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对外贸易环境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附件)
摘 要根据我国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2015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此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为促使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的城市贸易经济得以推动及发展,从而达到夯实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目的。故自2016年乌鲁木齐市更将加快对外开放环境的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全面提升乌鲁木齐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带动乌鲁木齐市本土贸易经济得以促进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结构、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国家间交易量、乌鲁木齐市近五年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四个方面(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提出乌鲁木齐市对外环境对乌鲁木齐市经济走势的作用影响。总结提炼出乌鲁木齐市外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使乌鲁木齐市经济贸易发展加以优化。关 键 词一带一路;乌鲁木齐;对外贸易;SWOT分析AbstractSpecific programs for this strategic concept "along the way" strategic concept and in March 2015 the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proposed to promote trade andeconomic urban economic belt along the Silk Road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ourcountry in September 2013 proposed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so as to lay a solid basis for the purpose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hina. Since 2016 it will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umqi more open environment,and actively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industries,"fi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ve cente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re areas namely Silk Roadeconomic belt transportation hub, logistics center, a financial services center , science and cultural centers, medical service center building program to enhanc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Urumqi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order to drive the economy to Urumqi local business development.This paper aims at comparing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in Urumqi, Urumqi foreign trade transactions between countries, Urumqi past five years, trade volume and other data collation, and by four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alysis Urumqi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rai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Urumqi Urumqi Foreign economic trends affecting. Summarizes the Urumqi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problem-solving measures make Urumqi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e optimized.Key word: Along the way;Urumqi;foreign trade;SWOT analysis1绪论 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1研究的目的 11.1.2研究的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31.3论文的主要内容 41.4主要研究方法 42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62.1简述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情况 62.1.1乌鲁木齐市近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 62.1.2乌鲁木齐市外贸产品及贸易额分析 72.2产业升级带动出口导向 92.2.1出口导向型的乌鲁木齐市经济 92.2.2落实六大产业聚集区发展第三产业 92.2.3乌鲁木齐市贸易方式构成分析 93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113.1乌鲁木齐市外贸优势分析 113.1.1区位优势 113.1.2宗教、民族、语言文化 113.1.3轻工业制造优势 123.2乌鲁木齐市外贸劣势分析 133.2.1地区身居内陆 133.2.2交通物流缓慢 133.3乌鲁木齐市外贸机会分析 143.3.1国家政策帮扶 143.3.2发展新能源 143.4乌鲁木齐市外贸威胁分析 153.4.1海上丝绸之路 153.4.2美国“新丝绸之路” 153.4.3分裂势力 154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164.1“一带一路”战略助力发展 164.2改善交通运输 164.3发展旅游业及举办重大活动是经贸发展的契机 174.4结合“亚心”地理构想发展 185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1 绪论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的目的根据我国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2015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此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为促使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的城市贸易经济得以推动及发展,从而达到夯实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目的。故自2015年乌鲁木齐市更将加快对外开放环境的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全面提升乌鲁木齐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带动乌鲁木齐市本土贸易经济得以促进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结构、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国家间交易量、乌鲁木齐市近五年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四个方面(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提出乌鲁木齐市对外环境对乌鲁木齐市经济走势的作用影响。总结提炼出乌鲁木齐市外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使乌鲁木齐市经贸发展加以优化。1.1.2研究的意义根据2015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提出的关于“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国内外考古学界、经济学界、城市发展学界等社会科研群体反别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对古今以来的“丝绸之路”进行了不同的阐述还有讨论、猜想、考察,使神秘的“丝绸之路”的面纱之上又蒙上了无数层精致的面纱,面纱之上又覆盖面纱,如同古老的木乃伊那个时代他们各自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永远随着时间的推移深眠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丝绸之路”有关系的各个城市、各个地点、各个角落赋予了神秘而又古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国内外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在各个城市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的贸易环境与对应的其各个城市的经济的还有发展的相结合,思考分析发展中的乌鲁木齐市的外贸经济体系,分析国家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的城市区域的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现实目前的当前状况来看,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国内外学者的在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中城市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的贸易环境与其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乌鲁木齐市的外贸经济体系,分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其现实意义则是通过实地的考察乌鲁木齐市的地理环境、结合该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区位因素对乌鲁木齐市的对外贸易环境及发展策略的探索出以“点”(城市)及“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性作用。其中对增加乌鲁木齐市的对外贸易额、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各民族的团结共同繁荣,以及提升乌鲁木齐市的发展潜力、加强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求、紧密与多国经济的互利共赢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及万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国外的研究现状据新华网2014年06月27日电,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闭幕。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美国等23个国家1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共建共享与共赢共荣”的研讨会主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积极建言献策。部分国外学者在对丝绸之路进行研究和论述后指出丝路经济带对沿途中的城市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国内外部分学者在对于丝路经济带沿线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促进作用。如法国学者布尔努瓦夫人(Lucette Boulnois ,1931— ) 于1963 年出版了一本综合论著《丝绸之路》,其中指出各国及丝路沿途的外贸经济是相互带动关系。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尔纳·于格(Francois·Bernard·Huyghe) 和埃迪特·于格(Edith Huyghe)于1993 年在拉封出版社出版了《蜃景的帝国,丝绸之路上的人、神和神话》。它主要是论述从亚历山大大帝到1440 年之间的漫长时期丝路沿途中人员的流动和宗教的传播,同时也介绍了那些湮没的帝国。日本教授长泽和俊(NagasawaKazutoshi,1928—)是日本著名丝绸之路研究家,他1978年在《国外社会科学》中出版的《“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章论述了多年来日本学术界关于“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研究丝绸之路史和东西关系史有一定参考价值。