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与能源资源的双重约束及化解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经济增长 1
2.2 消费需求 2
2.3 能源资源 2
3 发展现状 3
3.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3
3.2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5
3.3 我国能源资源现状 6
4 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约束、能源资源约束的形成机理 7
5 消费需求约束经济增长 8
5.1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原因 9
5.2 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0
6 能源资源约束经济增长 12
6.1 我国能源资源消费情况分析 12
6.2 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 13
6.3 能源资源约束经济增长 13
7 消费需求与能源资源对GDP约束的计量分析 15
8 双重约束的化解 17
8.1 逐步提高城乡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17
8.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8
8.3 多方位构建化解能源资源约束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是快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1]。其中,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扩大居民消费增长对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增长总体呈现缓慢的状态,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逐步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正确引导消费,带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续、稳定、快速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对于能源资源的消费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加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使得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政府、企业以及广大消费群体对于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解决我国能源资源供需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科学的分析能源供需发展趋势及结构变化,综合的研究区域能源供需发展的合理性,提出能源供需优化建议,推进能源供需可持续、绿色、高效发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也可以反映经济实力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测量,世界各国一般采用GDP来测度。由于不同时间段内价格变动将会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测度,为反应实际的经济增长,应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和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由生产率的提高来驱动,即使用相同的土地、能源、人力资源和其它生产要素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如工业革命中化石能源取代人力、畜力就极大的提升了生产率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古典经济学中,亚当?斯密提出经济增长主要由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线”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的增大导致的。大卫?李嘉图提出报酬递减规律,支持经济增长最终将趋于停止达到所谓的“停滞状态”,并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3]。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人口增长、资源消耗、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中,罗伯特?索罗和斯旺等人的理论模型指出从长远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绝对因素不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而是技术进步[3]。二十世纪9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增长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根源。新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外部力量的作用,强调对科研、专业化、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新增长理论通过将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要素收益递增假设,认为技术不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外生东西,而是人类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投资的产物,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增长,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在长期内可以单独递增。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
2.2 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当商品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时,消费者的消费领域比较狭窄,消费的内容很不丰富,满足程度也受到很大限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其满足程度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商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市场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doc/5340246.html>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消费需求的指标为按支出法计算的GDP中的最终消费,其中包括居民消费 和政府消费 两个部分。
2.3 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是指自然界赋存的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转换运动过程。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时刻都进行着能量的转化和传递,从而满足了人类对热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能量的直接需要,以及构成了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能源资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资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资源消费 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
世界能源委员会根据能源资源是否可以短期再生或者补充,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被归类为可再生能源;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资源被归类为非再生能源资源。
第三阶段,服务业消费品为主导。消费结构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休闲与文化、教育及饭店和旅馆类等服务业消费品占比不断上升,此阶段是第二阶段末期的延续。当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达到“饱和”后,居民消费对服务业消费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但与工业部门相比,服务业部门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本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应较低。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经济增长 1
2.2 消费需求 2
2.3 能源资源 2
3 发展现状 3
3.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3
3.2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5
3.3 我国能源资源现状 6
4 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约束、能源资源约束的形成机理 7
5 消费需求约束经济增长 8
5.1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原因 9
5.2 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0
6 能源资源约束经济增长 12
6.1 我国能源资源消费情况分析 12
6.2 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 13
6.3 能源资源约束经济增长 13
7 消费需求与能源资源对GDP约束的计量分析 15
8 双重约束的化解 17
8.1 逐步提高城乡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17
8.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8
8.3 多方位构建化解能源资源约束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是快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1]。其中,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扩大居民消费增长对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增长总体呈现缓慢的状态,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逐步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正确引导消费,带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续、稳定、快速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对于能源资源的消费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加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使得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政府、企业以及广大消费群体对于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解决我国能源资源供需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科学的分析能源供需发展趋势及结构变化,综合的研究区域能源供需发展的合理性,提出能源供需优化建议,推进能源供需可持续、绿色、高效发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也可以反映经济实力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测量,世界各国一般采用GDP来测度。由于不同时间段内价格变动将会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测度,为反应实际的经济增长,应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和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由生产率的提高来驱动,即使用相同的土地、能源、人力资源和其它生产要素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如工业革命中化石能源取代人力、畜力就极大的提升了生产率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古典经济学中,亚当?斯密提出经济增长主要由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线”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的增大导致的。大卫?李嘉图提出报酬递减规律,支持经济增长最终将趋于停止达到所谓的“停滞状态”,并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3]。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人口增长、资源消耗、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中,罗伯特?索罗和斯旺等人的理论模型指出从长远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绝对因素不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而是技术进步[3]。二十世纪9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增长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根源。新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外部力量的作用,强调对科研、专业化、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新增长理论通过将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要素收益递增假设,认为技术不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外生东西,而是人类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投资的产物,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增长,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在长期内可以单独递增。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
2.2 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当商品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时,消费者的消费领域比较狭窄,消费的内容很不丰富,满足程度也受到很大限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其满足程度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商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市场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
doc/5340246.html>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消费需求的指标为按支出法计算的GDP
2.3 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是指自然界赋存的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转换运动过程。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时刻都进行着能量的转化和传递,从而满足了人类对热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能量的直接需要,以及构成了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能源资源消费
世界能源委员会根据能源资源是否可以短期再生或者补充,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被归类为可再生能源;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资源被归类为非再生能源资源。
第三阶段,服务业消费品为主导。消费结构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休闲与文化、教育及饭店和旅馆类等服务业消费品占比不断上升,此阶段是第二阶段末期的延续。当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达到“饱和”后,居民消费对服务业消费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但与工业部门相比,服务业部门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本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应较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