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外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附件)【字数:998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两省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使得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江苏、浙江两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体,小商品生产规模又偏小,未能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作用;而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江苏省外贸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廉价劳动力优势来驱动,产品附加值低,工业园区对外资依赖度高,明显存在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首先,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进行总结,为本文研究提供借鉴。其次,对江苏、浙江两省对外贸易规模、主体、方式以及商品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两省各自外贸发展模式的成因以及现阶段贸易模式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再者,通过实证模型对江苏与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相应结论,为两省对外贸易发展提供针对性政策建议。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江苏与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比较 4
2.1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规模比较 4
2.2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主体比较 4
2.3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方式比较 5
2.4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比较 5
第三章 江苏与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差异的成因 7
3.1江苏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成因 7
3.2浙江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成因 7
第四章 江苏与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 9
4.1理论基础 9
4.2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9
4.2.1变量选取 9
4.2.2模型设定 10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0
4.3.1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10
4.3.2结果分析 11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5.1主要结论 14
5.2 政策建议 14
5.2.1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4
5.2.1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5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愈来愈快,我国为适应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必须顺应眼下形势做出一定改变,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为开展对外贸易,转变当前已有的对外贸易模式。我国政府为达到这一目的推行了多项政策方针,并且明确指出了发展方向。经过专业人士对当前形势进行长期摸索与研究之后,我国在2011年发布并实行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对目前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是我国现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这一目的需注意四个方向,首先,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为“扩大我国人民对外来产品的需求”,这是推动对外贸易转型的先决条件。需求是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只有当人有需求时,为满足这一需求才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同样重要的还有“促进我国人民进行消费”,当我国人民对某一外来商品的购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推动该种商品的进口,进而加快我国外贸模式的转变。不仅如此,贸易顺差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当出口多于进口时就会产生贸易顺差,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出口国的劳动力过于廉价,此种现象对于我国的外贸模式的转变进程十分不利。最后,我国还应注意合理的调动一部分贸易资金投入对外贸易中,为我国的对外贸易转型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基于我国当今经济贸易状况,特将江浙两省作为试点省。江苏、浙江在区位上具有其他省市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并且江浙两省产业丰富、人口流动快,为转变外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本文主要结合江浙两省对外贸易现况,对一系列可能会对我国外贸模式转变进程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文中的一些内容也许不是非常全面,若此文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研究起到微不足道的作用,笔者将不甚荣幸。
1.2文献综述
(一)关于外贸转型发展内涵的研究
对外贸易模式发展的衡量标准主要为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进出口数量。为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实施还不足十年,因此虽然我国各界针对对外贸易进行了研究探讨,却仍未能够充分理解透彻。然而,能够肯定的是我国国民了经济的增长水平对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经济学教授李建平曾经提出一重要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投入到某项生产活动的资金多少以及此项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与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息息相关。目前,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两种形式,分别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及集约型增长方式。区别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是否对产品生产效率有所依赖。
(二)关于外贸发展理论研究
在当前情境中,我国要善于借鉴学习西方的外贸模式与理论,取长补短。西方的对外贸易可以总结为三个理论,即贸易政策论、贸易模式论、贸易得益论。此文为了论述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主要分析研究此理论中的贸易模式论。
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此理论的观点为生产活动中不只有劳动力这一种原料,若想进行生产活动则必须投入两种以上的原料。1950年以来,多个经济学家对赫克歇尔这一观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求验证这一观点。这些经济学家的验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一般来讲,国际贸易模式有两种分类标准,其中根据产业规模可以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不同的是产业内是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主要特点为各个产业间的不完全竞争。
(三)关于江、浙外贸发展模式的研究
由于江浙两省的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驻扎,大大推动了两浙江省的发展。然而,由于这两省的常驻企业中均已外资企业为主,并且这些外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少对外销售,大部分转销我国内部,这种情况对于我国转变对外贸易模式的目的大大不利。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外资企业与当地民营企业进行结合,互相融合并不断调整企业结构,找在生产链中所处位置。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江苏与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比较 4
2.1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规模比较 4
2.2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主体比较 4
2.3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方式比较 5
2.4江苏与浙江两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比较 5
第三章 江苏与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差异的成因 7
3.1江苏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成因 7
3.2浙江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成因 7
第四章 江苏与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 9
4.1理论基础 9
4.2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9
4.2.1变量选取 9
4.2.2模型设定 10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0
4.3.1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10
4.3.2结果分析 11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5.1主要结论 14
5.2 政策建议 14
5.2.1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4
5.2.1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5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愈来愈快,我国为适应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必须顺应眼下形势做出一定改变,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为开展对外贸易,转变当前已有的对外贸易模式。我国政府为达到这一目的推行了多项政策方针,并且明确指出了发展方向。经过专业人士对当前形势进行长期摸索与研究之后,我国在2011年发布并实行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对目前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是我国现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这一目的需注意四个方向,首先,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为“扩大我国人民对外来产品的需求”,这是推动对外贸易转型的先决条件。需求是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只有当人有需求时,为满足这一需求才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同样重要的还有“促进我国人民进行消费”,当我国人民对某一外来商品的购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推动该种商品的进口,进而加快我国外贸模式的转变。不仅如此,贸易顺差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当出口多于进口时就会产生贸易顺差,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出口国的劳动力过于廉价,此种现象对于我国的外贸模式的转变进程十分不利。最后,我国还应注意合理的调动一部分贸易资金投入对外贸易中,为我国的对外贸易转型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基于我国当今经济贸易状况,特将江浙两省作为试点省。江苏、浙江在区位上具有其他省市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并且江浙两省产业丰富、人口流动快,为转变外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本文主要结合江浙两省对外贸易现况,对一系列可能会对我国外贸模式转变进程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文中的一些内容也许不是非常全面,若此文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研究起到微不足道的作用,笔者将不甚荣幸。
1.2文献综述
(一)关于外贸转型发展内涵的研究
对外贸易模式发展的衡量标准主要为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进出口数量。为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实施还不足十年,因此虽然我国各界针对对外贸易进行了研究探讨,却仍未能够充分理解透彻。然而,能够肯定的是我国国民了经济的增长水平对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经济学教授李建平曾经提出一重要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投入到某项生产活动的资金多少以及此项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与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息息相关。目前,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两种形式,分别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及集约型增长方式。区别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是否对产品生产效率有所依赖。
(二)关于外贸发展理论研究
在当前情境中,我国要善于借鉴学习西方的外贸模式与理论,取长补短。西方的对外贸易可以总结为三个理论,即贸易政策论、贸易模式论、贸易得益论。此文为了论述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主要分析研究此理论中的贸易模式论。
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此理论的观点为生产活动中不只有劳动力这一种原料,若想进行生产活动则必须投入两种以上的原料。1950年以来,多个经济学家对赫克歇尔这一观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求验证这一观点。这些经济学家的验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一般来讲,国际贸易模式有两种分类标准,其中根据产业规模可以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不同的是产业内是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主要特点为各个产业间的不完全竞争。
(三)关于江、浙外贸发展模式的研究
由于江浙两省的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驻扎,大大推动了两浙江省的发展。然而,由于这两省的常驻企业中均已外资企业为主,并且这些外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少对外销售,大部分转销我国内部,这种情况对于我国转变对外贸易模式的目的大大不利。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外资企业与当地民营企业进行结合,互相融合并不断调整企业结构,找在生产链中所处位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