1.2.2国内的研究现状我国学者何茂春、张冀兵2013年在《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也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对兼顾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等方面寄予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之厚望。博士刘育红在2012年的学位论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中利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以及空间统计、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空间格局、两者长期的动态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及区域增长差异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提出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地理区位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是导致经济带经济发展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等结论。戴婧妮、路敏、李超、韦林珍在2014年发表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对外贸易环境分析报告》中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角度分析了处于战略背景下的区域贸易对策。部分学者在对乌鲁木齐市发展策略研究中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对策。如学者吴瑜在2013年在《国际经贸》上发表的文章《乌鲁木齐市出口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中阐述并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力量,提出应优化其支柱产业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学者封传发在2015年发表的《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中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企业,分析出乌鲁木齐市创新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呈明显增速状况,并提出以市场导向、核心创新的方式促进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已达到乌鲁木齐市产业优化升级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计划。纵览以上文献,研究丝路沿途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对外贸易的研究学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联系现实经济发展情况,研究乌鲁木齐市外贸环境对其发展影响的文章少之又少,本文将结合以上国际、国内文献,力求在前人基础上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乌鲁木齐市发展乃至丝路经济带发展做出贡献。1.3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论为基础出发,重点结合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的四个方面(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当前模式下的发展再辅以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经济环境下的问题,还有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吓得的形势、原则、木标、总体思路及其主要方法。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出发,介绍出关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情况、外贸结构还有方式分析;第三部分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分析的实际出发,对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进行概括介绍,以SWOT方法说明,一是乌鲁木齐的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比如制造优势、宗教文化、“丝绸之路”沿线优势等;二是乌鲁木齐市外贸劣势分析,比如乌鲁木齐市身居内陆,地理交通位置较为闭塞等;三是乌鲁木齐市外贸机会分析,比如政府经济帮扶等;四是乌鲁木齐市外贸威胁分析,比如:海上丝绸之路、分裂势力等。第四部分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出发,比如: 乌鲁木齐市交通的升级还有举办重大活动是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契机等。第五部分就是对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进行总结,还有对文中的问题得出解决的思路。1.4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的SWOT分析和乌鲁木齐市发展策略研究的数据、著作、资料、文献,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中方方面面的观点及研究成果;(2)实地调查法,走访新疆乌鲁木齐市参与实地生活、调查、探索、设身处地的进行区域融入性考量,并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科学系统的去收集关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的状况资料,从城市实际发展角度出发,针对乌鲁木齐市实际面临的发展障碍点思考,争取得到最新、最真实的资料。(3)归纳总结分析法,将掌握的文献资料及调查走访的记录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国内外学者们对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从古至今的状况,还有乌鲁木齐市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2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状况2.1简述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情况 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部,是亚欧大陆腹地中心,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毗邻中亚各国,自古以来乌鲁木齐市就是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通道,是沟通中国以及世界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点,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乌鲁木齐经过。特定的地理区位,使乌鲁木齐市的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融合、多种文化兼容的特色。如今乌鲁木齐市是世界上具内陆、距海洋以及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具海岸线范围2500公里),在国际上仅次于阿拉木图的中亚第二大都市。 自60年前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有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新疆、尤其是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及建设,始终把帮扶边疆地区的区域发展经济、实现民族间共同富裕作为重点基本政策,适时合理的做出一系列推动和促进乌鲁木齐市地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促进新疆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在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市充分发挥着自身的比较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以及转变适用于区域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改善各民族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乌鲁木齐市区域发展与全国发展相协调、南疆发展与北疆发展良性互比互动互帮互助的发展新格局、新篇章。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使乌鲁木齐市人民更加团结和睦,使乌鲁木齐市更加稳步发展。2.1.1乌鲁木齐市近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如下图表1所示,自2010-2012年三年内乌鲁木齐市进出口总额呈逐年递增的情况,短短三年内,乌鲁木齐市年进出口总额从不到60万美元增长到破百万美元;图示的外贸依存度是分别以2010-2012年乌鲁木齐市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率、乌鲁木齐市出口总额与GDP之比率、乌鲁木齐市进口总额与GDP之比率,反映出因乌鲁木齐市与外国贸易往来的加深,更因乌鲁木齐市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的推动,使乌鲁木齐市外贸依存度近几年呈逐步上升趋势。表2.1乌鲁木齐市2010-2012年进出口情况和外贸依存度单位万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 总额进口 总额净出口额GDP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出口进口2010598533443695154838288857197713030.2722.4425.87201190298466958923395436194261655834.5125.5925.8520121039689806398233291573107317107132.7925.4322.44数据来源乌鲁木齐统计信息网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乌鲁木齐市近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据2014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报告,因2013年11月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8个国家24个城市参会并签署《乌鲁木齐共识》,合作项目协议签约总额8.6亿美元,带动2013年乌鲁木齐市全口径外贸进出口总额,总额数目120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5%;据2015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报告,乌鲁木齐市对中亚主要贸易伙伴国(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进出口保持大幅增长,故2014年乌鲁木齐市全口径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32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0%。2.1.2乌鲁木齐市外贸产品及贸易额分析乌鲁木齐市外贸产品偏于第三产业,其中民族手工业偏多。据下图表2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机电产品、汽车(包括整套散件)、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箱包及类似容器、钢材等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服装、汽车零件、农产品、番茄酱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较弱。而下图表2中反映出2009-2012年的乌鲁木齐市出口商品产业结构充分的说明乌鲁木齐市因位于新疆地广人稀的区域性质之中,技术协调、手工加工贸易的薄弱。故乌鲁木齐市可以适当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或者发展建设多元化集散中心来弥补产业结构的欠缺。表2.2乌鲁木齐市主要出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商品2009年2012年机电产品1.1271.262服装及衣着附件1.390.932鞋类0.7910.87纺织纱线、织物0.6820.732汽车3.1292.181家具及其零件2.3191.371塑料制品1.1131.23箱包及类似容器1.0591.148钢材1.7981.522灯具、照明工具0.9341.078玻璃制品0.9511.065汽车零件0.860.877农产品0.5590.399高新技术产品0.9731.05初型聚氯乙烯1.9221.077未锻造的铝及铝材2.9180.833番茄酱0.4590.324数据来源乌鲁木齐统计信息网2.2产业升级带动出口导向2.2.1出口导向型的乌鲁木齐市经济因乌鲁木齐市邻近国外市场和第三产业影响,乌鲁木齐市为出口导向型规模经济。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乌鲁木齐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6.6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7.87美元[]。