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发展分析以马嵬驿为例(附件)
摘 要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在众多旅游资源中,民俗旅游资源占据重要地位,分析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就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如旅游地自然及文化环境遭到破坏;传统民俗工艺后继无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散,地域差异大和民俗旅游趋向利益化等,提出陕西民俗旅游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旅游业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宣传民俗文化的保护,坚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组织、人员、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利于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保护。陕西省民俗旅游开发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嵬驿为例说明民俗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深度开发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战略规划、宣传推广、协调中介和资金筹措等职能的建设,注重引导旅游者、打造精品民俗文化旅游线路、当地居民以及旅游开发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 4
2.1陕西省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4
2.1.1回民街为代表美食街区 4
2.1.2袁家村、马嵬驿为代表的民俗村 4
2.1.3体验式旅游的特色农家乐 4
2.2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5
2.2.1投资环境分析 5
2.2.2交通状况分析 6
2.2.3市场分析 7
2.2.4年收入分析 8
3陕西民俗旅游马嵬驿的发展分析 10
3.1马嵬驿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 10
3.2马嵬驿民俗旅游SWOT分析 10
3.2.1优势分析 10
3.2.2劣势分析 11
3.2.3机遇分析 12
3.2.4威胁分析 12
4陕西省民俗旅游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存在问题 13
4.1民俗文化旅游特色不突出,同质化严重 13
4.2追求市场效益,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严重破坏 13
4.3高品位、高质量旅游产品开发缓慢 13
4.4民俗旅游景区开发分散无序 14
5陕西省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5
5.1将民俗文化与创意旅游相结合,突出特色 15
5.2注重开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15
5.2.1引导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15
5.2.2引导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15
5.2.3引导旅游开发者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16
5.3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 16
5.4打造精品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树立品牌意识 16
结术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的特色旅游。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原始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异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随着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陕西省在民俗旅游开发环节上具有先天优势,民俗旅游资源不但类型丰富,而且非常奇特,符合现代体验旅游的需求,这是分析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马嵬驿民俗旅游发展为研究案例,在借鉴国内外民俗旅游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马嵬驿民俗旅游的概况和发展现状,探讨陕西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我国民俗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研究的内容不断地细化,但是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民俗旅游对于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民俗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旅游发展的道路,丰富了旅游发展现状,为旅游业注入新的血液;民俗旅游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促进村镇区域规划建设和村貌的改善,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城镇化建设,旅游作为地区经济创收的有效手段之一,发展民俗旅游能够给当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最后,发展民俗旅游可以带动其他产业联动发展,通过发展民俗旅游,实现餐饮、住宿、购物等多项服务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经济落后村镇农民就业问题。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民俗旅游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民俗旅游业的从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在急速的扩大,但发展过快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民俗旅游进行研究,学习总结国内外民俗旅游研究成果,对于解决我国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国外,学者们对旅游业的研究传承个案研究的传统,较注重对实例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虽然并未自成体系,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对民俗旅游进行的研究,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美国学者埃文斯?坡恰德(1987)在《真实性、旅游、传统和法规——以坡特为例》一文中,通过研究美国新墨西哥州坡特宫殿附近印第安人的珠宝制造和销售过程,指出政府、公众、法律和文化保护主义者的设想、态度及注意力影响着当地印第安人文化的传承[1]。本迪克丝(1989)的《旅游和文化表演——发明传统为了谁》一文,通过对瑞士旅游胜地荫特莱的研究,主张当地人应对外国游客进行他们的民俗发明,而且,面对着游客,民俗展示(景观)可以成为创造和证实当地身份认同的一个手段[2]。苏珊?露丝(1989)考察了菲律宾一个曾经是殖民地的旅游点,指出这个村寨为发展旅游而展演的传统宗教节日、歌舞习俗,对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3]。瓦伦?L.史密斯(2002)主编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一书用多个案例探讨了旅游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美国学术界旅游学研究的先驱。作者们对旅游、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定义和探讨,通过个案研究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如:对巴厘岛、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和圣布拉斯的印第安人、西班牙“阿德拉”仪式等的研究,都揭示出了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方面的多重效应[4]。
在国内,牟维珍(2006)认为民俗旅游有多种形式,它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民族民俗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如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和商品化等。在处理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关系时,既要保护原有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良性发展[5]。钟贤魏(2009)在他的研究成果中为民俗旅游内涵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他认为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俗的先人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但是随着民俗旅游活动的发展壮大,人们更加看重民俗旅游的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民俗文化合理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之间矛盾突出日益严重[6]。刘杨(2015)认为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和民俗事象作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对象而产生的旅游活动,强调对民俗进行“旅游”[7]。
