相结合,日趋形成的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群是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结果,是人口、经济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之一[1]。核心城市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和聚集效应,运用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联络各城市,彼此吸引要素资源,为城市自身壮大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城市群原本包含、更多地域空间相关内容,而随着涉及要素的越发复杂,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更讲求一定空间范围内经济要素的配置,强调城与城、城市与地区间的内在联系和辐射作用,空间上的整体性和互动性加强,从而涵盖了更多经济意义[2]。
1.2城市群协调度的内涵
协调度是评价系统内部结构耦合性和联动性程度的指标,反映目前系统要素发展的协调水平和交互程度。城市群协调度是在群落中的城市内部要素或度量系统彼此相互作用之下关联程度和影响程度不断加强,使协同系统整体发展规律逐步达到一个和谐有序的状态。而城市群内部结构愈发复杂,正是在环境、资源、经济、人口等核心子系统的联动配合制约之下,逐步耦合协调其他系统要素在良好动态协作中所形成的结构优化系统,也要不断弥补各要素在矛盾排斥的过程中对城市基础结构系统所造成的破坏。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通过计算分析城市群发展的协调程度,剖析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以了解当前城市群在空间—人口—资源—经济上的综合发展水平状态,排除影响城市群间实现良性互动的隐患因素,逐步推进城市人口、产业与空间多方要素实现协调、高效、集约式发展。
1.3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
1.31耦合度模型
耦合是物理学的概念,用以表示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紧密配合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耦合度函数表示为 /,其中,i、j=1,2,3。G表示耦合度,取值在0—1之间。值越大,耦合度越好,说明系统之间有序配合,紧密相关。借用耦合度函数,可以揭示城市发展中产业、人口和空间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协同机制[3]。
1.32耦合协调度模型
测评耦合度如果只选择一个评价指标,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颇。为了更好反映系统各要素在高水平阶段下实现良性协调,特借助耦合协调度函数来综合分析评价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即:耦合协调度和综合评价指数。其中,Rt值与系统水平成正相关,按照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可以将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协调度变化
2.1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发展现状
随着快捷便利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城市与城市有机联接起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既缓解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受有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又促进了城市之间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扩散,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心[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