据2016年1月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指示为提升经济质量,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新疆行动方案》,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把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机电装备、农牧业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制造水平,巩固经济发展。以对外贸易国的需求为基础,而细分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经济结构,使出口导向型的乌鲁木齐市经济更上一层楼。2.2.2落实六大产业聚集区发展第三产业据乌鲁木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乌鲁木齐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下发执行。到2018年,乌鲁木齐市将建成六大产业聚集区(南山旅游业基地区、会展现代服务业区、水磨沟文化产业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经贸合作区、高新科技区),重点发展旅游、现代物流、文化服务、信息服务、聚集地经济、餐饮、商贸流通、房地产、金融保险服务业等十二大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持续带动乌鲁木齐市相关经济及人均生活状态,预估计第三产业的落实使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增加值突破2900亿元。2.2.3乌鲁木齐市贸易方式构成分析如表3所示,乌鲁木齐市传统贸易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及对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其中一般贸易呈逐年增长趋势。因乌鲁木齐市外贸常年顺差的结构,提高了国内外汇储蓄成本,增强了国力,但外汇储备有随时贬值的风险,也因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对国际贸易赤字的出现难以把控。故乌鲁木齐市应加大经济技术的发展力度,增加民族经济的对外投资建设等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规善贸易顺差趋势。表2.32010-2013年乌鲁木齐市贸易出口方式及出口额单位千美元贸易方式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1月一般贸易208909047678837009153994893加工贸易30404123492719120020593边境贸易767477688188238919870825629其他贸易269779429018122892794242403合计1276570116723445190130172083518数据来源乌鲁木齐市海关网3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分析3.1乌鲁木齐市外贸优势分析3.1.1区位优势“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也是亚洲中心地带,是中国大陆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乌鲁木齐市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在新疆长达54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与多国近邻,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全国其他省区是独有的,接壤有有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邻邦。中亚五国(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为新疆最主要贸易伙伴。作为西部核心和中亚五国第一大城市的乌鲁木齐,自古以来依靠“丝绸之路”通过商品的不断流通及输送,使乌鲁木齐市逐渐演变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聚集地。也更因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2015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此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和系列政治帮扶,使乌鲁木齐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地位有了更显著的提升,带动了乌鲁木齐市的各方面发展。乌鲁木齐高度集中的政治、宗教、资源、交通枢纽地的地位,宽广的地域面积等,都促使乌鲁木齐市拥有强大综合发展实力。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为乌鲁木齐开拓中亚及国际市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3.1.2宗教、民族、语言文化乌鲁木齐市自古以来宗教并存,多信仰伊斯兰教。是多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满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等)聚居地。在多民族齐聚一堂的氛围里,乌鲁木齐市人民团结热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如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舞蹈,人们通过挥舞手臂、扭动腰身来演绎热情;手鼓、冬不拉、热瓦普是典型的新疆民间乐器,打起手鼓唱起歌弹着冬不拉跳起舞是乌鲁木齐乃至全新疆人民最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十二木卡姆”则是维吾尔族人民运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表现形式传承的伟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木卡姆音乐演绎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被人们誉为维吾尔族的《红楼梦》;《黑走马》是具有典型哈萨克族代表性的音乐及舞蹈,哈萨克人爱马如命,牧马人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极其了解马的习性,久而久之马也通了人性,相传在一次草原争夺中,蒙古人抢占了哈萨克人的草场及马群,被抢走的马群中有一只黑色走马能够听懂牧马人的笛声(哈萨克人特有的乐器斯布孜),当时焦急的牧马人坐在山头吹起了斯布孜,那匹黑马听出了主人的忧伤,一路奔驰着终将被抢的马群赶回了主人的身旁,于是牧马人就创造了《黑走马》曲,民间艺人们又将故事编排出了《黑走马》舞,流传至今。在乌鲁木齐市多民族节日活动也各具特色,如古尔邦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节日之前要准备好到时宰杀的牲口,到时宰杀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自留、赠送亲友及施舍穷人,节日期间穆斯林们会聚集在清真寺和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叼羊”是哈萨克族人传统的马上游戏,是力量和勇气的比拼、马术和骑术的竞赛,一般在羊肥马壮欢庆丰收的秋天举行,比赛时主持人把准备好的羊身放在草场中心,一声令下后英姿飒爽的骑手们个个快马加鞭,抓起地面的羊或夺取对方手中的羊,到达制定目的地则为胜利。独特的宗教民族风情使乌鲁木齐成为中国境内旅游的一大特色。少数民族是乌鲁木齐市除汉族外的第二大民族群体,热情朴实的少数民族人民们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言语能力的同时,正积极地朝着提高汉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向发展。民汉合校的增建使汉族与少数民族更加紧密团结起来,一起为建设更好的乌鲁木齐市而添砖加瓦。也因乌鲁木齐市为新疆的首府,具有独特的区位因素,与中亚各国及俄罗斯接壤,宗教、民族、文化也与中亚多国相近,故乌鲁木齐市对外交流比较方便,极大程度的促进了与中亚多国的贸易往来,更使乌鲁木齐市加速对外贸易的必要发展。3.1.3轻工业制造优势乌鲁木齐市面积约14216平方公里,因新疆地广人稀、日照时间充足,故瓜果甘甜可口,独特的自然优势使棉花、瓜果类食品物产丰富。颇多的干果类加工食品及纺织编物类产品越来越多的从乌鲁木齐市出口到各地城市。新疆地毯是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由羊毛为原料将绘画、编织、刺绣、印染等手工技艺于一体的手工劳动产品,其从色彩、式样、图案上都具有浓郁的西域本土民族特色,是家具陈设使用的高级用品。乌鲁木齐市是全疆地毯的集中产地之一,新疆地毯的出口量最大时在上世纪80年代,年出口总量达25万平方米,作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新疆地毯,因极具中亚接壤各国的相似内需,从而出口情况较容乐观。在乌鲁木齐市像新疆地毯、英吉沙小刀、民族小花帽、丝巾等的民族手工业品,推动着乌鲁木齐市的轻工业发展,为出口轻工业产品奠定了丰厚的基础。3.2乌鲁木齐市外贸劣势分析3.2.1地区身居内陆乌鲁木齐市虽地处“亚心”地理地位,但乌鲁木齐市身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方式多以陆运为主。比起临海地区而缺乏便利广泛而又密宗复杂的海上运输方式及线路规划。又因新疆地域宽阔广袤,空运较不便捷实惠。虽有公路、铁路运输带,但主要交通线路单一、交通网较为稀疏,从而交通极不便利。造成贸易运输的困难性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调整,使货运极为缓慢、同时加重了运费的承担力度,也极大的阻碍了外商引资的判断。从而也造成新疆各区域内的重点经济发展地区的互相经济带动。3.2.2交通物流缓慢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地域区位因素地广人稀的特点,交通运输业起步较晚、物流配送跨度大、初具规模缓慢,故运费较高;也因交通运输方式难以实行有效对接,造成物流市场发展缓慢。优化乌鲁木齐市交通运输,是发展乌鲁木齐经济的重要方向。国家在大力支持西部建设的大方针下,也具体规划着乌鲁木齐市的城市交通发展。在2016年-2020年期间,乌鲁木齐市地铁建设共规划有7条轨道交通线路和1条磁悬浮线路,其中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212.46公里。目前地铁1、2号线已在乌鲁木齐市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预计将于2017年北线(国际机场站—南湖广场站)试运营,2018年全线投入运营;地铁2号线一期预计于2019年通车运营、力争地铁3号线一期、地铁4号线一期、地铁5号线(乌昌轻轨)和乌南磁浮于2020年前完成建设[]。乌鲁木齐市地铁的规划建设加速了城市交通发展,交通发展的速度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经济会随着交通发展而更稳步向前。3.3乌鲁木齐市外贸机会分析3.3.1国家政策帮扶根据我国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2015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此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为促使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的城市贸易经济得以推动及发展,从而达到夯实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目的,重点定位新疆核心区。自2015年乌鲁木齐市更将加快对外开放环境的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全面提升乌鲁木齐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带动乌鲁木齐市本土贸易经济得以促进发展。3.3.2发展新能源达坂城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天山北麓。达坂城区每年风期153-171天,年平均风速6.4米/秒,被誉为“中国风谷”,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9年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风电装备制造和安装产业的集聚地,与达坂城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中国风谷”,并开始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实验风电场及5万千瓦示范风电场项目。达坂城区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的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据中国环境报道,截至目前,乌鲁木齐范围内风力发电站24家,装机总容量14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可满足乌鲁木齐市50万居民用电。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已完成7座风电场和2座风电汇集站,将全力开展“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电能替代,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因新能源在乌鲁木齐市的不断发展,使技术、设备、劳动力大大促进了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3.4乌鲁木齐市外贸威胁分析3.4.1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相辅相成。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为加强沿海城市建设,推动东南半岛、东南亚群岛、南亚、伊斯兰世界及欧洲,而分为北海、东海、南海三大海上航线。