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披露,是国家能否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频频发生,不只是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秩序,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延迟披露和重大遗漏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形式,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全面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选取了2012年内,因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查处的98家上市公司及其98家配对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其选择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能性越小。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4
(一)国外研究现状 4
(二)国内研究现状 4
三、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现状 6
(一)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含义 6
(二)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类型 6
(三)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现状 7
四、影响因素研究 7
(一)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7
(二)指标的选择 8
(三)研究假设 8
(四)建立Logistic模型 9
五、实证结果 9
六、结论 9
七、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在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与资产定价密切相关。信息论认为,信息是人们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事物了解程度的度量,每一次信息的获取都是一次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决策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主要是会计信息)。
现代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可能为他们自己获取更多的私利而去损害委托人的权益。我国证监会在2010年修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文件中对有关于公司情况、财务报表、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报告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内容进行了规定。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公正性是维护投资者利益和推进市场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
信息披露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一种设计,它是公开原则在证券监管中的具体体现。它能够有效的起到维护市场公平性、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等作用。这份银监会文件的修订有利于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但是目前不少上市公司仍然没有按照信息披露质量要求对自身信息进行真实地披露,并且这种行为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不仅如此,上市公司的公信力也遭遇了重创,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众多行业都出现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现象。为什么在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下,仍有部分上市公司会选择信息披露违规?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影响?本文章将着重研究这一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Warfield[1](1995)指出当管理层合理持有公司股票时,他们会相互监督,这样就可以降低公司盈余操纵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该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La Porta[2]等(1998)发现,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即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财务报告质量越低,从而为“抽租理论”提供了证据。他还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越能减少经理层粉饰财务报告和操纵盈余的可能性。董事会具有独立性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其监督作用,防止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独立董事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以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抑制其虚假披露、违规担保和大股东利益侵占等违法违规行为。这对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起到促进作用。Bushman[3](2005)发现监事会规模与高管操纵盈余管理负相关,他在《财务报告动机》一文中,通过以跨国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法律制度健全、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其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更具可信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研究的切入点比较多,但他是建立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的,未必适用于我国国情。我国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宗国恩[4](2010)认为,延迟披露和重大遗漏是上市公司违规披露行为的主要形式, 财务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如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叙述三种类型虽然比重相对不高,但是其影响力更大。
吴国萍[5](2009)发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之中。其中制造业的比重最高;其次是综合类和信息技术类,这可能与这两个行业掩盖信息的方式相对比较容易有关。违规比例最低的是金融、保险业,这一方面与其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上市的金融类企业往往比较规范,同时也受到银监局的外部监督,信息披露的规范性相对也比较好一些。
吉祖来[6](2009)指出,上市公司对自身会计信息重大遗漏的原因有二:一是对信息披露内容的选择,公司只会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不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二是对信息披露时机的选择,以强化好消息的正面效果,淡化坏消息的负面效应。而谭相兴、田海霞[7](2013)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打“补丁”(即为被发现之后将遗漏的消息重新放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打“补丁”虽然能弥补信息披露的遗漏或错误,但有些上市公司故意将重要信息遗漏,误导投者进行投资决策,并且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托合旦木坎吉[8](2013)谈到,延迟披露使广大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会导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也使很多上市公司失去融资筹资的机会导致公司达不到及时融资的目的而公司由于资金短缺只好倒闭或停止经营。蓝文永[9](2010)也提及,如果公司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则无异于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从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
樊英英[10](2010)在其文章中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是其出现的制度因素。法律法规的不协调、处罚的力度过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对信息披露的重视不足导致了大家对监督和举报的热情不足;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公司为了追求各方利益,尤其是内部人的利益而违规,此现象在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二为一时尤为明显。计小青,曹啸[11](2006)研究得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也会导致违规。政府监管为主,社会监督为辅的模式存在监管权力过于集中与政府手中的缺陷,使得监管效率低下;道德伦理因素(包括:诚信缺失、职业道德缺失)也不容忽视,上市公司只求“独善其身”,而不顾公共秩序的行为使得违规容易产生。
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吴国萍,马施[12](2010)和张俊卿[13](2013)也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在现有信息披露违规动因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财务压力的视角较全面地分析了财务压力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两位作者认为,现金流压力影响并不显著,但公司的偿债能力、保壳压力、保盈压力则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当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过大时,它可能会采取违规的方式来摆脱困境。王建兵[14]曾指出,在财务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维持公司良好形象,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只有靠违规来实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