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为了定量分析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可能导致的化肥污染物增加及因此激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在对农业补贴政策、化肥施加和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利用单元调查的方法对2002—2015年农业化肥面源污染物氮、磷排放量进行定量核算,并在省际面板数据基础上构建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和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补贴政策对增加单位面积上化肥施用的TN、TP污染量有显著作用,表明农业补贴政策加重由化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建议实现农户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化肥面源污染。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设定4
(一)对农业补贴政策、化肥施用和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阐述4
(二)农业化肥面源污染的定量测度4
(三)动态面板模型设定5
(四)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6
四、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7
(一)数据来源7
(二)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及其变化情况7
(三)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7
五、结论与建议9
(一)结论9
(二)政策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表21 中国主要农业补贴种类3
表31 化肥施用的非点源产污单元表4
表32 单元产污强度计算方程表5
表33 中国化肥流失情况分区表5
表34 变量的解释和预期作用符号7
表41 20022015年中国化肥施用面源污染数量(TN,TP)7
表42 动态面板数据回归结果8
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总体上已迈进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出于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央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支持,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针,并重点实施了“四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强农惠农、补贴助农政策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有学者(周应恒,2009;黄季焜等,2011)利用宏观数据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模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的影响,得出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明显正向效果,预期政策目标基本实现的结论。但同时以农资补贴为主的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管制政策普遍存在,各种要素价格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导致资源使用结构的扭曲,激发了更多的农业污染产生(葛继红等,2012)。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残留于土壤的化肥或农药流失、农村畜禽养殖排污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等,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表明,农业生产排放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量, 已经远远超过工业与生活源,成为污染源之首,其中种植业化肥的过量施用更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简称化肥面源污染)。全国范围农业补贴额度由2004年实施时的16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014.4亿元,化肥施用量由2004年4636.6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5911.9万吨,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各地水体污染事件频发。但已有研究对政策实施与农业面源污染恶化加重之间关系的论断并不一致,因此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基于单元的综合调查评价方法对20022015年化肥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排放量进行核算,构建GMM动态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农业补贴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和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农业补贴政策与化肥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
引言
二、文献综述
已有学者对激发或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和形成机制做出了许多探索和研究。梁流涛(2010)指出经济发展导致农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和非农土地需求的提高,但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部门无法发生有效根本的转变,于是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农业的需求,农业部门的生产者主要依赖农用化学品如化肥等的过量投入来提高产出缓解生产压力就成为必然的主流选择,即农业自身结构和农产品需求的变动等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加重趋势。葛继红等(2011)认为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还有对环境的需求、资本投入以及实施的污染控制政策等。微观层面的分析表明,农户坚持“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行为而持续增加化肥、农药、薄膜投入及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直接原因;在农业技术推广滞后的情况下,农民追求私人利润最大化,缺乏环保意识(马骥等,2006;纪月清等,2016)和小规模经营约束下农民兼业行为的持续增加(冯孝杰等,2005)大多都会导致产生更多面源污染。
根据赖斯芸等(2004)、陈敏鹏等(2006)研究基础,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主要有化肥施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几个方面,其中由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使养分流失导致水体污染已然成为农业面源最突出主要的来源(饶静等,2011;张维理等,2004)。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日益加重在于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增加,因此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农业面源污染恶化的来由。目前中国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首位。化肥消费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化肥本身投入强度的增加(栾江等,2013);其次越来越多的土地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下被用于种植经济效益较高但化肥需求量更高的作物,使得种植结构的调整引起了化肥施用总量的提高(彭海英等,2008);再者技术原因如化肥污染监管难、测土配方精细施肥管理难等问题也是化肥污染日趋加重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张卫峰等,2008)。另外农业生产者的个人特征也影响化肥投入,农户对于科学施用化肥相关知识的缺乏和环保意识的淡薄,在施肥时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传统经验和习惯,认为多施肥高产量高收入,生产者也没有因为增加有机肥的施用而减少化肥投入(张福锁,2008),且化肥仅有30%~40%左右的低利用率更是农户难以实现最优施肥量的瓶颈(侯玲玲等,2012)。