故限制了乌鲁木齐市通过国内内陆的对外贸易及欧洲市场的对外贸易。3.4.2美国“新丝绸之路”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国际首次提出是在2011 年7 月20 日,印度举行的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计划把阿富汗作为连接中亚和南亚的纽带和中心国家,在中南亚地区形成地区交通和经济的紧密联系网络,促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举措搁置中国地域,目的通过经济贸易繁荣使阿富汗及周边国家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赢得民心,为美国能够长期主导和立足阿富汗提供舆论保障。一旦实行则限制乌鲁木齐市乃至中国内陆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3.4.3分裂势力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发生暴恐案件190余起,其中“独狼式活动”的个体暴恐活动趋多,参与者多为青壮年,且文化程度不高。恐怖破坏已呈常态化,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反恐压力加大,给区域经济引商、经济投资等造成极大程度上的困扰。4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4.1“一带一路”战略助力发展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后,新疆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市委及时提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五大中心”的建设要求,即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围绕交通枢纽中心,乌鲁木齐全面建成高铁新客站并投入使用;并推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支持机场申请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取开通至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国际航线,促进对外贸易往来;围绕商贸物流中心,将继续推进五大物流园的建设,重点支持乌鲁木齐市铁路货运站和乌鲁木齐市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支持配合开行面向西亚、欧洲的铁路货运专列,推进建设中欧班列集结编组中心和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等,以加速乌鲁木齐市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围绕金融服务中心,将争取建设跨境贸易,以投资人民币结算中心、外汇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和大宗特色资源产品期货市场为主,推动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上市,争取国内外证券、金融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在乌鲁木齐设立经营,大力推动发展跨境金融业务。4.2改善交通运输乌鲁木齐国际物流枢纽基地建设正以新疆陆路港项目建设的实施而全面推进中。新疆陆路港项目已纳入新疆《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行动计划(2014—2020年)》重点支持项目,形成高层推进的态势。2015年底,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高铁新客站已建成启用,高铁核心区可容纳23万人就业,5万人生活,到2020年,高铁片区吞吐量将达每天11.5万人次高铁的开通让乌鲁木齐市与内地可实现朝发夕至,同时这里还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国际交通枢纽站,必将使开发区(头屯河区)成为面向中亚,辐射新疆的强大功能核心和战略枢纽。离头屯河区不远的乌鲁木齐国际物流枢纽基地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的核心承接区。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编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乌鲁木齐国际物流枢纽基地战略规划》已在去年2014年8月论证通过,纳入今后的重点工作中。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整合升级,有利于乌鲁木齐市城市经济发展建设及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促进。4.3发展旅游业及举办重大活动是经贸发展的契机2003年6月建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有“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的美誉。建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国际大巴扎,具有浓郁的西域特色及伊斯兰建筑风格,集旅游观光、民族商贸、餐饮、民族艺术展示、零售五大业态为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坐落于乌鲁木齐市郊的天山大峡谷是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体育运动休闲基地、自治区全民健身拓展运动培训基地、自治区徒步运动基地、自治区全民健身登山运动培训基地。其三面环山,平均海拔2020米,年平均气温4-6℃,是天山北坡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原始雪岭云杉林。景区内有八大独特景点,即天山坝休闲区、照壁山度假游乐区、加斯达坂观光区、天鹅湖自然风景区、牛牦湖林海松涛观光区、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区、高山草原生态区、雪山冰川观光区,兼备“泰山之雄伟、峨眉之秀丽、雁荡之巧石、华山之险峻”于一体,二湖、三瀑、四溪、十八谷相映争辉,以“奇松、怪石、云海”而倍受各地游客们青睐。坐落于乌鲁木齐市中心的4A级红山公园景区是一座集旅游观光、古典特色、人文内涵、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山体公园,具有乌鲁木齐市“城中山”的美誉。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情的乌鲁木齐市境内各旅游景点对乌鲁木齐市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又深远的重要推动作用。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于2016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自2016年1月20日至2016年1月31日的11天中,来自全国的1388名运动员在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冬季两项、冰壶、冰球等5个大项、11个分项中激烈角逐,97枚金牌尽入各运动员及各代表队囊中。十三冬是我国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之后的第一个全国冰雪盛会,也是首次走出东北,参赛代表团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冬运会。十三冬场馆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的自治区冰上运动中心,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研究院按照“国内一流、世界最好条件”标准设计,总占地面积约550亩,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耗资12亿。现具有国际性专业化的十三冬场馆已向市民开放专业训练及冰上运动服务并承接重大活动,吸引各国各地的热爱运动及旅游观光的人员齐聚乌鲁木齐市,同时为乌鲁木齐市招商引资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举办重大活动及旅游业的发展为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带来良好契机。4.4结合“亚心”地理构想发展“亚心”顾名思义,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会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图遥感学家、地理信息学家等依据彭纳投影技术中的亚洲地图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及设备于1992年判测得出。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合理利用“亚心”地理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六大产业聚集区,致力于各区重点发展方向,以周边中亚对外贸易合作伙伴国需求着手,扩大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从而进一步促进进出口加工贸易,并以对外贸易经济为基础,相互促进并协调巩固与中亚各国的多边互利关系,加大贸易往来频率,为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及城市经济发展奠定生产能力及经济贸易发展。5结论乌鲁木齐市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的多政策大背景推动下,会持续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乌鲁木齐市虽然坐拥于得天独厚的“亚心”,所省也与多中亚国接壤北部并于俄罗斯接壤,陆路可与多中亚内陆国发展多边、多元贸易往来,也因多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发展旅游经济产业但是仍然因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科学技术发展与国内沿海城市相比不发达、分裂势力的影响等因素造成发展相对比滞后。乌鲁木齐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挑战。但是只要各民族继续团结互助、勇于创新,对交通运输不断升级、合理运用地理优势,开拓更适用于乌鲁木齐市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帮扶政策,乌鲁木齐市将会一直顺应历史发展的激流不断前行。参考文献[1]路敏,戴婧妮,李超,韦林珍.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对外贸易环境分析报告[N].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0)[2]程广斌.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开发的新机遇[J].区域经济,2004(04)[3]雪克莱提·扎克尔.乌鲁木齐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孙莹,王豪.乌鲁木齐建设面向中亚国际物流港的SWOT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04) [5]王栋民.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平台,2008(08)[6]张永明,王宏丽.新疆口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地区经济,2010(01)[7]梅晓庆.向西开放格局下新疆优势产业的选择及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8]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R].财经问题研究,2011(4):116-121[9]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10]杨学峰.新疆对俄口岸物流分析[J].国际经贸,2013(11) [11]刘建颖.2013年我国外贸形势展望[J].国际经贸,2013(01) [12]王宁.新疆2001-2010年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J].国际经贸,2013(03) [13]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 (12)[14]程云洁.中国新疆对中亚地区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J].国际经贸,2013(02) [15]吴瑜.乌鲁木齐市出口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3(6):29-31[16]杨小娟.中国当代边境贸易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17]党菲.向西开放背景下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4[18]夏静秋.新疆纺织业发展的“新丝绸之路”[J].大陆桥视野,2014(14):5-6[19]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288[20]陈鹏飞.“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模型检验[J].经营管理者,2014(30):149-150[21]李泉,王占学.对外开放、交通便利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4(4):78-84[22]封传发.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决策咨询,2015(1):43-46[23]杨海娟.新丝路背景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突破口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24]王建新,张丽.“一带一路”背景下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N]. 唐山学院学报,2015(3)[25] 戴美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五省面板数据[J].当代经济,2015(32)致谢本篇论文是在导师戴婧妮讲师的精心安排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到开题、再到资料的收集,从开题报告的修改到论文的最终定稿,整个过程都受到了导师的帮助与不断地鼓励,在此论文结束之际,谨以诚挚的心向导师戴婧妮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时至今日是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还要感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以及同学,是你们让我度过了愉快的四年。最后,再次向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领导、老师、同学和给我最大帮助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学识浅薄也因时间有限,本文中难免有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目录
