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工业
摘 要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国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在超额超前完成一些类经济指标的同时,也暴露出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比例都大幅度攀升,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同时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发展转型不仅是强制性的需求,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2014年,江苏人均GDP达到81981元,与综合竞争力均保持全国第二的水平。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仅次于广东的省份。2014年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6∶47.7∶46.7。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器。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着碳排放量迅速增长的代价。2002—2012年间,江苏省工业碳排量由7069. 87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2636. 4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约11. 16%;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也由2002年的73. 58%增加到2012年的78. 46%。 因此,将江苏省工业作为主要调整对象,运用能源技术、减排技术创新、创建清洁能源结构,降低高成本高碳排量产业比例,实现江苏省工业产业优化升级,达到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论文创新点 2
第2章 文献综述 2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 2
2.2 低碳经济相关文献综述 2
2.3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研究综述 3
2.4 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3
2.5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综述 4
第3章 江苏省工业发展与碳排量现状分析 5
3.1 江苏省工业发展现状 5
3.1.1 江苏省工业优势 6
3.1.2 江苏省工业存在的问题 6
3.2 对江苏省2005—2013年间工业碳排放的评估 7
3.3 江苏省工业碳排放的特征 9
3.4 主要高耗能工业行业能耗与产值情况分析 10
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章 江苏省工业碳排量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12
4.1 建立模型 12
4.2 数据选取 12
4.3 平稳性检验 14
4.4 主要结论 15
第5章 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化工业结构的对策 16
5.1 严控行业标准,优化产业结构 16
5.2 发展低碳产业,促进绿色发展 16
5.3 培养引进人才,研发低碳技术 16
5.4 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17
5.5 优化工业出口结构,合理利用外资 17
参考文献 1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面对温室效应加剧生存环境极度恶化,“低碳经济”一词引起重视,悄然流行。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地球平均温度上升0.3℃0.6℃,海平面平均升高10 25cm。全球变暖导致的诸如飓风、粮食减产等影响人类的生存问题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便是工业大量消耗碳燃料,导致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剧烈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因此,拯救生存环境,改变原有工业发展模式,建设新型低碳化工业发展道路成为必由之路。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家,加上主要消耗的能源是煤炭资源,中国更有必要有义务率先升级工业结构,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保护环境创造绿色低碳生活。
同时,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强省,主导产业工业生产总值大约占全国 GDP 总量 40%左右。但与之相对应的能源消耗量却占全国能耗的70%之多,碳排量更是占据全国碳排量的80%。可见江苏省工业发展属于典型的高能耗高碳排量的发展模式。因此,将江苏省工业作为主要调整对象,运用能源技术、减排技术创新、创建清洁能源结构,降低高成本高碳排量产业比例,实现江苏省工业产业优化升级,达到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
1.2研究意义
工业碳排量快速增长作为温室效应加剧的根本原因,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解救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在诸多影响整体碳排放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江苏省经济碳排放总量和平均数量较高的主要表现为碳强度过高,而造成这种极高碳强度的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低度化”。低度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评价标准。
将发展低碳经济结合于工业发展中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节能产业的进步。确立低碳发展的目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淘汰或改造高能耗产业和落后产能。在真正意义上向低碳经济前进。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改变产业结构的低度化现状而向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行转型。使江苏经济真正走上低碳发展的绿色道路。
1.3论文创新点
(1)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提出进行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局网站等途径获得大量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说明客观清晰。
(2)结合江苏省经济现状从实际出发,选取占据江苏省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也是三大产业中碳排量比重最高的工业产业为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性。借助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及工业碳排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政策。
(3)结合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鼓励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促进工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并据此提出从发展低碳经济角度解决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策略。充分利用优良发展环境,更具有可行性,实行效率更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 ,于2003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被首次正式提出。其含义是指一种以低耗能、低排放、对能源高效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在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制定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途径研究》中,对“低碳经济”作出如下描述:在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中,对比于传统经济体系,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模式更能高效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2.2 低碳经济相关文献综述
朱四海(2009)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新清洁能源结构的改善创新是其实质。技术的创新利用以及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其关键。
巴里康芒纳(2006)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为达成这种增长追求生产效率,而创造使用的现代技术。由于现代技术的发明脱离了生命的大循环——生态圈,所以必将对生态造成反面影响。因此,坚持生态学的观点才能寻找到解决低碳发展问题的方法。
2.3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研究综述