综上所述,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宝库,可以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民俗旅游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如民俗旅游的庸俗化、同质化、商业化;民俗资源保护力度不大,景区管理混乱等,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民俗旅游长远发展。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选定陕西民俗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目前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发展存在不足而提出的,论文通过对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马嵬驿为例,探索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的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 4
2.1陕西省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4
2.1.1回民街为代表美食街区 4
2.1.2袁家村、马嵬驿为代表的民俗村 4
2.1.3体验式旅游的特色农家乐 4
2.2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5
2.2.1投资环境分析 5
2.2.2交通状况分析 6
2.2.3市场分析 7
2.2.4年收入分析 8
3陕西民俗旅游马嵬驿的发展分析 10
3.1马嵬驿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 10
3.2马嵬驿民俗旅游SWOT分析 10
3.2.1优势分析 10
3.2.2劣势分析 11
3.2.3机遇分析 12
3.2.4威胁分析 12
4陕西省民俗旅游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存在问题 13
4.1民俗文化旅游特色不突出,同质化严重 13
4.2追求市场效益,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严重破坏 13
4.3高品位、高质量旅游产品开发缓慢 13
4.4民俗旅游景区开发分散无序 14
5陕西省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5
5.1将民俗文化与创意旅游相结合,突出特色 15
5.2注重开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15
5.2.1引导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15
5.2.2引导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15
5.2.3引导旅游开发者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16
5.3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 16
5.4打造精品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树立品牌意识 16
结术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的特色旅游。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原始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异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随着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陕西省在民俗旅游开发环节上具有先天优势,民俗旅游资源不但类型丰富,而且非常奇特,符合现代体验旅游的需求,这是分析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马嵬驿民俗旅游发展为研究案例,在借鉴国内外民俗旅游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陕西省民俗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马嵬驿民俗旅游的概况和发展现状,探讨陕西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我国民俗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研究的内容不断地细化,但是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民俗旅游对于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民俗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旅游发展的道路,丰富了旅游发展现状,为旅游业注入新的血液;民俗旅游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促进村镇区域规划建设和村貌的改善,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城镇化建设,旅游作为地区经济创收的有效手段之一,发展民俗旅游能够给当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最后,发展民俗旅游可以带动其他产业联动发展,通过发展民俗旅游,实现餐饮、住宿、购物等多项服务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经济落后村镇农民就业问题。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民俗旅游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民俗旅游业的从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在急速的扩大,但发展过快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民俗旅游进行研究,学习总结国内外民俗旅游研究成果,对于解决我国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国外,学者们对旅游业的研究传承个案研究的传统,较注重对实例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虽然并未自成体系,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对民俗旅游进行的研究,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美国学者埃文斯?坡恰德(1987)在《真实性、旅游、传统和法规——以坡特为例》一文中,通过研究美国新墨西哥州坡特宫殿附近印第安人的珠宝制造和销售过程,指出政府、公众、法律和文化保护主义者的设想、态度及注意力影响着当地印第安人文化的传承[1]。本迪克丝(1989)的《旅游和文化表演——发明传统为了谁》一文,通过对瑞士旅游胜地荫特莱的研究,主张当地人应对外国游客进行他们的民俗发明,而且,面对着游客,民俗展示(景观)可以成为创造和证实当地身份认同的一个手段[2]。苏珊?露丝(1989)考察了菲律宾一个曾经是殖民地的旅游点,指出这个村寨为发展旅游而展演的传统宗教节日、歌舞习俗,对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3]。瓦伦?L.史密斯(2002)主编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一书用多个案例探讨了旅游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美国学术界旅游学研究的先驱。作者们对旅游、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定义和探讨,通过个案研究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如:对巴厘岛、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和圣布拉斯的印第安人、西班牙“阿德拉”仪式等的研究,都揭示出了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方面的多重效应[4]。
在国内,牟维珍(2006)认为民俗旅游有多种形式,它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民族民俗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如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和商品化等。在处理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关系时,既要保护原有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良性发展[5]。钟贤魏(2009)在他的研究成果中为民俗旅游内涵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他认为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俗的先人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但是随着民俗旅游活动的发展壮大,人们更加看重民俗旅游的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民俗文化合理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之间矛盾突出日益严重[6]。刘杨(2015)认为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和民俗事象作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对象而产生的旅游活动,强调对民俗进行“旅游”[7]。
综上所述,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宝库,可以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民俗旅游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如民俗旅游的庸俗化、同质化、商业化;民俗资源保护力度不大,景区管理混乱等,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民俗旅游长远发展。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选定陕西民俗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目前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发展存在不足而提出的,论文通过对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马嵬驿为例,探索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的对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