ve cente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re areas namely Silk Roadeconomic belt transportation hub, logistics center, a financial services center , science and cultural centers, medical service center building program to enhanc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Urumqi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order to drive the economy to Urumqi local business development.This paper aims at comparing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in Urumqi, Urumqi foreign trade transactions between countries, Urumqi past five years, trade volume and other data collation, and by four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alysis Urumqi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rai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Urumqi Urumqi Foreign economic trends affecting. Summarizes the Urumqi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problem-solving measures make Urumqi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e optimized.Key word: Along the way;Urumqi;foreign trade;SWOT analysis1绪论 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1研究的目的 11.1.2研究的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31.3论文的主要内容 41.4主要研究方法 42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62.1简述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情况 62.1.1乌鲁木齐市近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 62.1.2乌鲁木齐市外贸产品及贸易额分析 72.2产业升级带动出口导向 92.2.1出口导向型的乌鲁木齐市经济 92.2.2落实六大产业聚集区发展第三产业 92.2.3乌鲁木齐市贸易方式构成分析 93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113.1乌鲁木齐市外贸优势分析 113.1.1区位优势 113.1.2宗教、民族、语言文化 113.1.3轻工业制造优势 123.2乌鲁木齐市外贸劣势分析 133.2.1地区身居内陆 133.2.2交通物流缓慢 133.3乌鲁木齐市外贸机会分析 143.3.1国家政策帮扶 143.3.2发展新能源 143.4乌鲁木齐市外贸威胁分析 153.4.1海上丝绸之路 153.4.2美国“新丝绸之路” 153.4.3分裂势力 154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164.1“一带一路”战略助力发展 164.2改善交通运输 164.3发展旅游业及举办重大活动是经贸发展的契机 174.4结合“亚心”地理构想发展 185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1 绪论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的目的根据我国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2015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此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为促使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的城市贸易经济得以推动及发展,从而达到夯实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目的。故自2015年乌鲁木齐市更将加快对外开放环境的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全面提升乌鲁木齐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带动乌鲁木齐市本土贸易经济得以促进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结构、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国家间交易量、乌鲁木齐市近五年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四个方面(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提出乌鲁木齐市对外环境对乌鲁木齐市经济走势的作用影响。总结提炼出乌鲁木齐市外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使乌鲁木齐市经贸发展加以优化。1.1.2研究的意义根据2015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提出的关于“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国内外考古学界、经济学界、城市发展学界等社会科研群体反别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对古今以来的“丝绸之路”进行了不同的阐述还有讨论、猜想、考察,使神秘的“丝绸之路”的面纱之上又蒙上了无数层精致的面纱,面纱之上又覆盖面纱,如同古老的木乃伊那个时代他们各自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永远随着时间的推移深眠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丝绸之路”有关系的各个城市、各个地点、各个角落赋予了神秘而又古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国内外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在各个城市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的贸易环境与对应的其各个城市的经济的还有发展的相结合,思考分析发展中的乌鲁木齐市的外贸经济体系,分析国家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的城市区域的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现实目前的当前状况来看,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国内外学者的在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中城市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的贸易环境与其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乌鲁木齐市的外贸经济体系,分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其现实意义则是通过实地的考察乌鲁木齐市的地理环境、结合该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区位因素对乌鲁木齐市的对外贸易环境及发展策略的探索出以“点”(城市)及“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性作用。其中对增加乌鲁木齐市的对外贸易额、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各民族的团结共同繁荣,以及提升乌鲁木齐市的发展潜力、加强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求、紧密与多国经济的互利共赢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及万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国外的研究现状据新华网2014年06月27日电,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闭幕。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美国等23个国家1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共建共享与共赢共荣”的研讨会主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积极建言献策。部分国外学者在对丝绸之路进行研究和论述后指出丝路经济带对沿途中的城市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国内外部分学者在对于丝路经济带沿线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促进作用。如法国学者布尔努瓦夫人(Lucette Boulnois ,1931— ) 于1963 年出版了一本综合论著《丝绸之路》,其中指出各国及丝路沿途的外贸经济是相互带动关系。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尔纳·于格(Francois·Bernard·Huyghe) 和埃迪特·于格(Edith Huyghe)于1993 年在拉封出版社出版了《蜃景的帝国,丝绸之路上的人、神和神话》。它主要是论述从亚历山大大帝到1440 年之间的漫长时期丝路沿途中人员的流动和宗教的传播,同时也介绍了那些湮没的帝国。日本教授长泽和俊(NagasawaKazutoshi,1928—)是日本著名丝绸之路研究家,他1978年在《国外社会科学》中出版的《“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章论述了多年来日本学术界关于“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研究丝绸之路史和东西关系史有一定参考价值。1.2.2国内的研究现状我国学者何茂春、张冀兵2013年在《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也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对兼顾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等方面寄予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之厚望。博士刘育红在2012年的学位论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中利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以及空间统计、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空间格局、两者长期的动态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及区域增长差异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提出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地理区位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是导致经济带经济发展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等结论。戴婧妮、路敏、李超、韦林珍在2014年发表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对外贸易环境分析报告》中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角度分析了处于战略背景下的区域贸易对策。