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服务业内部结构比较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
2.1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1
2.2 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4
2.3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趋势 8
3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比较研究 9
3.1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产值比重分布差异 9
3.2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布差异 10
3.3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各层次劳动生产率差异 11
3.4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专业化水平差异 12
4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3
4.1 经济发展水平 13
4.2 工业化水平 14
4.3 信息化水平 15
4.4 城市化水平 15
4.5 市场化水平 15
4.6 国际化影响因素 16
5 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6
5.1 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 16
5.2 保持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 17
5.3 提升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水平 17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服务业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国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迅猛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多数国家服务业吸收就业人数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总和。“服务型经济社会”已经名副其实,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也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和最主要推动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其内部结构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产业是否结构合理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区,该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也处于全国前列,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改革开放至今,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无论从产值还是就业方面看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行业,然而其服务业的发展却过分依赖生活消费型服务业,服务业内部结构状况还待着力研究。作为中国经济领头羊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因此,研究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特点,及其内部结构产值、就业的分析,着重研究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并对促进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2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服务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成效。无论从近年的地区产值还是就业结构来看,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都日趋高级化,服务业正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吸收就业的能力等方面,我们可以对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1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服务业最早是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大都历史悠久,如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批发零售等,现大致将此类服务业划为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现将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房地产、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教育、文化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等划为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是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环节。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新兴服务业,是随着人们收入和需求不断提高而必然出现的客观趋势和要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城市产业层次、功能强弱和中心地位的重要标志。长三角地区尤其是其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1.1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产值变化比较
数据来源:自《长三角年鉴2013》整理获得
图1 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趋势
近十多年来,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明显的。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较为单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在2008年之后下降幅度趋于平缓,保持在5%以下。产值比重变化最不稳定的是第二产业,2001年到2006年是一个明显的上升期,之后则不断下降,到2012年降至48%。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37.7%到2012年的47.2%,占比直追第二产业。1998年长三角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为16053.66亿元,逐年稳步增长,到2012年上升为108905.3亿元,增长了6.78倍,而从1998年到2012年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从1730.3亿元增长到5213.9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从8278.94亿元增长到52293.0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从6044.43亿元增长到51398.26亿元,分别增长了3倍、6.32倍和8.5倍,可见第三产业产值变化最大。其中,从1998年到2002年,第三产业产值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占长三角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从31.7%增长到41.7%。2002年到2004年,第三产业呈现下降趋势,产值占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而从2004年到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从40%迅速增长至47.2%,其产值接近长三角地区总产值的一半。
2.1.2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就业情况比较
数据来源: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1999年-2013年统计年鉴整理获得
图2 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趋势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从图2的数据看,2002年是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分水岭。1998年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40.30%,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高74和135个百分点,到2002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已被第二产业追上。1998年到2002年,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从32.9%上升到35%,上升了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26.8%上升到31.6%,上升了4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略大于第二产业。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09年到2010年有一个较快的冲刺,从43.9%上升到47%,一年中上升了3.1个百分点,之后则开始回落,而第三产业在2009年到2010年内上升了2.2个百分点,总体上紧随第二产业的脚步,但上升幅度略小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十五年间从1998年的40.3%下降到2012年的16.3%,幅度很大,下降了一倍有余,比2012年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少29.2个百分点。
2.1.3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特征
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随着地区产值年增加值的增长,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显著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较为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是地区生产总值的37.7%,为6044.43亿元。到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增加了8倍有余,为51398.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一半。同时,在1998年到2012年间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年增产值增长了3倍,第二产业增长了6倍,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了8倍,增长幅度最大。2012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48.0:47.2第一产业比重比2011年增加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1998年减少了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1998增加了3.3个百分点。从1998年到2012年,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在稳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与2012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相比,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而长三角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7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产值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目前,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二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日益提高。201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7.2%,比1998年的37.65%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十五年间,第一产业比重缓慢下降,2012年比1998年下降了6.1个百分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