一般而言,化肥价格降低,化肥需求量和施用量会增加,反之减少。但事实上国外的化肥管理应用经验表明与化肥价格对其本身消费的影响相比,农业和环境政策才是影响化肥使用的主要因素(卓懋白等,2004),比如农产品价格政策、收购价格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等相对化肥自身价格更会影响到化肥投入。因此,从农业政策角度量化分析化肥消费的决定因素,一方面可以了解目前农民普遍过量施用化肥,加重化肥污染的成因,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政府优化制定相关农业和环境政策来控制已经相当严重的化肥面源污染问题(黄文芳,201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设定4
(一)对农业补贴政策、化肥施用和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阐述4
(二)农业化肥面源污染的定量测度4
(三)动态面板模型设定5
(四)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6
四、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7
(一)数据来源7
(二)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及其变化情况7
(三)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7
五、结论与建议9
(一)结论9
(二)政策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表21 中国主要农业补贴种类3
表31 化肥施用的非点源产污单元表4
表32 单元产污强度计算方程表5
表33 中国化肥流失情况分区表5
表34 变量的解释和预期作用符号7
表41 20022015年中国化肥施用面源污染数量(TN,TP)7
表42 动态面板数据回归结果8
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总体上已迈进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出于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央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支持,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针,并重点实施了“四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强农惠农、补贴助农政策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有学者(周应恒,2009;黄季焜等,2011)利用宏观数据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模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的影响,得出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明显正向效果,预期政策目标基本实现的结论。但同时以农资补贴为主的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管制政策普遍存在,各种要素价格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导致资源使用结构的扭曲,激发了更多的农业污染产生(葛继红等,2012)。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残留于土壤的化肥或农药流失、农村畜禽养殖排污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等,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表明,农业生产排放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量, 已经远远超过工业与生活源,成为污染源之首,其中种植业化肥的过量施用更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简称化肥面源污染)。全国范围农业补贴额度由2004年实施时的16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014.4亿元,化肥施用量由2004年4636.6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5911.9万吨,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各地水体污染事件频发。但已有研究对政策实施与农业面源污染恶化加重之间关系的论断并不一致,因此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基于单元的综合调查评价方法对20022015年化肥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排放量进行核算,构建GMM动态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农业补贴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和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农业补贴政策与化肥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
引言
二、文献综述
已有学者对激发或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和形成机制做出了许多探索和研究。梁流涛(2010)指出经济发展导致农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和非农土地需求的提高,但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部门无法发生有效根本的转变,于是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农业的需求,农业部门的生产者主要依赖农用化学品如化肥等的过量投入来提高产出缓解生产压力就成为必然的主流选择,即农业自身结构和农产品需求的变动等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加重趋势。葛继红等(2011)认为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还有对环境的需求、资本投入以及实施的污染控制政策等。微观层面的分析表明,农户坚持“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行为而持续增加化肥、农药、薄膜投入及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直接原因;在农业技术推广滞后的情况下,农民追求私人利润最大化,缺乏环保意识(马骥等,2006;纪月清等,2016)和小规模经营约束下农民兼业行为的持续增加(冯孝杰等,2005)大多都会导致产生更多面源污染。
根据赖斯芸等(2004)、陈敏鹏等(2006)研究基础,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主要有化肥施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几个方面,其中由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使养分流失导致水体污染已然成为农业面源最突出主要的来源(饶静等,2011;张维理等,2004)。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日益加重在于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增加,因此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农业面源污染恶化的来由。目前中国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首位。化肥消费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化肥本身投入强度的增加(栾江等,2013);其次越来越多的土地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下被用于种植经济效益较高但化肥需求量更高的作物,使得种植结构的调整引起了化肥施用总量的提高(彭海英等,2008);再者技术原因如化肥污染监管难、测土配方精细施肥管理难等问题也是化肥污染日趋加重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张卫峰等,2008)。另外农业生产者的个人特征也影响化肥投入,农户对于科学施用化肥相关知识的缺乏和环保意识的淡薄,在施肥时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传统经验和习惯,认为多施肥高产量高收入,生产者也没有因为增加有机肥的施用而减少化肥投入(张福锁,2008),且化肥仅有30%~40%左右的低利用率更是农户难以实现最优施肥量的瓶颈(侯玲玲等,2012)。
一般而言,化肥价格降低,化肥需求量和施用量会增加,反之减少。但事实上国外的化肥管理应用经验表明与化肥价格对其本身消费的影响相比,农业和环境政策才是影响化肥使用的主要因素(卓懋白等,2004),比如农产品价格政策、收购价格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等相对化肥自身价格更会影响到化肥投入。因此,从农业政策角度量化分析化肥消费的决定因素,一方面可以了解目前农民普遍过量施用化肥,加重化肥污染的成因,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政府优化制定相关农业和环境政策来控制已经相当严重的化肥面源污染问题(黄文芳,20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