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民间借贷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界以来,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的高歌猛进,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相关金融服务不能及时跟进,很多农民选择农村民间借贷来满足其金融需求。可以说,农村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农村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良好引导,其将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破坏。本文以茌平县大陈村为例,具体了解农民通过民间借贷所得资金的具体用途,找到整个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经验以及创新金融服务等措施,减少农村民间借贷对经济的威胁,为其发展指明方向,从而更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目录
摘要 4
关键字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引言 5
(一)问题的提出 5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6
1. 研究思路 6
2. 研究方法 6
(三)本文创新之处 6
二、农村民间借贷基本理论 7
市场失灵理论 7
1. 垄断 7
2. 外部性 7
3. 信息不对称 8
二、大陈村民间借贷现状 8
(一)大陈村基本情况 8
(二)大陈村村民民间借贷基本情况 8
1. 资金需求 8
2. 资金缺口弥补 9
3. 不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原因 10
4. 对民间借贷的评价 10
三、大陈村民间借贷风险研究 10
(一)市场整体发展落后 10
1. 农户对合同概念较差 10
2. 民间借贷组织形式较差 11
(二)农村民间借贷缺少发展 11
(三)农村民间借贷缺少信用测评体系 11
四、发达地区农村民间借贷经验及可行性建议 11
(一)发达地区先进经验 11
1. 美国民间借贷经验 11
2. 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 12
(二)可行性建议 12
1. 鼓励合法民间借贷发展 12
2. 打击非法民间借贷行为 12
3. 健全相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律法规 12
4. 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其发展 12
5. 培养多渠道金融市场 13
致谢 13
五、参考文献 13
六、附录一:调查问卷 15
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民间借贷
引言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民营经济在民间金融体系的帮助下,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监管体系的缺乏,民间金融体系发展出现畸形,法律保障很难同时照顾到借款方和贷款方利益。民间借贷市场因此,走过一条非正规发展之路,正如此,农村民间借贷市场有很多问题需要解。虽然这样,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旧得益于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由于现实中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及借贷成本高、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金融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农户需要,农村民间借贷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户的融资渠道。就目前我国融资渠道而言,农户还很难再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足够贷款,因此,农村民间借贷的正常发展就显得迫在眉睫。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深入分析的方式,对茌平县大陈村民间借贷情况进行分析,借以了解农民对借贷资金的具体用途,发现具体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健康有序促进农村民间借贷发展。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引言
第二章分析大陈村被调查村民基本情况,以及关于资金需求等基本信息。
第三章主要分析大陈村民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第四章结合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民间借贷经验,为大陈村民间借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研究方法
鉴于本文所选论题特殊性,我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深入分析的方式,在处理数据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具体调查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农村民间借贷的研究;实地调查法,通过在大陈村实地考查,通过发放问卷,田间采访等形式,了解其具体需求;统计分析法,对所得统计资料进行适当统计计量分析。
(三)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数据真实性,由于本人出身农村,故善于与村民交流,且所选样本地,本人特别熟悉,而且也亲身经历过民间借贷。此外,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是围绕发达地区,而大陈村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整体经济水平处于全省平均线以下。
二、农村民间借贷基本理论
关于农村民间借贷的理论有很多,但本篇只讨论“为什么要研究农村民间借贷”的理论。毋庸置疑,农村民间借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资金缺口,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其能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原因。但是,发展良好的农村民间借贷能有效增加村民收入,而发展畸形的农村民间借贷则会对农村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而我们研究农村民间借贷的原因,便是引导农村民间借贷良好发展。我将用最“简单粗暴”的理论,解释农村民间借贷出现问题的原因。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以下: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
1.垄断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换句话说:自由竞争最终会导致瓦尔拉斯均衡,即市场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往往只有农村商业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这直接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违背,且二者对农民的贷款往往只局限于抵押贷款,且农民无房产证,抵押贷款所得几乎为0,而四大行一般很少在村镇设置网点,股份制银行对农民来说,又太过遥远。可以说,农商行和邮储银行是农村市场的融资寡头,且是“有门槛的融资寡头”,于是便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在农村借贷资金市场中,农民多余资金存入农商行或邮储银行,然而,两家银行来自农民的吸收存款,并未投放到农村借贷市场中。
