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然后阐述了丽江文化遗产具有的特征,并且说明了旅游开发对于丽江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接着本文总结了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暴露的一些不足,在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等方面有较多待改进之处。丽江旅游文化遗产资源较丰富,有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可打造丽江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特色,可以促进丽江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最后根据前面的研究和探析,本文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认为完善配套设施、发现遗产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教育作用、促进丽江文化旅游发展的可持续。
目 录
1绪论 1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 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4研究的思路 3
1.5研究的方法 3
2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 4
2.1文化遗产的定义 4
2.2文化遗产的特征 4
2.3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背景 5
3云南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 6
3.1丽江文化遗产主要特征 6
3.1.1宗教性 6
3.1.3历史悠久性 6
3.1.4民族性 6
3.2丽江古城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开发基础 7
3.2.1口头传统类 7
3.2.2传统艺术表演类 7
3.2.3民俗活动类 7
3.2.4传统手工艺技能类 8
3.3旅游开发对丽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影响 8
3.3.1有利影响 8
3.3.2 不利影响 8
4云南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存问题 10
4.1保护开发意识薄弱,文化遗产认知不充分 10
4.2旅游开发系统性欠缺,资源整合充分度不足够 10
4.3体验型旅游欠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较低 10
4.4文化内涵开发度不够,过度开发现象明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5云南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2
5.1明确文化遗产地位,增强开发保护观念 12
5.2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开发保护管理机制 12
5.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文化教育功能 13
5.4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强化文化内涵挖掘 14
6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7
1绪论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老的东巴文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茶马古道、白沙壁画等。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丽江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
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要协调好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可以 实现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1.2选题意义
丽江旅游业作为云南省发展优势良好的产业,它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做为旅游业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民俗文化过于舞台和商业化,文化欠缺传承与保护。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一定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意识到它们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非凡意义。在具体操作实施中实行传承与保护的策略,找到一条适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走的路,实现云南丽江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关于 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坎奈尔(MacCannel)在其著名的“舞台真实论”中认为,旅游者旅游和获得旅游经历的动机是出于追求真实性,但由于旅游景观的“舞台化”,旅游者只看到一个貌似真实的“前台”,而“后台”才是当地人的生活空间。这个观点比较符合当今民族民俗旅游的现状,确实来说,旅游者看到的民俗歌舞表演不能说完全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写照。
库恩、莫斯卡多和皮尔斯(Cohen;Moscardo & Pearce)认为,民族民俗旅游和文化旅游,把民俗商品化,破坏了地方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三位学者可能把民族民俗旅游对民俗所造成的副作用过于夸大了,就如马波学者所说的,这两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和克什布兰特(Burner & KirshenblattGimbleet)认为,旅游中的民俗表演不是要提供真实,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现实感,一种可以让他们体验当地文化的舞台。对此结论我表示同意,虽然它并不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但同样可以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文化。
康纳尔大学教授戴维(Davydd)在《文化可以用金钱衡量吗?——从人类学市郊探讨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问题》中提出了旅游业中的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在旅游业发展中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争论得较激烈的一个学术问题。瑰丽迷人的民族文化的价值一被发掘,就成为了旅游开发商的目标,而结果就是民族文化的商品化。
1.2.1国内研究现状
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被列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从资源现状,产品开发,景点规划,研究方法等较多的方面做了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规划成果。近几年来,专家和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真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性到系统性的过程。早期对本真性研究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本真性的描述都限于对文化的根的描述,这种描述暗示着一种静止的和向后看的文化观念。二是对本真性的保护趋向于对游行民俗实体的保护和民俗环境的封闭型的保护。这就说明,我们对本真性的认识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的,也即一个真实的文化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处在一个静止和封闭的环境中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旅游业恢复发展不久,就有学者指出了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的学者从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这个方面入手,主要针对的是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关系。高舜礼认为,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容的。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许多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目 录
1绪论 1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 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4研究的思路 3
1.5研究的方法 3
2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 4
2.1文化遗产的定义 4
2.2文化遗产的特征 4
2.3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背景 5
3云南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 6
3.1丽江文化遗产主要特征 6
3.1.1宗教性 6
3.1.3历史悠久性 6
3.1.4民族性 6
3.2丽江古城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开发基础 7
3.2.1口头传统类 7
3.2.2传统艺术表演类 7
3.2.3民俗活动类 7
3.2.4传统手工艺技能类 8
3.3旅游开发对丽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影响 8
3.3.1有利影响 8
3.3.2 不利影响 8
4云南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存问题 10
4.1保护开发意识薄弱,文化遗产认知不充分 10
4.2旅游开发系统性欠缺,资源整合充分度不足够 10
4.3体验型旅游欠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较低 10
4.4文化内涵开发度不够,过度开发现象明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5云南丽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2
5.1明确文化遗产地位,增强开发保护观念 12
5.2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开发保护管理机制 12
5.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文化教育功能 13
5.4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强化文化内涵挖掘 14
6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7
1绪论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老的东巴文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茶马古道、白沙壁画等。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丽江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
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要协调好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可以 实现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1.2选题意义
丽江旅游业作为云南省发展优势良好的产业,它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做为旅游业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民俗文化过于舞台和商业化,文化欠缺传承与保护。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一定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意识到它们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非凡意义。在具体操作实施中实行传承与保护的策略,找到一条适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走的路,实现云南丽江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关于 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坎奈尔(MacCannel)在其著名的“舞台真实论”中认为,旅游者旅游和获得旅游经历的动机是出于追求真实性,但由于旅游景观的“舞台化”,旅游者只看到一个貌似真实的“前台”,而“后台”才是当地人的生活空间。这个观点比较符合当今民族民俗旅游的现状,确实来说,旅游者看到的民俗歌舞表演不能说完全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写照。
库恩、莫斯卡多和皮尔斯(Cohen;Moscardo & Pearce)认为,民族民俗旅游和文化旅游,把民俗商品化,破坏了地方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三位学者可能把民族民俗旅游对民俗所造成的副作用过于夸大了,就如马波学者所说的,这两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和克什布兰特(Burner & KirshenblattGimbleet)认为,旅游中的民俗表演不是要提供真实,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现实感,一种可以让他们体验当地文化的舞台。对此结论我表示同意,虽然它并不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但同样可以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文化。
康纳尔大学教授戴维(Davydd)在《文化可以用金钱衡量吗?——从人类学市郊探讨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问题》中提出了旅游业中的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在旅游业发展中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争论得较激烈的一个学术问题。瑰丽迷人的民族文化的价值一被发掘,就成为了旅游开发商的目标,而结果就是民族文化的商品化。
1.2.1国内研究现状
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被列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从资源现状,产品开发,景点规划,研究方法等较多的方面做了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规划成果。近几年来,专家和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真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性到系统性的过程。早期对本真性研究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本真性的描述都限于对文化的根的描述,这种描述暗示着一种静止的和向后看的文化观念。二是对本真性的保护趋向于对游行民俗实体的保护和民俗环境的封闭型的保护。这就说明,我们对本真性的认识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的,也即一个真实的文化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处在一个静止和封闭的环境中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旅游业恢复发展不久,就有学者指出了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的学者从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这个方面入手,主要针对的是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关系。高舜礼认为,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容的。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许多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