部分学者在对乌鲁木齐市发展策略研究中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对策。如学者吴瑜在2013年在《国际经贸》上发表的文章《乌鲁木齐市出口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中阐述并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力量,提出应优化其支柱产业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学者封传发在2015年发表的《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中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企业,分析出乌鲁木齐市创新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呈明显增速状况,并提出以市场导向、核心创新的方式促进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已达到乌鲁木齐市产业优化升级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计划。纵览以上文献,研究丝路沿途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对外贸易的研究学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联系现实经济发展情况,研究乌鲁木齐市外贸环境对其发展影响的文章少之又少,本文将结合以上国际、国内文献,力求在前人基础上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乌鲁木齐市发展乃至丝路经济带发展做出贡献。1.3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论为基础出发,重点结合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的四个方面(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当前模式下的发展再辅以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经济环境下的问题,还有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吓得的形势、原则、木标、总体思路及其主要方法。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出发,介绍出关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情况、外贸结构还有方式分析;第三部分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分析的实际出发,对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进行概括介绍,以SWOT方法说明,一是乌鲁木齐的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比如制造优势、宗教文化、“丝绸之路”沿线优势等;二是乌鲁木齐市外贸劣势分析,比如乌鲁木齐市身居内陆,地理交通位置较为闭塞等;三是乌鲁木齐市外贸机会分析,比如政府经济帮扶等;四是乌鲁木齐市外贸威胁分析,比如:海上丝绸之路、分裂势力等。第四部分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出发,比如: 乌鲁木齐市交通的升级还有举办重大活动是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契机等。第五部分就是对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进行总结,还有对文中的问题得出解决的思路。1.4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的SWOT分析和乌鲁木齐市发展策略研究的数据、著作、资料、文献,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中方方面面的观点及研究成果;(2)实地调查法,走访新疆乌鲁木齐市参与实地生活、调查、探索、设身处地的进行区域融入性考量,并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科学系统的去收集关于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的状况资料,从城市实际发展角度出发,针对乌鲁木齐市实际面临的发展障碍点思考,争取得到最新、最真实的资料。(3)归纳总结分析法,将掌握的文献资料及调查走访的记录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国内外学者们对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从古至今的状况,还有乌鲁木齐市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2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状况2.1简述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情况 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部,是亚欧大陆腹地中心,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毗邻中亚各国,自古以来乌鲁木齐市就是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通道,是沟通中国以及世界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点,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乌鲁木齐经过。特定的地理区位,使乌鲁木齐市的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融合、多种文化兼容的特色。如今乌鲁木齐市是世界上具内陆、距海洋以及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具海岸线范围2500公里),在国际上仅次于阿拉木图的中亚第二大都市。 自60年前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有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新疆、尤其是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及建设,始终把帮扶边疆地区的区域发展经济、实现民族间共同富裕作为重点基本政策,适时合理的做出一系列推动和促进乌鲁木齐市地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促进新疆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在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市充分发挥着自身的比较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以及转变适用于区域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改善各民族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乌鲁木齐市区域发展与全国发展相协调、南疆发展与北疆发展良性互比互动互帮互助的发展新格局、新篇章。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使乌鲁木齐市人民更加团结和睦,使乌鲁木齐市更加稳步发展。2.1.1乌鲁木齐市近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如下图表1所示,自2010-2012年三年内乌鲁木齐市进出口总额呈逐年递增的情况,短短三年内,乌鲁木齐市年进出口总额从不到60万美元增长到破百万美元;图示的外贸依存度是分别以2010-2012年乌鲁木齐市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率、乌鲁木齐市出口总额与GDP之比率、乌鲁木齐市进口总额与GDP之比率,反映出因乌鲁木齐市与外国贸易往来的加深,更因乌鲁木齐市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的推动,使乌鲁木齐市外贸依存度近几年呈逐步上升趋势。表2.1乌鲁木齐市2010-2012年进出口情况和外贸依存度单位万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 总额进口 总额净出口额GDP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出口进口2010598533443695154838288857197713030.2722.4425.87201190298466958923395436194261655834.5125.5925.8520121039689806398233291573107317107132.7925.4322.44数据来源乌鲁木齐统计信息网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乌鲁木齐市近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据2014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报告,因2013年11月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8个国家24个城市参会并签署《乌鲁木齐共识》,合作项目协议签约总额8.6亿美元,带动2013年乌鲁木齐市全口径外贸进出口总额,总额数目120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5%;据2015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报告,乌鲁木齐市对中亚主要贸易伙伴国(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进出口保持大幅增长,故2014年乌鲁木齐市全口径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32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0%。2.1.2乌鲁木齐市外贸产品及贸易额分析乌鲁木齐市外贸产品偏于第三产业,其中民族手工业偏多。据下图表2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机电产品、汽车(包括整套散件)、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箱包及类似容器、钢材等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服装、汽车零件、农产品、番茄酱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较弱。而下图表2中反映出2009-2012年的乌鲁木齐市出口商品产业结构充分的说明乌鲁木齐市因位于新疆地广人稀的区域性质之中,技术协调、手工加工贸易的薄弱。故乌鲁木齐市可以适当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或者发展建设多元化集散中心来弥补产业结构的欠缺。表2.2乌鲁木齐市主要出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商品2009年2012年机电产品1.1271.262服装及衣着附件1.390.932鞋类0.7910.87纺织纱线、织物0.6820.732汽车3.1292.181家具及其零件2.3191.371塑料制品1.1131.23箱包及类似容器1.0591.148钢材1.7981.522灯具、照明工具0.9341.078玻璃制品0.9511.065汽车零件0.860.877农产品0.5590.399高新技术产品0.9731.05初型聚氯乙烯1.9221.077未锻造的铝及铝材2.9180.833番茄酱0.4590.324数据来源乌鲁木齐统计信息网2.2产业升级带动出口导向2.2.1出口导向型的乌鲁木齐市经济因乌鲁木齐市邻近国外市场和第三产业影响,乌鲁木齐市为出口导向型规模经济。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乌鲁木齐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6.6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7.87美元[]。据2016年1月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指示为提升经济质量,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新疆行动方案》,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把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机电装备、农牧业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制造水平,巩固经济发展。以对外贸易国的需求为基础,而细分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经济结构,使出口导向型的乌鲁木齐市经济更上一层楼。2.2.2落实六大产业聚集区发展第三产业据乌鲁木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乌鲁木齐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下发执行。到2018年,乌鲁木齐市将建成六大产业聚集区(南山旅游业基地区、会展现代服务业区、水磨沟文化产业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经贸合作区、高新科技区),重点发展旅游、现代物流、文化服务、信息服务、聚集地经济、餐饮、商贸流通、房地产、金融保险服务业等十二大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持续带动乌鲁木齐市相关经济及人均生活状态,预估计第三产业的落实使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增加值突破2900亿元。