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与关键。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对缓解“三农”问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南京市周边县域村镇银行的调研数据,以南京市周边县域村镇银行为例采用ATE模型结合200多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增加村镇银行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基于此,我们认为创新产品与服务、提高可贷资金规模、加强村镇银行的监管以及降低农户信贷交易成本可以有助提高村镇银行竞争力,希望由此能达到提高农户可获性的目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 2
(一)文献综述 2
(一)农户 3
(二)信贷 4
三、村镇银行对农户信贷可获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4
四、江苏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6
(一)现状 6
(二)主发起人情况 6
五、村镇银行影响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实证分析 7
(一)模型与变量说明 7
(三)估计结果分析 8
六、结论及对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9
(一)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村镇银行对农户信贷可获性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在每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农业都是十分关键的一支。有的国家不具备先天的农业优势,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也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基础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工业、服务业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但这绝不意味着农业地位的下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与关键。我国的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发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非常严重。历经30多年的改革,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商行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由于农业的生产特点、农业的生产不稳定性,农村市场的稳定信息缺乏,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小却十分分散等等情况,导致信贷成本高并且风险也很大。在农村金融的市场之上,正规金融组织与农户之间有着明显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我们的正规金融组织主要针对中大型企业的信贷业务运营程序的固定刻板性,大大地增加了两者之间的交易成本。
本文将以农村金融相关机构中的村镇银行为典型对农户信贷可获性影响的一系列文献研究为基础进行深入了解,就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背景、农户当下的借贷发展现状以及一系列相关资料对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希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我们以村镇银行为例分析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希望能研究出农户信贷影响各方面的因素,以便村镇银行的网点不但能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还能肩负起帮农扶农的重任,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性。
二、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文献
农村金融(informal finance)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提法,在国外更为推广。一般情况下,农村金融是不受政府的管制的借贷活动(Adamsand Fitchett,1992),其存在表明,正规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们的融资基本需求。而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不受政府监管或控制,我们应该对其投入更多的重视,使之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农户从正规金融获得贷款的能力也会提高(Calomiris and Rajaraman ,1998;Tang 1995 ;Aleem 1990 ;Jain 1999)。然而,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对农村金融的发展采取了严厉的管制办法。事实上,农村金融对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Calomiris and Rajaraman ,1998;Tang 1995 ;Aleem 1990 ;Jain 1999)。根据Davis EP的观点,利率管制容易造成金融压抑,因此我们要不断进行“金融深化”,也就是需要适当放开对小额贷款的利率水平管制。根据已有研究表明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的设立可以有效减少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不公平性,进而提高双方的信赖感。(Beck T, Augusto de la Torre,2007)某一地区银行网点数目的增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农户们从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也会提高,竞争也会越激烈。Annim et a1(2009)研究发现在引入贷款公司、农村社区银行以及合作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后,加纳地区农户获取正规金融服务的能力大大提升,这是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Varghese(2005)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也发现竞争可以提高部分客户的信贷可获性。
2、国内相关文献
(二)农户
农户是农业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构成的集经济与社会的整体,由于姻缘和血缘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也是所谓的一种生活组织。当前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农户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主要有下面几个观点:第一种是根据家庭所在的地理区域来确定的,农民一般都生活的农村,主要经营农业生产,而且具有剩余控制权的,经济生活和家庭关系紧密结合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范达、韩喜平,2003)。第二种是依据家庭主要劳动力所属的职业来进行界定的,也就是主体是主要从事农业的家庭属于农户范围。恰亚诺夫(1986)针对小农家庭和资本主义企业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和界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其主要劳动者是自己,或者家庭成员,而不是去雇用劳动力;第二,其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消费,而不是满足市场的需求。这里所指的小农家庭农场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户。第三种主要依据家庭的政治地位或身份来进行界定,因为农户一般没有资格享受国家的福利待遇,因为其政治地位在社会中相对低下(political or Status Household)(朱少洪,20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