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
摘 要经济全球化、全球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经济大环境倒逼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危机的恶劣影响仍未平息,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放眼中国,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不可能持续,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中国企业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为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的成长作出重大贡献,譬如吸收外资、拉动GDP、增进配套企业成长、增进就业等,然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加工企业自己的布局、内外部环境、政策问题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必要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山东省加工贸易更好的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山东省甚至全国的经济做出贡献。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四)主要研究方法 2
二、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分析 2
(一)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增值率低 2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3
(三)企业配套能力偏低,产业价值链条短 4
三、 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提升策略 4
(一)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技术水准 4
(二)优化研究制度,提高研发产品可利用效率 5
(三)靠近发展迅速企业,吸收借鉴好的经验 5
(四)增加优秀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 6
四、 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策略 6
(一)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加大内资企业比重 6
(二)调整产业区域结构,打破发展不平衡现象 7
(三)调节产品层次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迈动步伐 8
五、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价值链延伸策略 9
(一)延伸下游加工贸易价值链服务环节 9
(二)延伸上游加工贸易价值链采购环节 10
(三)加大相关产业集中程度,形成产业集群 10
结 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遍及全球的加工贸易企业,构成环球经济组织,各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间紧密的商业往来必不可少,倒逼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扩展,各个国家都遵守比较利益原则,致力于成立适宜本国成长的贸易模式,将劣势工业转移出去。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企业奉行走出去战略,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贸易模式之一。
2.研究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博览众多文献可知,分析山东省加工贸易的文献寥寥无几,由此,本文会对山东省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力争对当前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1.研究内容
本文将会从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出发,采取定性分析、文献研究等多种分析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和图表资料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论证,重点论述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2.研究框架
正文一共包含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剖析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概括大体内容和结构,总结了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描述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分析。经过数据图表等分析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提升策略。站在企业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于产品价值链的提升作用。
第四部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策略。主要从产业经营主体结构、产业区域分布结构、产品层次结构三个方面的转变进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第五部分,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价值链延伸策略。通过向价值链上游和下游延伸以及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价值链的拉伸。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冯淑梅、孙磊(2007)指出,企业之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往往是由一整条价值链的因素来决定,这就说明,企业在某个环节上的竞争力并非起决定性作用。孙鑫(2013)总结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当局应当制定相关政策、监视体系和扶持办事体系,从整体角度来说,价值链配套水平和服务水准的提升至关重要。孙玉琴(2013)认为加工贸易产业是指企业将全数或部分料件,如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包装物件等进口到海内,经由从头深加工或装置后,再次出口制成品的进程。加工贸易产业成长有两端在外、料件保税、加工增值三个基本特征。企业与外企签订加工合同,是为了使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增值,从中获取差价或者工费。
2.国外研究现状
施米茨(2004)总结多数发达国家在贸易往来过程中会压制发展中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一般为发达国家。霍华德 (2005)认为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是属于低水平分工形式,虽然有劳动力优势,但是仍然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低端转移产业,所以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向拥有高新技术的部分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迈动步伐。马克斯内森和亨利奥弗曼(2013)研究了政策是否影响产业集聚,他们指出政府应该适当制定政策进行干预。
(四)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法与定性研究法相结合
对山东省加工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潜在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又根据山东省加工贸易固有的属性和变化趋势进行抽象与概括、归纳和演绎等,由表及里,揭示其转型升级问题的根源所在,总结促进其转型升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
从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能了解有关问题,得到现实发展情况的比较资料。
二、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增值率低
最终产物的增值率表现加工贸易产业的增值水平的先进与落后,也反映企业核心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国际分工合作中,也可以作为权衡其地位高低的标志。利用公式可以计算近几年来的产品增值率。下图反映了近几年来山东省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