2.2.3乌鲁木齐市贸易方式构成分析如表3所示,乌鲁木齐市传统贸易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及对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其中一般贸易呈逐年增长趋势。因乌鲁木齐市外贸常年顺差的结构,提高了国内外汇储蓄成本,增强了国力,但外汇储备有随时贬值的风险,也因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对国际贸易赤字的出现难以把控。故乌鲁木齐市应加大经济技术的发展力度,增加民族经济的对外投资建设等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规善贸易顺差趋势。表2.32010-2013年乌鲁木齐市贸易出口方式及出口额单位千美元贸易方式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1月一般贸易208909047678837009153994893加工贸易30404123492719120020593边境贸易767477688188238919870825629其他贸易269779429018122892794242403合计1276570116723445190130172083518数据来源乌鲁木齐市海关网3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环境分析3.1乌鲁木齐市外贸优势分析3.1.1区位优势“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也是亚洲中心地带,是中国大陆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乌鲁木齐市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在新疆长达54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与多国近邻,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全国其他省区是独有的,接壤有有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邻邦。中亚五国(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为新疆最主要贸易伙伴。作为西部核心和中亚五国第一大城市的乌鲁木齐,自古以来依靠“丝绸之路”通过商品的不断流通及输送,使乌鲁木齐市逐渐演变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聚集地。也更因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2015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此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和系列政治帮扶,使乌鲁木齐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地位有了更显著的提升,带动了乌鲁木齐市的各方面发展。乌鲁木齐高度集中的政治、宗教、资源、交通枢纽地的地位,宽广的地域面积等,都促使乌鲁木齐市拥有强大综合发展实力。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为乌鲁木齐开拓中亚及国际市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3.1.2宗教、民族、语言文化乌鲁木齐市自古以来宗教并存,多信仰伊斯兰教。是多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满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等)聚居地。在多民族齐聚一堂的氛围里,乌鲁木齐市人民团结热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如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舞蹈,人们通过挥舞手臂、扭动腰身来演绎热情;手鼓、冬不拉、热瓦普是典型的新疆民间乐器,打起手鼓唱起歌弹着冬不拉跳起舞是乌鲁木齐乃至全新疆人民最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十二木卡姆”则是维吾尔族人民运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表现形式传承的伟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木卡姆音乐演绎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被人们誉为维吾尔族的《红楼梦》;《黑走马》是具有典型哈萨克族代表性的音乐及舞蹈,哈萨克人爱马如命,牧马人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极其了解马的习性,久而久之马也通了人性,相传在一次草原争夺中,蒙古人抢占了哈萨克人的草场及马群,被抢走的马群中有一只黑色走马能够听懂牧马人的笛声(哈萨克人特有的乐器斯布孜),当时焦急的牧马人坐在山头吹起了斯布孜,那匹黑马听出了主人的忧伤,一路奔驰着终将被抢的马群赶回了主人的身旁,于是牧马人就创造了《黑走马》曲,民间艺人们又将故事编排出了《黑走马》舞,流传至今。在乌鲁木齐市多民族节日活动也各具特色,如古尔邦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节日之前要准备好到时宰杀的牲口,到时宰杀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自留、赠送亲友及施舍穷人,节日期间穆斯林们会聚集在清真寺和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叼羊”是哈萨克族人传统的马上游戏,是力量和勇气的比拼、马术和骑术的竞赛,一般在羊肥马壮欢庆丰收的秋天举行,比赛时主持人把准备好的羊身放在草场中心,一声令下后英姿飒爽的骑手们个个快马加鞭,抓起地面的羊或夺取对方手中的羊,到达制定目的地则为胜利。独特的宗教民族风情使乌鲁木齐成为中国境内旅游的一大特色。少数民族是乌鲁木齐市除汉族外的第二大民族群体,热情朴实的少数民族人民们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言语能力的同时,正积极地朝着提高汉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向发展。民汉合校的增建使汉族与少数民族更加紧密团结起来,一起为建设更好的乌鲁木齐市而添砖加瓦。也因乌鲁木齐市为新疆的首府,具有独特的区位因素,与中亚各国及俄罗斯接壤,宗教、民族、文化也与中亚多国相近,故乌鲁木齐市对外交流比较方便,极大程度的促进了与中亚多国的贸易往来,更使乌鲁木齐市加速对外贸易的必要发展。3.1.3轻工业制造优势乌鲁木齐市面积约14216平方公里,因新疆地广人稀、日照时间充足,故瓜果甘甜可口,独特的自然优势使棉花、瓜果类食品物产丰富。颇多的干果类加工食品及纺织编物类产品越来越多的从乌鲁木齐市出口到各地城市。新疆地毯是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由羊毛为原料将绘画、编织、刺绣、印染等手工技艺于一体的手工劳动产品,其从色彩、式样、图案上都具有浓郁的西域本土民族特色,是家具陈设使用的高级用品。乌鲁木齐市是全疆地毯的集中产地之一,新疆地毯的出口量最大时在上世纪80年代,年出口总量达25万平方米,作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新疆地毯,因极具中亚接壤各国的相似内需,从而出口情况较容乐观。在乌鲁木齐市像新疆地毯、英吉沙小刀、民族小花帽、丝巾等的民族手工业品,推动着乌鲁木齐市的轻工业发展,为出口轻工业产品奠定了丰厚的基础。3.2乌鲁木齐市外贸劣势分析3.2.1地区身居内陆乌鲁木齐市虽地处“亚心”地理地位,但乌鲁木齐市身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方式多以陆运为主。比起临海地区而缺乏便利广泛而又密宗复杂的海上运输方式及线路规划。又因新疆地域宽阔广袤,空运较不便捷实惠。虽有公路、铁路运输带,但主要交通线路单一、交通网较为稀疏,从而交通极不便利。造成贸易运输的困难性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调整,使货运极为缓慢、同时加重了运费的承担力度,也极大的阻碍了外商引资的判断。从而也造成新疆各区域内的重点经济发展地区的互相经济带动。3.2.2交通物流缓慢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地域区位因素地广人稀的特点,交通运输业起步较晚、物流配送跨度大、初具规模缓慢,故运费较高;也因交通运输方式难以实行有效对接,造成物流市场发展缓慢。优化乌鲁木齐市交通运输,是发展乌鲁木齐经济的重要方向。国家在大力支持西部建设的大方针下,也具体规划着乌鲁木齐市的城市交通发展。在2016年-2020年期间,乌鲁木齐市地铁建设共规划有7条轨道交通线路和1条磁悬浮线路,其中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212.46公里。目前地铁1、2号线已在乌鲁木齐市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预计将于2017年北线(国际机场站—南湖广场站)试运营,2018年全线投入运营;地铁2号线一期预计于2019年通车运营、力争地铁3号线一期、地铁4号线一期、地铁5号线(乌昌轻轨)和乌南磁浮于2020年前完成建设[]。乌鲁木齐市地铁的规划建设加速了城市交通发展,交通发展的速度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经济会随着交通发展而更稳步向前。3.3乌鲁木齐市外贸机会分析3.3.1国家政策帮扶根据我国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2015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此战略构想的具体方案,为促使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的城市贸易经济得以推动及发展,从而达到夯实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目的,重点定位新疆核心区。自2015年乌鲁木齐市更将加快对外开放环境的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全面提升乌鲁木齐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带动乌鲁木齐市本土贸易经济得以促进发展。3.3.2发展新能源达坂城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天山北麓。达坂城区每年风期153-171天,年平均风速6.4米/秒,被誉为“中国风谷”,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9年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风电装备制造和安装产业的集聚地,与达坂城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中国风谷”,并开始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实验风电场及5万千瓦示范风电场项目。达坂城区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的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据中国环境报道,截至目前,乌鲁木齐范围内风力发电站24家,装机总容量14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可满足乌鲁木齐市50万居民用电。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已完成7座风电场和2座风电汇集站,将全力开展“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电能替代,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因新能源在乌鲁木齐市的不断发展,使技术、设备、劳动力大大促进了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3.4乌鲁木齐市外贸威胁分析3.4.1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相辅相成。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为加强沿海城市建设,推动东南半岛、东南亚群岛、南亚、伊斯兰世界及欧洲,而分为北海、东海、南海三大海上航线。故限制了乌鲁木齐市通过国内内陆的对外贸易及欧洲市场的对外贸易。3.4.2美国“新丝绸之路”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国际首次提出是在2011 年7 月20 日,印度举行的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计划把阿富汗作为连接中亚和南亚的纽带和中心国家,在中南亚地区形成地区交通和经济的紧密联系网络,促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举措搁置中国地域,目的通过经济贸易繁荣使阿富汗及周边国家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赢得民心,为美国能够长期主导和立足阿富汗提供舆论保障。一旦实行则限制乌鲁木齐市乃至中国内陆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3.4.3分裂势力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发生暴恐案件190余起,其中“独狼式活动”的个体暴恐活动趋多,参与者多为青壮年,且文化程度不高。恐怖破坏已呈常态化,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反恐压力加大,给区域经济引商、经济投资等造成极大程度上的困扰。