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民工选择使用互联网就业平台的因素分析

如今,“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及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工就业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其在日常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互联网就业平台更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方式和就业信息来源日益兴起。本文以江苏省地区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农民工是否选择使用互联网就业平台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的选择受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流动偏好这四个因素影响。因此,网络就业平台的研发管理者应该注重就业信息的分类检索以及信息的真实性;农民工要提升自身素质以及个人技能;国家也应该加强网络环境管理,尽快出台网络就业相关的政策来维护劳动双方的权益。
目录
一、 引言 3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4
(一)文献综述 4
1.互联网就业平台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4
2.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农民工就业现状 5
3.农民工使用互联网就业平台的现状 5
4.小结和进一步的研究 5
(二)理论基础 5
1.工作场所分割理论 5
2.两类劳动力市场特征 5
3.网络平台就业的劳动关系实践分析 6
三、数据变量及模型分析 6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6
1.数据来源 6
2.变量选取 6
(二)模型设定 7
四、回归结果与讨论 7
(一)、描述性分析 7
1.个体特征 7
2.家庭特征 8
3.工作情况 8
4.对互联网的使用 8
(二)回归结果分析 9
1.年龄 9
2.受教育程度 9
3.合同 9
4.流动偏好 10
5.小结 10
五、结论及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影响农民工是否选择使用互联网就业平台的因素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引言
如今,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15年国家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将互联网的创新优势充分发挥,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推动技术、效率以及组织上的进步和变革,广泛地来形成以互联网创新为基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此外,在十九大报告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也专门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根据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
中国的特殊国情使得“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但根本上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工是农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指的是户籍仍在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的劳动者。农民工的稳定是当今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国家积极推广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结合的情况下,研究互联网就业平台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互联网发展状况看来,相较于中国,欧美国家的互联网普及比中国发展地更早,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是国外学者。在已有的文献中,Fabritz(2013)使用德国的数据对互联网接入对当地就业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的是互联网的普及率对于就业率有着正向的影响,特别是在服务行业。他们的分析对象主要是一个地区的就业率,并没有细分到个人。而本文则以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中国特有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作为分析对象。
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致力于研究劳动力在使用互联网时获得的额外收入,或者是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但是研究互联网就业平台对于劳动力就业方面的文献仍然较少。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江苏省地区农民工调查数据来探究影响农民工是否选择使用互联网就业平台的主要因素。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结合,较高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使其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劳动力市场与招聘平台也通过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手机上网中浏览网页、看视频以及聊天等功能也成为农民工闲暇之余主要的娱乐方式,搜寻信息也更加地方便快捷。因此,农民工通过互联网就业平台来寻找工作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互联网如何能更好地与就业领域结合并且更好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提出政策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1.互联网就业平台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就业平台即将成为人们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来源。胡磊(2018)在其研究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平台发展有这样几大特点:一方面,网络平台由于其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和时效性,大大降低了劳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和不完美的状况,减少了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搜寻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因此衍生出了新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观念;一方面是是灵活的就业契约,劳动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工作方式,从传统的固定工时、固定地点、固定工资转换成灵活工时、灵活地点以及灵活工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都变得自由,避免了劳动力浪费,实现劳动力供给自主化;其次,互联网就业平台的包容性比较强,入职门槛低,为社会上各阶层的人们都提供了工作,特别是服务业,准入了不少就业困难的人群比如下岗职工、大学生、妇女以及残疾人,他们都能通过此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共赢使利益相关者都充分受益。对于劳动者来说,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不仅提升了劳动者的经济收益也调动了其积极性;对于雇佣者来说,摆脱了传统的劳动关系之后,其企业管理成本和用工风险大大降低。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僵化的劳务供给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变和个性化的弹性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