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融资项目成功率影响因素研究共享经济视角

众筹融资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本文基于共享经济视角阐释互联网众筹项目融资的理论基础,并以众筹网500个奖励型项目为样本,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众筹融资项目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众筹项目的社会信任度、公众参与度均对融资成功率具有正向影响,而以可获产品奖励的最低投资额来度量的市场需求满意度对融资效率仅呈部分负向影响,究其原因是产品项目价值差异较大造成。因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互联网信任机制、建设众筹讨论专区、迎合众筹投资者差异性的消费需求等建议,旨在增进投融资双方的信任度,提高众筹融资项目的成功率,进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3
三、共享经济视角下众筹融资成功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4
四、众筹融资成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5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
(二)变量定义 6
1.因变量 6
2.自变量 6
3.控制变量 6
(三)模型设定 7
五、众筹融资成功率影响因素研究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 7
(二)相关性分析 8
(三)回归结果分析 8
(四)稳健性检验 10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众筹融资项目成功率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共享经济视角
引言
引言
继中共十八大提出“绿色、创新、共享、发展”的新型经济版图后,习总书记又于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经济发展理念。科技创新使然的共享经济无疑获得了飞速发展,据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统计结果显示,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共享经济将会以40%的增速增长,并且市场规模占比在2020年将超过10%。
共享经济的出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供需双方最优匹配的高效手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闲置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充分再分配,从而达到需求方与供求方的利益最大化。2014年以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在我国掀起一场“共享”风暴,线下资源的共享让居民深刻地感受到出行的便利。而在当今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共享+资源”模式也逐渐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简单来说就是联合他人在线上资源共享,强调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实现平等参与和自由选择。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众筹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正逐渐发展与完善。互联网众筹让大众平等地进入金融领域,将他们闲散的资金整合起来,以此推动创新项目的进程。在共享经济基础上新型众筹概念的出现,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传统众筹内容,而因此带来的众筹产业的改变也将会进一步推动未来众筹领域的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从共享经济视角入手,互联网众筹项目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有效实现融资的?而影响众筹融资成败的因素有哪些?项目发起人如何让大众偏好投资其项目?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探明互联网的运行机理,也可以为未来更多的创新项目发起人提供与众筹相关的有效参考资料。此外,通过互联网众筹这样的融资方式也为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实体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局面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本文引入共享经济理论,从该角度阐明众筹融资项目的形成机理,并分别以中国众筹网各大奖励型项目板块中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众筹融资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线上众筹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旨在提高众筹项目的融资绩效,进而实现分散化、大众化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有效利用,推动社会资金的流动。
二、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全面普及,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项目的创新,但随之带来的项目融资问题已迫在眉睫。众所周知,由于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现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存在难以充分吸引外部融资的困境,很难通过如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债券融资等传统融资方式获得创新项目的融资。近年来,许多企业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互联网,希望通过线上平台来打破融资瓶颈,而这种融资方式被称之为“众筹”。2009年成立的Kickstarter是当今全球最大的产品众筹平台,2015年该平台为7.7万个项目筹集近7亿美金,筹款成功项目的筹款额累计达到6.15亿美金,几乎占全部筹款金额的90%。继Kickstarter平台的成功建立,我国的互联网众筹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如以京东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国内巨头旗下平台和以众筹网、摩点网为代表的独立第三方众筹平台。这种打破传统的融资渠道限制,提高融资效率,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型金融模式不仅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类型企业和融资者的融资需求,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众筹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针对该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主要内容梳理如下: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互联网众筹最早起源于美国,ArtistShare公司于2001年就通过线上筹资为多名音乐人提供资助。从投资者参与众筹活动内在动机来看,Rya,Deci(2000)等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发现投资者在对特定项目持有浓厚兴趣时,参与众筹项目的投资经历可以满足其特定的心理需求,比如提升能力或者实现自我独立性等。
针对地理因素的研究,Agrawal,Catalini( 2010)研究表明项目在发起一周时间内,融资额主要来源于发起人所在的周围地区,据此说明地域社会资本正向影响众筹融资金额。研究还指出投资者出于对投资风险的考虑,往往会选择和当地知名产业相关或者是信用程度高的项目。同时,项目发起人的社会知名度也对项目效率呈正向影响,知名度高的融资者会拥有更高的成功率。同样是认为地理因素影响融资效率,Mollick E R (2013)指出出于内心考量,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对众筹效率有一定影响,项目的自身质量对众筹融资项目成功率影响也很大。
Ordanini等(2011)则是以Kapipal、Trampoline和SellaBand 3家众筹网站为重点研究对象,从风险角度入手分析了投资者的动机:既然众筹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那么项目的风险程度和不稳定性就会与融资成功率挂钩。具体来说,Kapipal平台的出资人大多是出于慈善性质,为他人献爱心是他们的初衷;Trampoline平台的出资人则是更多地出于物质目的,他们希望获得等同的物质回报,从而在参与创新项目的过程中,获得新奇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8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