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现状研究(附件)

摘 要面对经济“新常态”,西安物流行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对现代化的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效率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析西安物流发展现状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改善解决物流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对西安在新的历史背景征程上取得重大成就具有非凡的意义。文章基于对西安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提出借助制造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调整市场结构、转换经营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规模效应等基本思路,以期促进西安物流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4研究方法 3
1.4.1文献研究法 3
1.4.2历史分析法 3
1.4.3归纳总结法 3
1.5研究内容 3
2西安市物流发展现状 5
2.1西安市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5
2.2西安市物流产业形成多样化经营格局 5
2.3西安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6
2.4西安货物营运能力持续增长 7
3西安市物流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8
3.1物流业管理体制制约严重 8
3.2物流业发展环境较差 8
3.2.1物流运作环节赋税较重 8
3.2.2仓储类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过重 8
3.2.3物流企业融资难 8
3.3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较薄弱 9
3.3.1物流企业分散、规模小 9
3.3.2目前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出现“冷”状态 9
3.3.3第三方物流成长缓慢 9
3.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缓慢 10
3.5物流运作及管理人才缺乏 10
4改善西安市物流发展的建议 11
4.1制定物流业管理体制,实施优惠政策 11
4.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产业改革 11
4.3引进物流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 11
4.4吸收物流专业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才,优化企业品质和服务 12
5西安物流发展前景展望 13
结 束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物流产业也正逐步打破过去条块分割的局面,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就物流业面临的形势来看,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地位,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业要取得应有的产业地位,只有通过调整市场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转换经营模式和创新驱动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目前,作为整个西部地区枢纽型陆地港口和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建成后将是西部地区现代化物流企业物流信息中心和集聚区,为经济区发展提供现代化增值物流服务。随着西咸一体化进程加快,咸阳空港物流产业园建设总体顺利,将极大完善西安都市圈加工制造业物流基地。如此背景下西安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健康有序良好发展。
1.2研究意义
一方面,大力发展建设西安物流产业,既是西安自觉践行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举措,更是为西安市谋未来、为百姓增福祉的重要使命。西安应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努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迈上新的台阶,着力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新窗口”。本论文对西安市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来对西安市物流发展提出建议,以体现我院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培养理念,促进西安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通过对西安物流发展的研究,深化对物流概念的认识,向需求者提供真实信息,也有利于本地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创业就业的意识。
1.3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对物流发展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其中美国对物流研究最早。Charles V.Trappey, Amy J.C. Trappey, Gilbert Y.P.Lin, W.T.Lee,.TaHui Yang(2012,9)研究发展一个新的特殊经济贸易区(SETZ)物流中心概念和系统框架,采用台湾电力变压器厂家的例子来分析供应链物流流程制造,突出制造企业必须计划全球物流业务可持续的竞争优势[1];Ramazan Kaynak,?pek Ko?o?lu,Ali Ekber Akgün(2013,12)通过对逆向物流面临的障碍和相应的克服模式提供的物流中心进行深入讨论,结合物流理论体系,将物流建设活动纳入中央组织、运营和管理中心,具有很大的创新性[2];张冬云提出现代物流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并介绍了美、日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政府的政策,以及制约两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得出电子物流和绿色物流将是21世纪物流业发展的重大趋势[3];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物流概念,韩国交通运输研究院提出了一种宏观物流成本的统计估算方法,既能有效地反映物流业运行状况,同时也减少了单纯采用专家经验导致的误差[4]。
此外,英国运输研究所通过在发展物流的实践中,对物流方面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地研究并且对其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化科学运输体系。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物流方面的学术理论研究已取得新成果。201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了《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10多项国家有关部委委托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物流学会组织参评论文950篇、课题247个,一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或企业采纳。
在文章《浅析西安物流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杜萌(2012)说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解说西三角经济区、关天水经济区、黄河金三角经济区在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5];魏文波(2009)就陕西省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SWOT分析法,剖析陕西物流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客观评价物流发展环境[6];物流仿真在我国已逐渐显出其重要作用,陈子侠,龚剑虹(2007)在面临物流工程项目发展薄弱,物流信息技术较低的情况下,研究了物流仿真软件的功能特点,同时与国内外典型仿真软件进行对比,分析此物流软件的应用及效果 [7];赵斌(2015)文章立足陕西,探究陕西境内重点七大物流园区的概况和发展现状,总结物流园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其次制定园区评价体系和监管机制,最后加强高级物流人才的引进[8];近几年我国教育培训工作逐渐增强。全国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职高专院校、900多所中职中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30多万人参加了认证培训,20多万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和采购师资格证书[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4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