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贸易战略研究
摘 要“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政策的提出,对我国对外贸易以及综合国力的整体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向西开放”和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顺应“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新格局的需要,我国急需实现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的转变,从而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因此,有必要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应采取的对外贸易战略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一带一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思想、体制、结构、创新转型升级,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对外商投资规模;促进技术进步等主要战略。 Ⅰ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第二章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
2.1出口增长速度减缓 2
2.2商品的出口结构不断在优化 2
2.3出口贸易方式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3
2.4民营企业的出口贡献度明显提高 4
2.5国内区域市场的出口布局优化 4
2.6对外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 5
第三章 “一带一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6
3.1正面影响 6
3.2负面影响 9
第四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11
4.1思想转型升级 11
4.2体制转型升级 11
4.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1
4.4创新转型升级 12
4.5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 12
4.6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12
4.7促进科技进步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来到中亚和东盟国家进行访问,表示要重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事业和提高国家我国的综合实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该政策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目标旨在振兴老丝绸之路,以用来交换货物与交通运输项目。其次,将这些周边国家联系起来,中国将重新定义古老的丝绸之路并将其作为当代国际体系中的一个地区。这是根据新的形势下中国扩大西部开放和实践“中国特色外交大国”,一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下提出的,而中国对此占据主动权,是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积极推进这一新举措,是基于中国与他国的外交而产生的新的经济概念,说明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新的中央领导人具有新的思路,奉行区域平衡发展的理念。过去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沿海经济地区相对偏重,而在西部内陆地区,缺乏相应的政策。这一战略的实施,能够极大促进区域间共赢发展,对外开放在西部和沿海地区都得到推进,在加速中原崛起等统筹规划发展建设方面的作用也很大。针对“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新格局的需要,我国急需实现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大幅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改革创新的速度。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这一战略下,研究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是以国际关系理论为出发点,并利用国际政治利益理论以及国家和其他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理论,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切入点,从而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与意义。
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主要包括: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出口比重大;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主要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对象集中;其次,“一带一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这主要包括:一是正面影响,包括:政策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转变出口贸易侧重点;转变我国出口贸易格局;出口贸易贸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大型工业比重增高、对外资本输出规模扩大;二是负面影响,包括:国际环境复杂、区域间发展差距加大、商品与金融贸易矛盾增加。最后,引导出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主要战略。这主要包括:思想转型升级;体制转型升级;结构转型升级;创新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对外商投资规模;推动技术进步。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1出口增长速度减缓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产品从国内转向国际市场,中国对外贸易在20世纪获得空前发展。然而继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2009年出口负增长。之后,全球经济开始恢复,2010与2011年出口增速大幅增加。但那之后,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出口额增长明显处于下降趋势。到了2015年,世界经济进入低潮期,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量大大缩减,出口出现负增长。从下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出口额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明显。
2.2商品的出口结构不断在优化
自2008年到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自5.4%降到了4.8%;而期间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则从94.4%升到95.2%,其中的化学品出口比重从5.5%升到 5.7%。我国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详见下表2。
2.3出口贸易方式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就我国近年的出口贸易方式分析,比较2011年之前出口总值来说, 加工贸易总值较高,一般贸易总值较低。但自后开始,一般贸易的总值提升较快,说明我国出口贸易发生不断优化。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从一开始的代工生产与贴牌慢慢向自主产品研发的方向转变。在2014年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超过了加工贸易,这是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达到了87.8%的对出口增长贡献率。实现8843.6 亿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达到2.7%的增长率。随着现代国际外贸的发展,国际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贸易手段。比如说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这些新方式的出现帮助了广大中小企业在发展外贸业务时,让市场规划内容与人们需求紧密结合,给外贸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4民营企业的出口贡献度明显提高
我国多元化出口主体形态日益明显。由于中国加入世贸,更多私营企业加入出口企业队伍中,国有企业逐渐失去垄断优势,人才大量流失。以及金融危机后,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体萎缩,中国外资制造业总量占比持续下降。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依次呈现比重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规模却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而20082014年,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分别从18%和 55.2%下降为10.9%和 45.9%。2014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占40.8%,比重较高。
2.5国内区域市场的出口布局继续优化
国内市场中东部、中部、西部出口继续优化。基本趋势是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不断降低而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自2008年,东部地区从89.8%下降到 83%;而中部和西部则从 5.6%和 4.6%上升到 7.8%和 9.3%。到了2014 年的出口额来看,对于东部来说在平缓增长,对于中部是快速增长,而对于西部是高速增长。详见表五
2.6对外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