同时,由于二者是金融机构的寡头,其存款利率往往较低(在聊城市村镇一级,一年期存款利率大约1.3%左右)。
于是,便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在某个村庄,某位有威信或信用较高的村民,可以将村民多余资金以相对较高利率吸收,然后,同样以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投放到熟人或其他投资,赚取利率差价。
可以说,由于农村借贷资金市场的“垄断”,导致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产生。
目录
摘要 4
关键字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引言 5
(一)问题的提出 5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6
1. 研究思路 6
2. 研究方法 6
(三)本文创新之处 6
二、农村民间借贷基本理论 7
市场失灵理论 7
1. 垄断 7
2. 外部性 7
3. 信息不对称 8
二、大陈村民间借贷现状 8
(一)大陈村基本情况 8
(二)大陈村村民民间借贷基本情况 8
1. 资金需求 8
2. 资金缺口弥补 9
3. 不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原因 10
4. 对民间借贷的评价 10
三、大陈村民间借贷风险研究 10
(一)市场整体发展落后 10
1. 农户对合同概念较差 10
2. 民间借贷组织形式较差 11
(二)农村民间借贷缺少发展 11
(三)农村民间借贷缺少信用测评体系 11
四、发达地区农村民间借贷经验及可行性建议 11
(一)发达地区先进经验 11
1. 美国民间借贷经验 11
2. 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 12
(二)可行性建议 12
1. 鼓励合法民间借贷发展 12
2. 打击非法民间借贷行为 12
3. 健全相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律法规 12
4. 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其发展 12
5. 培养多渠道金融市场 13
致谢 13
五、参考文献 13
六、附录一:调查问卷 15
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民间借贷
引言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民营经济在民间金融体系的帮助下,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监管体系的缺乏,民间金融体系发展出现畸形,法律保障很难同时照顾到借款方和贷款方利益。民间借贷市场因此,走过一条非正规发展之路,正如此,农村民间借贷市场有很多问题需要解。虽然这样,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旧得益于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由于现实中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及借贷成本高、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金融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农户需要,农村民间借贷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户的融资渠道。就目前我国融资渠道而言,农户还很难再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足够贷款,因此,农村民间借贷的正常发展就显得迫在眉睫。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深入分析的方式,对茌平县大陈村民间借贷情况进行分析,借以了解农民对借贷资金的具体用途,发现具体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健康有序促进农村民间借贷发展。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引言
第二章分析大陈村被调查村民基本情况,以及关于资金需求等基本信息。
第三章主要分析大陈村民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第四章结合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民间借贷经验,为大陈村民间借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研究方法
鉴于本文所选论题特殊性,我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深入分析的方式,在处理数据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具体调查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农村民间借贷的研究;实地调查法,通过在大陈村实地考查,通过发放问卷,田间采访等形式,了解其具体需求;统计分析法,对所得统计资料进行适当统计计量分析。
(三)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数据真实性,由于本人出身农村,故善于与村民交流,且所选样本地,本人特别熟悉,而且也亲身经历过民间借贷。此外,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是围绕发达地区,而大陈村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整体经济水平处于全省平均线以下。
二、农村民间借贷基本理论
关于农村民间借贷的理论有很多,但本篇只讨论“为什么要研究农村民间借贷”的理论。毋庸置疑,农村民间借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资金缺口,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其能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原因。但是,发展良好的农村民间借贷能有效增加村民收入,而发展畸形的农村民间借贷则会对农村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而我们研究农村民间借贷的原因,便是引导农村民间借贷良好发展。我将用最“简单粗暴”的理论,解释农村民间借贷出现问题的原因。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以下: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
1.垄断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换句话说:自由竞争最终会导致瓦尔拉斯均衡,即市场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往往只有农村商业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这直接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违背,且二者对农民的贷款往往只局限于抵押贷款,且农民无房产证,抵押贷款所得几乎为0,而四大行一般很少在村镇设置网点,股份制银行对农民来说,又太过遥远。可以说,农商行和邮储银行是农村市场的融资寡头,且是“有门槛的融资寡头”,于是便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在农村借贷资金市场中,农民多余资金存入农商行或邮储银行,然而,两家银行来自农民的吸收存款,并未投放到农村借贷市场中。
同时,由于二者是金融机构的寡头,其存款利率往往较低(在聊城市村镇一级,一年期存款利率大约1.3%左右)。
于是,便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在某个村庄,某位有威信或信用较高的村民,可以将村民多余资金以相对较高利率吸收,然后,同样以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投放到熟人或其他投资,赚取利率差价。
可以说,由于农村借贷资金市场的“垄断”,导致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产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