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人群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弱化了物理网点和理财顾问对客户投资理财的影响力,真实地实现了点对点的理财程序,因为这种方式交易成本大大减少,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每个投资者的信息以及过往的投资经历都被转换为具体的数据,所有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网络金融平台也是如此,因而交易风险大大降低。但是,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唯一的定义,人们对于它的具体形式或产品种类也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用户对此考量的标准是什么,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就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知晓这些答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各类参与者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对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怎样更好地筹划、怎样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怎样在激烈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非常有用。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3
(一)国外研究综述 3
(二) 国内研究综述4
三、研究设计4
(一)问题的提出4
(二)研究路线设计5
(三)研究假设5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6
(一)数据分析概述6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6
(三)信度分析10
(四)效度分析 10
(五)因子分析 11
(六)相关性分析11
(七)回归分析1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中青年人群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资产财富的增加,人们对于资产维护的意识更加强烈,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导致的结果。而如今市场上各种新兴产品屡见不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使用欲望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必须要认真细致研究这些元素是如何影响个人的购买决策,才可以针对相关的企业或者平台给出合理又可行的改善方案,设计出能永续生存下来的产品。
互联网理财深度结合了网络信息技术,同时又是金融市场的二次延伸,本文对投资者(具体为中青年人群投资者)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信息科技创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应用中消费者的意图及行为的研究,现阶段海内外学者大部分采用“信念态度意图”的框架来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首先对其中备受推崇的技术接受模型和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进行梳理,联系行为金融学及涉入度理论来探讨中青年人群的投资者对网络背景下新兴的金融产品的接纳意图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来控制的,进而为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管理平台优化提出一些适当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TAM其目的在找出一种有效的行为模式,用于解释信息技术中使用者接受新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的行为,同时分析影响使用者接受的各项因素。此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用以了解外部因素对使用者内部的信念(beliefs)、态度(attitudes)及意向(intentions)的影响,进而影响科技使用的情形,此模型能够普遍应用于解释或预测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其作用机制图表如下:
图1:TAM作用机制
TAM模型经常应用于个人对于产品的接纳行为的研究之中。Adams 等人提出了改善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如下图:
图2:改善后的TAM模型
Guriting在2006年提出研究发现用技术接受模型发现投资者个人认知有用的程度和认知易用的程度对网络银行采纳意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Klopping和Kiuney C 通过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匹配性相结合,来研究个人网络购物的接纳意图,并得出认知有用性与认知易用性没有太大的关联的结论。这一结论相当重要,使之后的相关研究模型在这两个变量上的分析更有说服力。Straub同样在2008年运用技术接受模型,来分析网络用户对电商网站的使用以及采纳的意愿。Pikkaraincn等学者改进模型,将TAM模型运用到互联网金融中去。其中多个创新变量被采用,例如认知易用性、认知有效性、在线银行数据、认知娱乐性、网络通讯质量以及安全私密程度等。
Venkatesh, Morris等曾提出所谓“权威模式”的 UTAUT。
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中的四个中心维度的绩效期望( Performance Expectancy) 是指从自我角度出发感觉产品使用对工作有用的程度;付出期望( Effort Expectancy) 是指个人对此产品使用需要付出努力的程度;社群影响( Social Influence) 指从自我角度体会到的受外界环境或群体影响的程度,主要包含主观规范( Subjective Norm) 、社会因素和对外界展现出来的公众形象( Image) 等三大块;配合情况(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则指从自我角度出发体会到团队在相关科技、设施等方面对产品使用的正向引导作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何晓玲在2010年提出相关影响因子研究模型,在TAM技术接受模型和行为金融学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开发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因素,为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广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郭亦涵在2015年提出从投资起点、期望收益、变现速度和认知度4个方面扩展了TAM理论框架,研究后得出除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这四个维度都会对个人选择网络金融产品产生影响。关佩仪在2014年提出网络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客户的感知有用性受影响的因素。
海内外学者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网络背景下金融产品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并将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型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模型,在保留绩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pe)、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ee)、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si)、便利条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fc)等因素的基础上,添加认知风险和认知成本两个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首先,本文阅读并整理了大量相关书籍文献等其他学术资料,从而设计出了关于中青年人群对互联网理财产品采纳意愿的6大影响因素;其次,根据海内外成熟的测量量表,结合中青年人群购物特点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特征,设计多个题目构成问卷;然后发放500份问卷,通过实地与问卷星平台两种渠道共收回有效问卷317份,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随后,采用模型检验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的内部相关性及模型建立的有效程度进行分析;最后通过Pearson系数及逐步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3