从2008年到2014年,我国对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额占比开始从46.2%下降到39.1%。与此同时,我国将目标转到新的国际市场,对新市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例如,中国是目前东盟的第三个合作伙伴,占中国外贸贸易总额的10%以上,尤在传统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到了2014年,中国对于金砖四国的进口和出口量也大幅提高。说明我国现在正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来寻求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格局的优化。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第二章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
2.1出口增长速度减缓 2
2.2商品的出口结构不断在优化 2
2.3出口贸易方式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3
2.4民营企业的出口贡献度明显提高 4
2.5国内区域市场的出口布局优化 4
2.6对外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 5
第三章 “一带一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6
3.1正面影响 6
3.2负面影响 9
第四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11
4.1思想转型升级 11
4.2体制转型升级 11
4.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1
4.4创新转型升级 12
4.5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 12
4.6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12
4.7促进科技进步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来到中亚和东盟国家进行访问,表示要重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事业和提高国家我国的综合实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该政策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目标旨在振兴老丝绸之路,以用来交换货物与交通运输项目。其次,将这些周边国家联系起来,中国将重新定义古老的丝绸之路并将其作为当代国际体系中的一个地区。这是根据新的形势下中国扩大西部开放和实践“中国特色外交大国”,一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下提出的,而中国对此占据主动权,是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积极推进这一新举措,是基于中国与他国的外交而产生的新的经济概念,说明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新的中央领导人具有新的思路,奉行区域平衡发展的理念。过去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沿海经济地区相对偏重,而在西部内陆地区,缺乏相应的政策。这一战略的实施,能够极大促进区域间共赢发展,对外开放在西部和沿海地区都得到推进,在加速中原崛起等统筹规划发展建设方面的作用也很大。针对“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新格局的需要,我国急需实现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大幅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改革创新的速度。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这一战略下,研究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是以国际关系理论为出发点,并利用国际政治利益理论以及国家和其他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理论,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切入点,从而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与意义。
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主要包括: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出口比重大;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主要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对象集中;其次,“一带一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这主要包括:一是正面影响,包括:政策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转变出口贸易侧重点;转变我国出口贸易格局;出口贸易贸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大型工业比重增高、对外资本输出规模扩大;二是负面影响,包括:国际环境复杂、区域间发展差距加大、商品与金融贸易矛盾增加。最后,引导出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主要战略。这主要包括:思想转型升级;体制转型升级;结构转型升级;创新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对外商投资规模;推动技术进步。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1出口增长速度减缓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产品从国内转向国际市场,中国对外贸易在20世纪获得空前发展。然而继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2009年出口负增长。之后,全球经济开始恢复,2010与2011年出口增速大幅增加。但那之后,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出口额增长明显处于下降趋势。到了2015年,世界经济进入低潮期,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量大大缩减,出口出现负增长。从下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出口额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明显。
2.2商品的出口结构不断在优化
自2008年到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自5.4%降到了4.8%;而期间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则从94.4%升到95.2%,其中的化学品出口比重从5.5%升到 5.7%。我国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详见下表2。
2.3出口贸易方式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就我国近年的出口贸易方式分析,比较2011年之前出口总值来说, 加工贸易总值较高,一般贸易总值较低。但自后开始,一般贸易的总值提升较快,说明我国出口贸易发生不断优化。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从一开始的代工生产与贴牌慢慢向自主产品研发的方向转变。在2014年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超过了加工贸易,这是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达到了87.8%的对出口增长贡献率。实现8843.6 亿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达到2.7%的增长率。随着现代国际外贸的发展,国际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贸易手段。比如说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这些新方式的出现帮助了广大中小企业在发展外贸业务时,让市场规划内容与人们需求紧密结合,给外贸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4民营企业的出口贡献度明显提高
我国多元化出口主体形态日益明显。由于中国加入世贸,更多私营企业加入出口企业队伍中,国有企业逐渐失去垄断优势,人才大量流失。以及金融危机后,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体萎缩,中国外资制造业总量占比持续下降。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依次呈现比重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规模却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而20082014年,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分别从18%和 55.2%下降为10.9%和 45.9%。2014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占40.8%,比重较高。
2.5国内区域市场的出口布局继续优化
国内市场中东部、中部、西部出口继续优化。基本趋势是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不断降低而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自2008年,东部地区从89.8%下降到 83%;而中部和西部则从 5.6%和 4.6%上升到 7.8%和 9.3%。到了2014 年的出口额来看,对于东部来说在平缓增长,对于中部是快速增长,而对于西部是高速增长。详见表五
2.6对外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
从2008年到2014年,我国对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额占比开始从46.2%下降到39.1%。与此同时,我国将目标转到新的国际市场,对新市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例如,中国是目前东盟的第三个合作伙伴,占中国外贸贸易总额的10%以上,尤在传统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到了2014年,中国对于金砖四国的进口和出口量也大幅提高。说明我国现在正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来寻求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格局的优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