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升级对策分析

摘 要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难题,发展低碳经济则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淮安市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如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既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又能够又好又快进行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至关重要。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首先提出了在当前环境保护积极性高涨的时代背景下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指出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调整时下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生活环境优化的必要保证。其次,对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对有关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联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分别进行了概述。再次,从三次产业产值分析、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能源消费现状以及碳排放量现状、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五个方面出发对淮安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其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不符点,即碳排放总量大,并且是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方面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多为高能耗产业;能源比重方面以煤为主,呈现出“高碳”型的能源结构;科技能力方面则表现为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下。紧接着,依据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融合发展、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推广清洁能源、创新发展低碳科技、制定相关税收制度、出台其他配套措施等七个方面提出淮安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策,最后对淮安市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后的低碳经济的前景做了展望。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1.2.1 研究思路 2
1.2.2 研究方法 2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4
2.1 基本概念 4
2.1.1 低碳经济 4
2.1.2 产业结构 4
2.1.3 产业结构升级 4
2.2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关联研究 5
2.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6
2.2.3 小结 7
第3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淮安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8
3.1 三次产业产值分析 8
3.1.1 三次产业产值分布分析 8
3.1.2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分析 10
3.2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12
3.2.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12
3.2.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14
3.3 能源消费现状 14
3.4 碳排放现状 15
3.4.1 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 15
3.4.2 碳排放构成 16
3.4.3 工业部门碳排放分布 17
3.5 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 18
第4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淮安市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19
4.1 碳排放:总量大、工业主导型 19
4.2 产业结构: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19
4.2.1 产业结构和全省比较仍有差距 19
4.2.2 第一产业发展优化与不足并存 19
4.2.3 轻重工业比例欠协调 19
4.3 能源比重:以煤为主、“高碳”型 19
4.4 科技能力: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20
第5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淮安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21
5.1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融合发展 21
5.2 全面调整产业结构 21
5.3 加强资源利用效率 23
5.4 开发推广清洁能源 23
5.5 创新发展低碳科技 23
5.6 制定相关税收制度 24
5.7 推动其他配套措施 24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25
参考文献 26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一系列能源安全和全球变暖问题,最终使得海平面升高,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达成一致意见:全球经济必须尽快转型到低碳经济,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14年12月17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大会上,各方最终达成了被称作“利马气候行动倡议”的决议,要求各个国家或地区于2015年初递交各自应对全球变暖的方案,并以此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协议做铺垫。与此同时,多家NGO组织于2015年12月4日在利马大会会场内共同呼吁在2050年前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
低碳经济是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同时倡导勤俭、节约、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社会。中国政府于2009年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归入到“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前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要求重视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也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中国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2014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
1.1.2 研究意义
淮安市是历史上著名的“运河之都”,境内河流众多,自然景观丰富,政府和人民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迄今为止,淮安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重点仍然离不开消耗巨大化石能源,将来,淮安市要在有限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条件基础上继续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改进较为艰难的发展条件,改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选,也是当前于各地受到广泛关注和正在研究解决的热门话题之一。
淮安市有一定的低碳经济发展基础,低碳城市的创建得到了广泛认可。2011年2月,淮安市还被省发改委批准为江北地区唯一低碳试点地级市。但是淮安市的低碳经济相较于江苏省和其他地区而言,其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通过研究淮安市产业结构现状,从而发现其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升级产业结构,是淮安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淮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着很多地方不符合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的地方,将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淮安市经济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型向低碳化发展变迁。因此,要促进淮安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前提。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契入点,对淮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升级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不但可以为淮安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功能,实现跨越发展,缩减已经形成的历史性差距,为江苏沿海、沿江、沿大陆桥等三大经济带乃至其他类似淮安的次发达地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可堪借鉴作用的示范案例。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3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