(一)国外研究综述 3
(二) 国内研究综述4
三、研究设计4
(一)问题的提出4
(二)研究路线设计5
(三)研究假设5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6
(一)数据分析概述6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6
(三)信度分析10
(四)效度分析 10
(五)因子分析 11
(六)相关性分析11
(七)回归分析1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中青年人群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资产财富的增加,人们对于资产维护的意识更加强烈,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导致的结果。而如今市场上各种新兴产品屡见不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使用欲望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必须要认真细致研究这些元素是如何影响个人的购买决策,才可以针对相关的企业或者平台给出合理又可行的改善方案,设计出能永续生存下来的产品。
互联网理财深度结合了网络信息技术,同时又是金融市场的二次延伸,本文对投资者(具体为中青年人群投资者)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信息科技创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应用中消费者的意图及行为的研究,现阶段海内外学者大部分采用“信念态度意图”的框架来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首先对其中备受推崇的技术接受模型和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进行梳理,联系行为金融学及涉入度理论来探讨中青年人群的投资者对网络背景下新兴的金融产品的接纳意图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来控制的,进而为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管理平台优化提出一些适当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TAM其目的在找出一种有效的行为模式,用于解释信息技术中使用者接受新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的行为,同时分析影响使用者接受的各项因素。此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用以了解外部因素对使用者内部的信念(beliefs)、态度(attitudes)及意向(intentions)的影响,进而影响科技使用的情形,此模型能够普遍应用于解释或预测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其作用机制图表如下:
图1:TAM作用机制
TAM模型经常应用于个人对于产品的接纳行为的研究之中。Adams 等人提出了改善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如下图:
图2:改善后的TAM模型
Guriting在2006年提出研究发现用技术接受模型发现投资者个人认知有用的程度和认知易用的程度对网络银行采纳意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Klopping和Kiuney C 通过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匹配性相结合,来研究个人网络购物的接纳意图,并得出认知有用性与认知易用性没有太大的关联的结论。这一结论相当重要,使之后的相关研究模型在这两个变量上的分析更有说服力。Straub同样在2008年运用技术接受模型,来分析网络用户对电商网站的使用以及采纳的意愿。Pikkaraincn等学者改进模型,将TAM模型运用到互联网金融中去。其中多个创新变量被采用,例如认知易用性、认知有效性、在线银行数据、认知娱乐性、网络通讯质量以及安全私密程度等。
Venkatesh, Morris等曾提出所谓“权威模式”的 UTAUT。
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中的四个中心维度的绩效期望( Performance Expectancy) 是指从自我角度出发感觉产品使用对工作有用的程度;付出期望( Effort Expectancy) 是指个人对此产品使用需要付出努力的程度;社群影响( Social Influence) 指从自我角度体会到的受外界环境或群体影响的程度,主要包含主观规范( Subjective Norm) 、社会因素和对外界展现出来的公众形象( Image) 等三大块;配合情况(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则指从自我角度出发体会到团队在相关科技、设施等方面对产品使用的正向引导作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何晓玲在2010年提出相关影响因子研究模型,在TAM技术接受模型和行为金融学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开发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因素,为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广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郭亦涵在2015年提出从投资起点、期望收益、变现速度和认知度4个方面扩展了TAM理论框架,研究后得出除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这四个维度都会对个人选择网络金融产品产生影响。关佩仪在2014年提出网络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客户的感知有用性受影响的因素。
海内外学者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网络背景下金融产品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并将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型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模型,在保留绩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pe)、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ee)、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si)、便利条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fc)等因素的基础上,添加认知风险和认知成本两个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首先,本文阅读并整理了大量相关书籍文献等其他学术资料,从而设计出了关于中青年人群对互联网理财产品采纳意愿的6大影响因素;其次,根据海内外成熟的测量量表,结合中青年人群购物特点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特征,设计多个题目构成问卷;然后发放500份问卷,通过实地与问卷星平台两种渠道共收回有效问卷317份,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随后,采用模型检验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的内部相关性及模型建立的有效程度进行分析;最后通过Pearson系数及逐步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