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附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陆上资源消耗迅速,人们逐渐意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把目光从陆地转向了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在沿海国家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速度明显加快以及人们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特别是近海资源持续衰竭,社会、经济和自然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突出,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科学的指导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指出发展的优势、劣势和出现的现实性问题,通过对山东省捕捞业、海水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日本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为借鉴,提出符合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山东省经济的腾飞。
目录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二、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阐述 2
(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二)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2
三、 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利用 2
(一) 山东省优异的海洋资源条件 2
(二) 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3
四、 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问题 7
(一) 过度开发导致资源衰退 7
(二) 沿海生态环境恶化,病害频发 7
(三) 渔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8
(四) 渔业经营方式粗放,科技应用水平低 8
五、 日本海洋渔业经济对山东省的启示 8
(一) 日本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海洋环境保护 8
(二) 日本现行海洋渔业管理制度概况 9
(三) 日本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对山东省的启示 9
六、 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9
(一) 修复海洋环境,避免公地悲剧 9
(二) 制定合理养殖密度,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10
(三) 提高渔业集约化程度,发展规模经济 10
(四) 以科技、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10
(五) 提高御灾能力,发挥比较优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六)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牧场 11
(七) 提高渔民素质,以辐射作用带动共同发展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山东省作为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大省之一,其在海洋资源上的优势显而易见,这为山东省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对山东省总体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如何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如何有效避免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学原理科学指导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还将以日本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为借鉴,提出符合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策略,促进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通过定量分析法,研究渔业资源的利用和养殖业对海水污染的影响。
丹麦学者詹斯沃明(1911)对丹麦的渔业经济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对此他提出不加节制的使用渔业资源是导致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罪魁祸首,此外作为公共资源的渔业资源必须得到应有的保护。
美国谢菲尔(1954)总结了“谢菲尔模型”,提出了关于鱼类增长量和资源量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皮莱(1992)通过实地考察和大量数据分析,提出海水养殖过程中鱼料投放、鱼类排泄和各种用以增产的化学制品会对海水造成污染。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海洋渔业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对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定性分析,对于捕捞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研究较少。
邓景耀(2000)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保护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保护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和保护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诸多措施。
刘化力等学者(2001)提出我国海水养殖业若想取得长足的进步,要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海水养殖业的育种工作和当前市场需要不匹配,二是无法合理有效的处理海水养殖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三是对养殖区海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余云军(2006)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水产养殖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了生态足迹模型。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经济学原理,提出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剖析山东省发展海洋渔业的优势和劣势,避免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将面临的严峻问题逐一击破,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山东省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阐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提及。通常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可以分成两方面诠释,一方面是指本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另一方面是指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因此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机会和利益均等的发展。
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有一个度的制约,以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为限度。因此在利用资源和环境时应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长远利益受损无法持续发展。
3.共同性原则
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遵守的。可持续发展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共同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仅凭一国之力是无法彻底实现的。
三、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利用
(一)山东省优异的海洋资源条件
1.地理环境优势
对山东省的地理环境优势进行研究,可以为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现实依据。
山东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黄河的下游,东临渤海、黄海,其陆地总面积为15.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山东省大陆海岸线总长3345千米,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沿海岸线优良的天然港湾20多处,500平米以上的海岛三百余座,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0~15米水深范围内可利用海域面积12330.74平方千米,0~15米水深不同海底土质可利用的海域总面积达12330.74平方千米。此外,山东省近海海域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巨大,这为山东省未来海洋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表 1 山东省浅海海域不同深度可利用的海域面积
浅海底面开发海域
规划海域面积/km2
可利用海域面积/km2
已开发养殖面积/km2
0~15 米水深
14 454.75
12 330.74
1 556
15~25 米水深
目录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二、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阐述 2
(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二)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2
三、 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利用 2
(一) 山东省优异的海洋资源条件 2
(二) 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3
四、 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问题 7
(一) 过度开发导致资源衰退 7
(二) 沿海生态环境恶化,病害频发 7
(三) 渔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8
(四) 渔业经营方式粗放,科技应用水平低 8
五、 日本海洋渔业经济对山东省的启示 8
(一) 日本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海洋环境保护 8
(二) 日本现行海洋渔业管理制度概况 9
(三) 日本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对山东省的启示 9
六、 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9
(一) 修复海洋环境,避免公地悲剧 9
(二) 制定合理养殖密度,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10
(三) 提高渔业集约化程度,发展规模经济 10
(四) 以科技、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10
(五) 提高御灾能力,发挥比较优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六)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牧场 11
(七) 提高渔民素质,以辐射作用带动共同发展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山东省作为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大省之一,其在海洋资源上的优势显而易见,这为山东省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对山东省总体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如何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如何有效避免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学原理科学指导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还将以日本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为借鉴,提出符合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策略,促进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通过定量分析法,研究渔业资源的利用和养殖业对海水污染的影响。
丹麦学者詹斯沃明(1911)对丹麦的渔业经济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对此他提出不加节制的使用渔业资源是导致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罪魁祸首,此外作为公共资源的渔业资源必须得到应有的保护。
美国谢菲尔(1954)总结了“谢菲尔模型”,提出了关于鱼类增长量和资源量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皮莱(1992)通过实地考察和大量数据分析,提出海水养殖过程中鱼料投放、鱼类排泄和各种用以增产的化学制品会对海水造成污染。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海洋渔业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对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定性分析,对于捕捞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研究较少。
邓景耀(2000)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保护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保护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和保护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诸多措施。
刘化力等学者(2001)提出我国海水养殖业若想取得长足的进步,要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海水养殖业的育种工作和当前市场需要不匹配,二是无法合理有效的处理海水养殖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三是对养殖区海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余云军(2006)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水产养殖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了生态足迹模型。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经济学原理,提出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剖析山东省发展海洋渔业的优势和劣势,避免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将面临的严峻问题逐一击破,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山东省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阐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提及。通常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可以分成两方面诠释,一方面是指本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另一方面是指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因此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机会和利益均等的发展。
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有一个度的制约,以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为限度。因此在利用资源和环境时应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长远利益受损无法持续发展。
3.共同性原则
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遵守的。可持续发展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共同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仅凭一国之力是无法彻底实现的。
三、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利用
(一)山东省优异的海洋资源条件
1.地理环境优势
对山东省的地理环境优势进行研究,可以为山东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现实依据。
山东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黄河的下游,东临渤海、黄海,其陆地总面积为15.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山东省大陆海岸线总长3345千米,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沿海岸线优良的天然港湾20多处,500平米以上的海岛三百余座,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0~15米水深范围内可利用海域面积12330.74平方千米,0~15米水深不同海底土质可利用的海域总面积达12330.74平方千米。此外,山东省近海海域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巨大,这为山东省未来海洋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表 1 山东省浅海海域不同深度可利用的海域面积
浅海底面开发海域
规划海域面积/km2
可利用海域面积/km2
已开发养殖面积/km2
0~15 米水深
14 454.75
12 330.74
1 556
15~25 米水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