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的养老服务供给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重,政府在供给上存在行政失灵,社会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政府引进PPP模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PPP式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模式,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模式,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于传统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的思维转变。本文针对社会养老服务领域中引入PPP模式运作进行阐述,在理论上以及现实基础上进行论证,并以财政部推出的PPP示范项目中的养老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PPP模式运用于社会养老服务领域提供了经验借鉴。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二、我国养老服务产业供给现状 2
(一)养老服务需求多,供给少 2
(二)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低效 4
(三)养老服务筹资机制不完善 4
三、PPP模式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中的应用 5
(一)养老服务产业中入库PPP项目的总体情况 5
(二)我国养老PPP项目落地情况 8
四、 养老PPP项目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实践分析 9
(一)养老PPP项目的运营模式 9
(二)案例分析:山东省蓬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PPP项目 11
五、养老服务产业应用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13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13
(二)社会资本对养老PPP项目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13
(三)专业人才和培训教育匮乏 14
六、政策建议 15
(一)建立健全养老PPP项目的扶持和监督体系 15
(二)探索养老PPP项目的新型融资模式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全社会的养老需求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正在从传统的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模式转变,由此社会的养老供给应该相应变化。但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着供需失衡,这种失衡既有总量供给上的失衡,即养老服务资源不足、规模过小、质量不高;也有结构性的失衡,即专业化程度不足、日常运作不规范,养老服务单调、呆板不适应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利用PPP模式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是当前解决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当前学术界现有成果为我们认清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现状、解决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供需矛盾问题提供重要经验。本文从PPP模式下研究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着重从PPP项目的现有经验和模式进行研究的,为政府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提供一些借鉴。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西方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供给格局,且拥有成熟的养老PPP项目运营经验。美国Ruth Galanter & David Shulman (1976)两位学者提出由政府建设养老院,并购买合同,但是将运营权交由企业,以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理论。
Dan M.McGill (1988)学者认为养老产业的投融资管理,是政府应当着重关注的,其从老年人收入的内源性融资的独特视角分析养老项目资金筹措问题,为我们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启发。
Michael D.Hurd&Naohiro Yashiro(1997)&Harry R.Moody(2005)三位学者,在研究分析日本和美国养老服务产业融资中,政府和风险投资发挥的积极意义,提出了运用保险业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助力的论点。
2.国内研究
在推动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速度较慢。陈叔红(2007)提出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多元化投资,适时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学者提出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方式(杨怀,2012;程养林,2013),已经不能仅靠政府投资(关鑫,2013),如若有必要,引进外资深化养老投资机制改革也是可行之举(杨怀,2012)。
在我国,随着PPP融资模式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PPPP融资模式优势凸显,国内学者据此提出,PPP融资模式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有明显的优势互补,项目具有可行性(周迪雯,2016),PPP融资模式也与养老服务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时间长、安全系数高的特点相切合。梁舰(2016)、崔晨丹(2016)等以政府支持、相容、相均衡的视角论证了PPP融资模式与养老服务产业对接的运营方式,提出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园与养老服务连锁店。桂雄(2016)提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以实现PPP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养老服务产业供给现状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在此严峻形式下,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虽然政府部门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产业的福利政策,也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加。但是供给主体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政府依然是绝对的供给主体。且全社会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全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来破解这一难题。
(一)养老服务需求多,供给少
我国养老服务业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三大顽疾:一、供小于求;二、模式僵化;三、品质低下。三大顽疾制约着“老有所养”目标的实现。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虽然下大力气推进养老服务业,着手建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了养老服务供给的模式。但是,并没有从根治疗三大顽疾,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矛盾依然突出。
1999年起我国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近些年人口老龄化更是加速发展。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迅速,需要照顾的老龄人口数量不断提升,且逐步出现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根据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大关。全社会的老年人口基数巨大。

图1 20012016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及占总人口比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养老观念的日趋开化。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持续改变,越老越多的老年人提出由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但是,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再加上老人养老意愿改变,双方面的原因,致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社会对机构养老需求会持续增高。
2016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1.5亿,占总人口的10.50%,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达3500万,慢性病、空巢老人,均已突破1亿大关。但是,我国目前拥有的养老服务设施总量非常有限,与当前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缺口,尽管各级政府在近些年加大了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但是供需差距仍有进一步加大趋势。
截止2016年底,我国拥有730.2万张养老床位,同比增长8.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量为35.6张,同比增长4.3%。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服务床位数达322.9万张。虽然我国养老服务设施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从当前供需情况看,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存在明显不足,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拥有量,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而当前发达国家拥有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数5%7%。我国当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远远大于目前我国所拥有的床位数,供需矛盾尖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