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2020042820115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关系着一国整体竞争力的大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面临一个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给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钻石模型找出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这对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实施都有重大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研究目的2
2.研究意义2
二、相关文献综述3
(一)国外研究现状3
(二)国内研究现状3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4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且发展前景较好4
(二)中国服务贸易总量较小,且长期处于逆差状态5
(三)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6
四、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6
(一)基于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分析6
(二)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分析 7
(三)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7
(四)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8
1.生产要素 9
2.需求情况9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10
4.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对手 10
5.政府因素 10
6.机遇 10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指导老师 严斌剑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服务作为一种商品逐渐进入了国际贸易的视线,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的推动下服务贸易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这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使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服务贸易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比如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约为84035亿美元,这是1982年的7333亿美元的11.5倍,其增长速度逐渐超过了同时期的货物贸易。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12年达到4706亿美元,这个数字是1982年的107倍,可见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调整,服务贸易己逐渐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服务贸易甚至被一些发达国家作为自身的主导产业。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发展服务贸易,这样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运用相关的国际贸易指标和数据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从而评价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继而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再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找到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对策支持。
2.研究意义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国整体经济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综合竞争力没有跟上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的脚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晚,其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程度仍然较低,而且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之间发展十分不均衡,这也导致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良影响。因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中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并解决他们,必须从各方面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竞争力水平,以及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从中找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各国为了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都逐渐把目光停在了发展服务贸易上,那么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就成了重中之重。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要使其经济发展永葆生机,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显得格外重要。要想使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就是希望能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从中寻找到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及总体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研究工作也就自这个时候幵始,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第一,服务贸易适用理论的问题,这主要是研究服务贸易是否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一般说来有三种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菲克特库迪(G.Feketekuty)认为,服务贸易存在诸多与商品贸易不同的特点,包括:(1)服务贸易是劳动活动和货币的交换,而商品贸易则基本是物品和货币的交换;(2)服务有着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这种性质使得服务不可以储存,而作为商品的货物则是先有生产然后才有消费,同时也是可以储存的;(3)统计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对于服务贸易来说,只有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对其进行统计,而商品贸易则已可以体现在各国的海关方面。由于服务贸易具有无形的性质,这也就意味着比较优势理论不再适用于服务贸易。持相反观点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查理德库伯(RicllardKumpe),他认为,作为一种简单的符合逻辑的思想,比较优势论在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及贸易模式方面是普遍适用的。
更多的学者认为,对比较优势理论做适当的修正后可以使其适用于服务贸易。为了使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迪尔道夫(A.Deardorff)建立了“一种商品、一种服务”的模型,以期运用这个模型来研究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巴格瓦蒂(Bhagwati)建立了一个服务价格国际之间的差异模型,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正是由于价格的差异才使国际间的商品与服务贸易产生。塔克(K.Tucker)、伯格斯(D.F.Burgess)、森德伯格(Sundberg)、萨格瑞(Sagri)等专家学者为了让比较优势适用于服务贸易,都从各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修正。
第二,如何评价一国服务贸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问题:这一时期,巴拉萨(Balassa)提出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提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后,许多专家学者又相继提出了更多的指数来评价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现在各服务贸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基本都在应用这些竞争力的测量指数。如菲利普(PhiliP)等人对保险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保罗(Paul)等人则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第三,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问题:这一时期,国外的学者都希望能够运用实证的方法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如Konan、Maskus、VailAssche等学者分析了服务贸易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Konan&Maskus(2006)利用CGE模型分析了在没有贸易壁垄情况下的服务贸易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这一时期,我国的专家学者开始投入到服务贸易的研究工作中,主要有:
邵关荣、聂淼(2010)运用动态转移份额分析法,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从其研究的结果发现,尽管近些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时间较短,与那些服务贸易发展很久的发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中国仍然属于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群体。同时,研究也发现中国得传统服务行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对于如通信、金融等新兴服务业中国却不具有竞争优势。
杨洁(2011)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并运用相关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进行量化分析,从中发现中国服务贸揚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而且其竞争优势也主要来源于依靠低级生产要素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那些依靠高级生产要素的服务部门几乎没有竞争优势,然后针对这些研究结果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对策。
蒋文(2011)对亚洲主要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比较研究了中国、日本、韩国的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总体上没有竞争力,不同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差异,那么为了中国服务贸易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针对上述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成蓉、程惠芳(2011)对于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进行了分析,对其中两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与印度的服务贸易有很大程度的互补性,那么为了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强两国服务贸易之间的合作成了当务之急,这对于双方的贸易利益都是有利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关系着一国整体竞争力的大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面临一个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给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钻石模型找出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这对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实施都有重大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研究目的2
