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附件)
摘 要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11年起,中国的制造业突然出现了一个急转直下的“拐点”,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总数在一年时间内减少了十万家,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也有所下降。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弱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加工业逐渐向印度、巴西这些国家转移。种种信号都表示制造业若想继续保持在经济增长中的强劲活力,需要逐渐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转移,在增强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完成产业转型升级。本文依据青岛市统计年鉴,结合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具体情况,利用Eviews7.2软件进行计量分析,根据计量结果总结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程度。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
二、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3
(一)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3
(二)青岛市制造业现状分析 5
三、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实证分析 8
(一)基于回归分析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8
(二)回归结果和分析 11
四、加快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14
(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14
(二)鼓励制造业外包,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14
(三)把握产业关联效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很大比重的制造业,一直有着“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内,我国在制造业方面主要是为发达国家进行产品加工。如果以微笑曲线为例,我国主要进行的产品加工位于微笑曲线的中下部,而发达国家掌握的产品研发和自主营销则分别位于微笑曲线的左高侧和右高侧。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弱化,发达国家的制造加工业逐渐向巴西、印度这些国家转移。近十年间,国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的论文数量开始增多,研究层面也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渐从宏观层面延伸到微观层面,这说明我国的学者意识到如果要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自身的附加值,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事。
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从服务业中发展出来,服务外包逐渐成为趋势,它利用知识投入和资本投入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业的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发展规模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市制造业的发展?二者是否存在互相影响?具体哪些行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偏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探索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Greenfield(1966)最先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加拿大学者Grubel & Walker(1989)对“生产性服务业”做出了概念性解释。相比起那些直接满足消费者的最终消费需求,生产性服务满足的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也称“中间投入服务”。
进入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国家中,在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其他一些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的总值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
Luis Lanaspa(2016)以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中间生产性服务业在塑造产业格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服务业对任何品种都有较高的价格弹性时,制造业的集中度是受欢迎的,并且在生产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部门。简而言之,要促进经济活动,应协调产业政策和服务业政策。
2.国内研究现状
黄雯(2014)依靠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与制造业的交互关系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将来应深化这种良性互动关系,以促进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周振宇(2014)依靠相关数据,分析了益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经济关联程度以及益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经济关联性。
陈小兰(2015)结合江西省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程度,然后结合江西省统计年鉴,构建联立方程,对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分行业与制造业整体或分行业的互动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证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相对较小,两者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隋佳桐(2016)结合20042014山东统计年鉴数据,与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历年数据做出比较,最后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増长的影响。
李猛(2017)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三种机制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根据这三种作用机制,建立起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证明了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来促进制造业发展。
二、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一)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在参考了相关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具体细分行业的选定后。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细分行业选定为青岛市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地质勘查业六个行业。
通过对历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分析,20112017年的七年间,青岛市的生产总值由 6615.60亿元增加到 11037.28亿元,增长了0.67倍。第三产业产值由3158.50亿元增加到6110.10亿元,增长了0.934倍。三大产业的比例由4.6:47.6:47.8转变为2017年的3.4:41.2:55.4。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在近七年间由1992.11亿元增至3340.2亿元,增长0.68倍,占GDP比重由30.1%增至30.3%。
在20112017的七年间,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青岛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高于50%。
图1 2016年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占比情况
在青岛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最高。2016年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为1203.94亿元,占当年生产性服务业的36%。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比紧随其后,占当年生产性服务业的21%。
图2 20152016年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单位:万人)
20152016年间,在青岛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零售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人数次之,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相对来说最少。
根据青岛市统计年鉴得知,2016年底青岛市的生产总值都达到10011.29亿元,就业人数达到315.6万人。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
二、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3
(一)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3
(二)青岛市制造业现状分析 5
三、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实证分析 8
(一)基于回归分析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8
(二)回归结果和分析 11
四、加快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14
(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14
(二)鼓励制造业外包,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14
(三)把握产业关联效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很大比重的制造业,一直有着“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内,我国在制造业方面主要是为发达国家进行产品加工。如果以微笑曲线为例,我国主要进行的产品加工位于微笑曲线的中下部,而发达国家掌握的产品研发和自主营销则分别位于微笑曲线的左高侧和右高侧。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弱化,发达国家的制造加工业逐渐向巴西、印度这些国家转移。近十年间,国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的论文数量开始增多,研究层面也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渐从宏观层面延伸到微观层面,这说明我国的学者意识到如果要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自身的附加值,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事。
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从服务业中发展出来,服务外包逐渐成为趋势,它利用知识投入和资本投入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业的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发展规模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市制造业的发展?二者是否存在互相影响?具体哪些行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偏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探索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Greenfield(1966)最先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加拿大学者Grubel & Walker(1989)对“生产性服务业”做出了概念性解释。相比起那些直接满足消费者的最终消费需求,生产性服务满足的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也称“中间投入服务”。
进入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国家中,在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其他一些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的总值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
Luis Lanaspa(2016)以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中间生产性服务业在塑造产业格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服务业对任何品种都有较高的价格弹性时,制造业的集中度是受欢迎的,并且在生产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部门。简而言之,要促进经济活动,应协调产业政策和服务业政策。
2.国内研究现状
黄雯(2014)依靠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与制造业的交互关系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将来应深化这种良性互动关系,以促进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周振宇(2014)依靠相关数据,分析了益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经济关联程度以及益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经济关联性。
陈小兰(2015)结合江西省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程度,然后结合江西省统计年鉴,构建联立方程,对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分行业与制造业整体或分行业的互动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证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相对较小,两者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隋佳桐(2016)结合20042014山东统计年鉴数据,与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历年数据做出比较,最后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増长的影响。
李猛(2017)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三种机制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根据这三种作用机制,建立起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证明了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来促进制造业发展。
二、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一)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在参考了相关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具体细分行业的选定后。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细分行业选定为青岛市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地质勘查业六个行业。
通过对历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分析,20112017年的七年间,青岛市的生产总值由 6615.60亿元增加到 11037.28亿元,增长了0.67倍。第三产业产值由3158.50亿元增加到6110.10亿元,增长了0.934倍。三大产业的比例由4.6:47.6:47.8转变为2017年的3.4:41.2:55.4。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在近七年间由1992.11亿元增至3340.2亿元,增长0.68倍,占GDP比重由30.1%增至30.3%。
在20112017的七年间,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青岛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高于50%。
图1 2016年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占比情况
在青岛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最高。2016年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为1203.94亿元,占当年生产性服务业的36%。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比紧随其后,占当年生产性服务业的21%。
图2 20152016年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单位:万人)
20152016年间,在青岛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零售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人数次之,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相对来说最少。
根据青岛市统计年鉴得知,2016年底青岛市的生产总值都达到10011.29亿元,就业人数达到315.6万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