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时期,利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环境、旅游和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云南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旅游强省的战略,要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云南省的战略支柱产业,通过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云南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和目的,并且简单的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云南省丽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全方位阐述。第一部分对云南省丽江旅游业现状进行介绍后,第二部分介绍了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对所存在的旅游业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并提出建议。通过文献研究法,本文主要查阅近些年对于云南省丽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方面的研究的相关文献;系统分析法,本文主要基于相关的学术观点上对于理论思想到理论实践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研究,并在分析整体结构上对各部的组成继续仔细的分析以便于提升论文的严谨性;第三,采取动静结合的分析方式。对于云南省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特点等问题的分析和评价,需要从宏观的地区发展现状来进行合理把握,这部分就需要进行静态分析。
目 录
1 绪 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 研究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方法 3
1.4论文的主要内容 3
2云南省丽江旅游业现状分析 5
2.1云南省丽江旅游资源分析 7
2.2云南省丽江旅游开发情况 8
2.2.1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情况 8
2.2.2农家乐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8
2.2.3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9
2.3 目标客源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9
2.4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0
3云南省丽江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1
3.1经济投入不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限制 11
3.2基础设施薄弱且投资环境差 11
3.3云南省丽江旅游开发有待完善 11
3.4旅游从业者人才稀缺且缺乏专业知识 12
3.5云南省丽江旅游业活动宣传缺乏稳定性 12
4 云南省丽江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3
4.1加大云南省丽江旅游业服务资金投入 13
4.2加强云南省丽江旅游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 13
4.3建立完善丽江旅游开发体系 14
4.4培养高级旅游专业人才 14
4.5增加云南省丽江旅游业及相关的多渠道宣传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云南别具一格的魅力。云南丽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势的高差悬殊,使得云南的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变化多样,集多种气候类型的自然风光于一身。在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云南省丽江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省,拥有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集聚地,云南省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优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多样的自然资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云南丽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内涵,这也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1.2 研究的意义
加强对云南省丽江市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是推动云南丽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可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实现云南省丽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发展地位。旅游业对云南省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形成以旅游业为内容的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协同发展局面,在加强云南省丽江市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旅游产业是国民贸易体系的一个分支部分,所以要研究旅游产业,首先要研究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西方国家,由西方的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继而慢慢发展到 90 年代,逐渐完善。国外发达给国家首先对服务贸易进行的研究是在传统服务的概念以及理论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如Melvin采用传统的HO模型分析了服务贸易,听过模型分析指服务贸易的形式都与资本 以及劳动力的禀赋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B.Hindley以及A.Smith等学者则认为对服务贸易的分析应该从优势理论出发进行分析,在此理论的基础之上,A.Deardorf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服务贸易应该从其优势的比较中来进行分析,如果只从单一性的交易模式出发很容易出现分析的偏差,并通过相应的研究他指出有形的商品已经无形的商品之间的贸易是无法分割的。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有的学者开始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进行细致性的分析,如A.Sapir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旅游服务贸易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可定了其中的比较性动态优势,这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在此研究基础之上,B.J.Langhammer则对美、法、德等国家进行服务贸易的研究,并得出服务贸易的模式与要素的禀赋程度有着直接行的关系。在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有的学者开始注重对旅游资源的竞争进行研究。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业的生存基础是保证生物的生存以及发展,在旅游业发展出去,主要的内涵是在与保证旅游资源的相互竞争,而竞争优势主要是在于通过旅游资源的比较来进行,因此人们会倾向选择一些具有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地方作为旅游地点,这也决定了现代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的必要性。如G.Deasy利用旅游无差异曲线对美国不同的旅游地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旅游景点以及客源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资源指向性。
1.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前几年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旅游行业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贵州省因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名。首先,丽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已经取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其他经济更为发达的一线城市来说,仍然具有旅游设备不足,服务质量偏低,资源开发不完备等缺陷。
我国对旅游产业的研究是在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如王建朴(2002)通过对丽江市的入境旅游的收入比占总体经济收入比进行分析,并从中分析出丽江旅游产业可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因此,应该在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对丽江旅游产业的整合,并且逐步增加其相应的比重。
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某些学者开始研究生态旅游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发展。黄晓玲(2003)强调了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改变中所占据的重要 地位,并指出应该从其本身的优势出发,分析旅游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基于此对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黄晓勤(2002)则在《中国旅游业发展探析—兼论以旅游业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指出,应该在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探讨旅游产业对我国第三产业领域的研究的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当中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总结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