2.研究意义2
二、相关文献综述3
(一)国外研究现状3
(二)国内研究现状3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4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且发展前景较好4
(二)中国服务贸易总量较小,且长期处于逆差状态5
(三)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6
四、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6
(一)基于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分析6
(二)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分析 7
(三)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7
(四)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8
1.生产要素 9
2.需求情况9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10
4.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对手 10
5.政府因素 10
6.机遇 10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指导老师 严斌剑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服务作为一种商品逐渐进入了国际贸易的视线,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的推动下服务贸易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这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使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服务贸易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比如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约为84035亿美元,这是1982年的7333亿美元的11.5倍,其增长速度逐渐超过了同时期的货物贸易。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12年达到4706亿美元,这个数字是1982年的107倍,可见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调整,服务贸易己逐渐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服务贸易甚至被一些发达国家作为自身的主导产业。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发展服务贸易,这样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运用相关的国际贸易指标和数据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从而评价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继而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再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找到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对策支持。
2.研究意义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国整体经济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综合竞争力没有跟上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的脚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晚,其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程度仍然较低,而且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之间发展十分不均衡,这也导致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良影响。因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中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并解决他们,必须从各方面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竞争力水平,以及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从中找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各国为了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都逐渐把目光停在了发展服务贸易上,那么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就成了重中之重。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要使其经济发展永葆生机,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显得格外重要。要想使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就是希望能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从中寻找到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及总体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研究工作也就自这个时候幵始,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第一,服务贸易适用理论的问题,这主要是研究服务贸易是否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一般说来有三种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菲克特库迪(G.Feketekuty)认为,服务贸易存在诸多与商品贸易不同的特点,包括:(1)服务贸易是劳动活动和货币的交换,而商品贸易则基本是物品和货币的交换;(2)服务有着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这种性质使得服务不可以储存,而作为商品的货物则是先有生产然后才有消费,同时也是可以储存的;(3)统计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对于服务贸易来说,只有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对其进行统计,而商品贸易则已可以体现在各国的海关方面。由于服务贸易具有无形的性质,这也就意味着比较优势理论不再适用于服务贸易。持相反观点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查理德库伯(RicllardKumpe),他认为,作为一种简单的符合逻辑的思想,比较优势论在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及贸易模式方面是普遍适用的。
更多的学者认为,对比较优势理论做适当的修正后可以使其适用于服务贸易。为了使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迪尔道夫(A.Deardorff)建立了“一种商品、一种服务”的模型,以期运用这个模型来研究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巴格瓦蒂(Bhagwati)建立了一个服务价格国际之间的差异模型,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正是由于价格的差异才使国际间的商品与服务贸易产生。塔克(K.Tucker)、伯格斯(D.F.Burgess)、森德伯格(Sundberg)、萨格瑞(Sagri)等专家学者为了让比较优势适用于服务贸易,都从各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修正。
第二,如何评价一国服务贸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问题:这一时期,巴拉萨(Balassa)提出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提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后,许多专家学者又相继提出了更多的指数来评价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现在各服务贸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基本都在应用这些竞争力的测量指数。如菲利普(PhiliP)等人对保险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保罗(Paul)等人则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第三,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问题:这一时期,国外的学者都希望能够运用实证的方法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如Konan、Maskus、VailAssche等学者分析了服务贸易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Konan&Maskus(2006)利用CGE模型分析了在没有贸易壁垄情况下的服务贸易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这一时期,我国的专家学者开始投入到服务贸易的研究工作中,主要有:
邵关荣、聂淼(2010)运用动态转移份额分析法,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从其研究的结果发现,尽管近些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时间较短,与那些服务贸易发展很久的发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中国仍然属于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群体。同时,研究也发现中国得传统服务行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对于如通信、金融等新兴服务业中国却不具有竞争优势。
杨洁(2011)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并运用相关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进行量化分析,从中发现中国服务贸揚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而且其竞争优势也主要来源于依靠低级生产要素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那些依靠高级生产要素的服务部门几乎没有竞争优势,然后针对这些研究结果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对策。
蒋文(2011)对亚洲主要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比较研究了中国、日本、韩国的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总体上没有竞争力,不同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差异,那么为了中国服务贸易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针对上述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成蓉、程惠芳(2011)对于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进行了分析,对其中两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与印度的服务贸易有很大程度的互补性,那么为了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强两国服务贸易之间的合作成了当务之急,这对于双方的贸易利益都是有利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