图1 2000年2014年山东省、江苏省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虽然山东省加工贸易在增值率方面的趋势并没有下降,却只有 2013年和2016年比较高,与其他省份如江苏省相比较仍然处于劣势,增值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研发和生产中间产品缺乏比较高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素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传统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中外资企业占有不小的比重,相对于内资企业,其占若干方面的优势,分别是技术标准高、销售渠道广、市场广阔。从往年数据分析,尽管外资企业投资总额持续升高,我省加工贸易依赖性强。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四)主要研究方法 2
二、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分析 2
(一)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增值率低 2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3
(三)企业配套能力偏低,产业价值链条短 4
三、 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提升策略 4
(一)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技术水准 4
(二)优化研究制度,提高研发产品可利用效率 5
(三)靠近发展迅速企业,吸收借鉴好的经验 5
(四)增加优秀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 6
四、 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策略 6
(一)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加大内资企业比重 6
(二)调整产业区域结构,打破发展不平衡现象 7
(三)调节产品层次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迈动步伐 8
五、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价值链延伸策略 9
(一)延伸下游加工贸易价值链服务环节 9
(二)延伸上游加工贸易价值链采购环节 10
(三)加大相关产业集中程度,形成产业集群 10
结 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遍及全球的加工贸易企业,构成环球经济组织,各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间紧密的商业往来必不可少,倒逼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扩展,各个国家都遵守比较利益原则,致力于成立适宜本国成长的贸易模式,将劣势工业转移出去。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企业奉行走出去战略,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贸易模式之一。
2.研究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博览众多文献可知,分析山东省加工贸易的文献寥寥无几,由此,本文会对山东省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力争对当前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1.研究内容
本文将会从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出发,采取定性分析、文献研究等多种分析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和图表资料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论证,重点论述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2.研究框架
正文一共包含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剖析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概括大体内容和结构,总结了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描述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分析。经过数据图表等分析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提升策略。站在企业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于产品价值链的提升作用。
第四部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策略。主要从产业经营主体结构、产业区域分布结构、产品层次结构三个方面的转变进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第五部分,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价值链延伸策略。通过向价值链上游和下游延伸以及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价值链的拉伸。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冯淑梅、孙磊(2007)指出,企业之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往往是由一整条价值链的因素来决定,这就说明,企业在某个环节上的竞争力并非起决定性作用。孙鑫(2013)总结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当局应当制定相关政策、监视体系和扶持办事体系,从整体角度来说,价值链配套水平和服务水准的提升至关重要。孙玉琴(2013)认为加工贸易产业是指企业将全数或部分料件,如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包装物件等进口到海内,经由从头深加工或装置后,再次出口制成品的进程。加工贸易产业成长有两端在外、料件保税、加工增值三个基本特征。企业与外企签订加工合同,是为了使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增值,从中获取差价或者工费。
2.国外研究现状
施米茨(2004)总结多数发达国家在贸易往来过程中会压制发展中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一般为发达国家。霍华德 (2005)认为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是属于低水平分工形式,虽然有劳动力优势,但是仍然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低端转移产业,所以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向拥有高新技术的部分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迈动步伐。马克斯内森和亨利奥弗曼(2013)研究了政策是否影响产业集聚,他们指出政府应该适当制定政策进行干预。
(四)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法与定性研究法相结合
对山东省加工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潜在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又根据山东省加工贸易固有的属性和变化趋势进行抽象与概括、归纳和演绎等,由表及里,揭示其转型升级问题的根源所在,总结促进其转型升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
从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能了解有关问题,得到现实发展情况的比较资料。
二、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增值率低
最终产物的增值率表现加工贸易产业的增值水平的先进与落后,也反映企业核心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国际分工合作中,也可以作为权衡其地位高低的标志。利用公式可以计算近几年来的产品增值率。下图反映了近几年来山东省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
图1 2000年2014年山东省、江苏省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虽然山东省加工贸易在增值率方面的趋势并没有下降,却只有 2013年和2016年比较高,与其他省份如江苏省相比较仍然处于劣势,增值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研发和生产中间产品缺乏比较高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素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传统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中外资企业占有不小的比重,相对于内资企业,其占若干方面的优势,分别是技术标准高、销售渠道广、市场广阔。从往年数据分析,尽管外资企业投资总额持续升高,我省加工贸易依赖性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