杨昭(2008)采用矩阵分析法,结合1997—2006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用三大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积来研究三大产业所消费的煤炭、石油、电力这三大能源的差异,最后通过比较发现,电力的结构积最高,其次是石油;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综合结构积最高,第一产业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
邹博(2010)选取1995—2007年间我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与产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这三部门对能源消耗量、能耗强度及能源消费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工业部门初始能源消费量最高,第一产业其次,第三产业最低;同时工业部门能耗强度,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最低;而第三产业在能源消费弹性方面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论文创新点 2
第2章 文献综述 2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 2
2.2 低碳经济相关文献综述 2
2.3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研究综述 3
2.4 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3
2.5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综述 4
第3章 江苏省工业发展与碳排量现状分析 5
3.1 江苏省工业发展现状 5
3.1.1 江苏省工业优势 6
3.1.2 江苏省工业存在的问题 6
3.2 对江苏省2005—2013年间工业碳排放的评估 7
3.3 江苏省工业碳排放的特征 9
3.4 主要高耗能工业行业能耗与产值情况分析 10
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章 江苏省工业碳排量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12
4.1 建立模型 12
4.2 数据选取 12
4.3 平稳性检验 14
4.4 主要结论 15
第5章 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化工业结构的对策 16
5.1 严控行业标准,优化产业结构 16
5.2 发展低碳产业,促进绿色发展 16
5.3 培养引进人才,研发低碳技术 16
5.4 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17
5.5 优化工业出口结构,合理利用外资 17
参考文献 1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面对温室效应加剧生存环境极度恶化,“低碳经济”一词引起重视,悄然流行。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地球平均温度上升0.3℃0.6℃,海平面平均升高10 25cm。全球变暖导致的诸如飓风、粮食减产等影响人类的生存问题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便是工业大量消耗碳燃料,导致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剧烈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因此,拯救生存环境,改变原有工业发展模式,建设新型低碳化工业发展道路成为必由之路。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家,加上主要消耗的能源是煤炭资源,中国更有必要有义务率先升级工业结构,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保护环境创造绿色低碳生活。
同时,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强省,主导产业工业生产总值大约占全国 GDP 总量 40%左右。但与之相对应的能源消耗量却占全国能耗的70%之多,碳排量更是占据全国碳排量的80%。可见江苏省工业发展属于典型的高能耗高碳排量的发展模式。因此,将江苏省工业作为主要调整对象,运用能源技术、减排技术创新、创建清洁能源结构,降低高成本高碳排量产业比例,实现江苏省工业产业优化升级,达到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
1.2研究意义
工业碳排量快速增长作为温室效应加剧的根本原因,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解救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在诸多影响整体碳排放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江苏省经济碳排放总量和平均数量较高的主要表现为碳强度过高,而造成这种极高碳强度的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低度化”。低度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评价标准。
将发展低碳经济结合于工业发展中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节能产业的进步。确立低碳发展的目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淘汰或改造高能耗产业和落后产能。在真正意义上向低碳经济前进。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改变产业结构的低度化现状而向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行转型。使江苏经济真正走上低碳发展的绿色道路。
1.3论文创新点
(1)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提出进行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局网站等途径获得大量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说明客观清晰。
(2)结合江苏省经济现状从实际出发,选取占据江苏省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也是三大产业中碳排量比重最高的工业产业为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性。借助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及工业碳排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政策。
(3)结合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鼓励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促进工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并据此提出从发展低碳经济角度解决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策略。充分利用优良发展环境,更具有可行性,实行效率更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 ,于2003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被首次正式提出。其含义是指一种以低耗能、低排放、对能源高效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在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制定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途径研究》中,对“低碳经济”作出如下描述:在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中,对比于传统经济体系,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模式更能高效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2.2 低碳经济相关文献综述
朱四海(2009)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新清洁能源结构的改善创新是其实质。技术的创新利用以及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其关键。
巴里康芒纳(2006)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为达成这种增长追求生产效率,而创造使用的现代技术。由于现代技术的发明脱离了生命的大循环——生态圈,所以必将对生态造成反面影响。因此,坚持生态学的观点才能寻找到解决低碳发展问题的方法。
2.3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研究综述
杨昭(2008)采用矩阵分析法,结合1997—2006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用三大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积来研究三大产业所消费的煤炭、石油、电力这三大能源的差异,最后通过比较发现,电力的结构积最高,其次是石油;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综合结构积最高,第一产业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
邹博(2010)选取1995—2007年间我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与产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这三部门对能源消耗量、能耗强度及能源消费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工业部门初始能源消费量最高,第一产业其次,第三产业最低;同时工业部门能耗强度,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最低;而第三产业在能源消费弹性方面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