4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4.1“一带一路”战略助力发展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后,新疆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市委及时提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五大中心”的建设要求,即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围绕交通枢纽中心,乌鲁木齐全面建成高铁新客站并投入使用;并推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支持机场申请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取开通至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国际航线,促进对外贸易往来;围绕商贸物流中心,将继续推进五大物流园的建设,重点支持乌鲁木齐市铁路货运站和乌鲁木齐市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支持配合开行面向西亚、欧洲的铁路货运专列,推进建设中欧班列集结编组中心和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等,以加速乌鲁木齐市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围绕金融服务中心,将争取建设跨境贸易,以投资人民币结算中心、外汇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和大宗特色资源产品期货市场为主,推动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上市,争取国内外证券、金融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在乌鲁木齐设立经营,大力推动发展跨境金融业务。4.2改善交通运输乌鲁木齐国际物流枢纽基地建设正以新疆陆路港项目建设的实施而全面推进中。新疆陆路港项目已纳入新疆《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行动计划(2014—2020年)》重点支持项目,形成高层推进的态势。2015年底,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高铁新客站已建成启用,高铁核心区可容纳23万人就业,5万人生活,到2020年,高铁片区吞吐量将达每天11.5万人次高铁的开通让乌鲁木齐市与内地可实现朝发夕至,同时这里还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国际交通枢纽站,必将使开发区(头屯河区)成为面向中亚,辐射新疆的强大功能核心和战略枢纽。离头屯河区不远的乌鲁木齐国际物流枢纽基地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的核心承接区。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编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乌鲁木齐国际物流枢纽基地战略规划》已在去年2014年8月论证通过,纳入今后的重点工作中。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整合升级,有利于乌鲁木齐市城市经济发展建设及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促进。4.3发展旅游业及举办重大活动是经贸发展的契机2003年6月建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有“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的美誉。建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国际大巴扎,具有浓郁的西域特色及伊斯兰建筑风格,集旅游观光、民族商贸、餐饮、民族艺术展示、零售五大业态为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坐落于乌鲁木齐市郊的天山大峡谷是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体育运动休闲基地、自治区全民健身拓展运动培训基地、自治区徒步运动基地、自治区全民健身登山运动培训基地。其三面环山,平均海拔2020米,年平均气温4-6℃,是天山北坡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原始雪岭云杉林。景区内有八大独特景点,即天山坝休闲区、照壁山度假游乐区、加斯达坂观光区、天鹅湖自然风景区、牛牦湖林海松涛观光区、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区、高山草原生态区、雪山冰川观光区,兼备“泰山之雄伟、峨眉之秀丽、雁荡之巧石、华山之险峻”于一体,二湖、三瀑、四溪、十八谷相映争辉,以“奇松、怪石、云海”而倍受各地游客们青睐。坐落于乌鲁木齐市中心的4A级红山公园景区是一座集旅游观光、古典特色、人文内涵、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山体公园,具有乌鲁木齐市“城中山”的美誉。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情的乌鲁木齐市境内各旅游景点对乌鲁木齐市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又深远的重要推动作用。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于2016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自2016年1月20日至2016年1月31日的11天中,来自全国的1388名运动员在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冬季两项、冰壶、冰球等5个大项、11个分项中激烈角逐,97枚金牌尽入各运动员及各代表队囊中。十三冬是我国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之后的第一个全国冰雪盛会,也是首次走出东北,参赛代表团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冬运会。十三冬场馆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的自治区冰上运动中心,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研究院按照“国内一流、世界最好条件”标准设计,总占地面积约550亩,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耗资12亿。现具有国际性专业化的十三冬场馆已向市民开放专业训练及冰上运动服务并承接重大活动,吸引各国各地的热爱运动及旅游观光的人员齐聚乌鲁木齐市,同时为乌鲁木齐市招商引资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举办重大活动及旅游业的发展为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发展带来良好契机。4.4结合“亚心”地理构想发展“亚心”顾名思义,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会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图遥感学家、地理信息学家等依据彭纳投影技术中的亚洲地图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及设备于1992年判测得出。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合理利用“亚心”地理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六大产业聚集区,致力于各区重点发展方向,以周边中亚对外贸易合作伙伴国需求着手,扩大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从而进一步促进进出口加工贸易,并以对外贸易经济为基础,相互促进并协调巩固与中亚各国的多边互利关系,加大贸易往来频率,为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及城市经济发展奠定生产能力及经济贸易发展。5结论乌鲁木齐市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的多政策大背景推动下,会持续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乌鲁木齐市虽然坐拥于得天独厚的“亚心”,所省也与多中亚国接壤北部并于俄罗斯接壤,陆路可与多中亚内陆国发展多边、多元贸易往来,也因多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发展旅游经济产业但是仍然因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科学技术发展与国内沿海城市相比不发达、分裂势力的影响等因素造成发展相对比滞后。乌鲁木齐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挑战。但是只要各民族继续团结互助、勇于创新,对交通运输不断升级、合理运用地理优势,开拓更适用于乌鲁木齐市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帮扶政策,乌鲁木齐市将会一直顺应历史发展的激流不断前行。参考文献[1]路敏,戴婧妮,李超,韦林珍.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对外贸易环境分析报告[N].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0)[2]程广斌.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开发的新机遇[J].区域经济,2004(04)[3]雪克莱提·扎克尔.乌鲁木齐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孙莹,王豪.乌鲁木齐建设面向中亚国际物流港的SWOT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04) [5]王栋民.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平台,2008(08)[6]张永明,王宏丽.新疆口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地区经济,2010(01)[7]梅晓庆.向西开放格局下新疆优势产业的选择及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8]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R].财经问题研究,2011(4):116-121[9]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10]杨学峰.新疆对俄口岸物流分析[J].国际经贸,2013(11) [11]刘建颖.2013年我国外贸形势展望[J].国际经贸,2013(01) [12]王宁.新疆2001-2010年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J].国际经贸,2013(03) [13]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 (12)[14]程云洁.中国新疆对中亚地区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J].国际经贸,2013(02) [15]吴瑜.乌鲁木齐市出口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3(6):29-31[16]杨小娟.中国当代边境贸易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17]党菲.向西开放背景下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4[18]夏静秋.新疆纺织业发展的“新丝绸之路”[J].大陆桥视野,2014(14):5-6[19]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288[20]陈鹏飞.“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模型检验[J].经营管理者,2014(30):149-150[21]李泉,王占学.对外开放、交通便利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4(4):78-84[22]封传发.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决策咨询,2015(1):43-46[23]杨海娟.新丝路背景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突破口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24]王建新,张丽.“一带一路”背景下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N]. 唐山学院学报,2015(3)[25] 戴美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五省面板数据[J].当代经济,2015(32)致谢本篇论文是在导师戴婧妮讲师的精心安排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到开题、再到资料的收集,从开题报告的修改到论文的最终定稿,整个过程都受到了导师的帮助与不断地鼓励,在此论文结束之际,谨以诚挚的心向导师戴婧妮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时至今日是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还要感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以及同学,是你们让我度过了愉快的四年。最后,再次向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领导、老师、同学和给我最大帮助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学识浅薄也因时间有限,本文中难免有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目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