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发展对苏北地区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物流产业概述1
3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与物流产业现状2
3.1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现状2
3.2 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4
4 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6
4.1 苏北地区物流产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6
4.2 淮安物流产业与对外贸易分析7
4.3 物流产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11
5 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13
5.1 物流业税负较重13
5.2 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相关装备落后13
5.3 物流信息传递途径不通畅13
5.4 物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14
5.5 物流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14
6 加快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增长14
6.1 加强法制化建设,规范业务操作14
6.2 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物流业的高科技装备15
6.6 加强苏北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15
6.4 要改善物流管理技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15
6.5 提高水平,向第三方物流转型15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图1 2006年~2012年苏北五市进出口总额对比3
图2 2006年~2012年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总额5
图3 2007年~2012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公路货运量与进出口发展情况7
图4 2007年~2012年淮安市外贸物流与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10
图5 2006年~2012年淮安市货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 11
表1 苏北地区重点物流项目一览表5
表2 2006年~2012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公路货运量与进出口情况表6
表3 “十一五”末淮安对外贸易分县区情况统计表8
表4 2006年~2012年淮安市外贸物流生成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情况表10
表5 2006年~2012年淮安市货运量与货物情况表11
1 引言
随着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发展正在向服务领域靠近,物流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壮大起来的。作为生产服务业和连接贸易交往的纽带,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不仅为国民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而且是实现贸易大国、贸易强国的重要保障,被誉为外贸升值的“第三利润源”[1]。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物流产业发展相关的规划,使物流产业成为提高国际贸易发展的新途径。“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物流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江苏省的国际贸易水平。目前,江苏省将大力发展地区间的物流产业,尤其是较苏北苏中稍落后的苏北地区。此期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大力发展,改善了苏北的贸易环境,优化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进出口贸易的数量和质量,为苏北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对苏北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做到推进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苏北地区的经济繁荣。
2 物流产业概述
物流包括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物”即实物、物质资料;“流”即物理性移动; “物流”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的社会需要所安排的物质资料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流通转移[2]。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数量增多,物流对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历经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以及外延也不断丰富和扩大。传统物流是以产品的运输、搬运、储存等业务为基础的,是将供方提供的产品转移到需方而进行的实物流通过程。社会分工以及生产力的进步受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生产基地同消费市场之间出现分隔,克服了生产至消费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产品的流通。
现代物流既包括实物的流通,又包括信息流、服务流的传递[3],是依托科学管理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按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将物质以及信息资料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进行转移,最大限度能实现客户要求,体现出商品价值。物流产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以及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的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不同是融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物流运作流程,大大提高了物流自动化水平[4]。与传统物流相比而言,现代物流在功能要素方面不断完善。不仅包括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功能,还增加了信息处理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流通加工、包装环节,并将各个分散要素集成整合,形成系统[1]。此外,物流产业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行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一方面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
3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与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3.1.1 区位特点
苏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济区包括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5市,下辖40个县(市、 区)。苏北5市东临黄海,西枕大运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南接长江三角洲,是沿海经济带与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腹地和发展空间。随着便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将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国内重要城市的时空距离,不仅有利于区域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同时还将更多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接受国际资源、产业、技术、信息等辐射和转移,苏北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5]。
3.1.2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现状
“十一五”期间,苏北地区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突出表现在对外贸易整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出口质量迅速提高。随着江苏省苏北计划的实施,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苏北国际贸易发展良好,2012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91.12亿美元,增长了24.5%。出口产品种类齐全,主要有服装纺织、机械制造、能源化工、汽车及零件配件、电子电器等。出口遍及美国、韩国、日本、德国、台湾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发挥苏北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提升苏北贸易竞争力。
3.1.3 苏北五市地区进出口总额对比
徐州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4个特大城市和3大城市核心城市之一,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备[6],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2006徐州实现进出口总额18.53亿美元,在苏北五市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连云港。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为41.61亿美元,是2006年的2.25倍,进出口总额依然居于苏北第二。2012年底,实现进出口总额为83.27亿美元,是“十二五”开始时的2倍,是“十一五”开始时的4.5倍。此时,徐州的进出口总额超过连云港,居于苏北之首。
连云港市综合交通体系发达,新亚欧大陆桥和同三、连霍、连临高速公路共同构建了向西、向南和向北的对外主通道,连云港港口与世界154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关系[7]。2006年,连云港实现进出口总额为27.26亿美元,在苏北五市中暂居第一。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为50.72亿美元,是2006年的1.86倍,进出口总额仍然居于苏北首位。2012年实现进出口80.02亿美元,是“十二五”开始时的1.58倍,是“十一五”开始时的2.94倍,在苏北五市中暂居第二。
1 引言1
2 物流产业概述1
3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与物流产业现状2
3.1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现状2
3.2 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4
4 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6
4.1 苏北地区物流产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6
4.2 淮安物流产业与对外贸易分析7
4.3 物流产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11
5 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13
5.1 物流业税负较重13
5.2 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相关装备落后13
5.3 物流信息传递途径不通畅13
5.4 物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14
5.5 物流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14
6 加快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增长14
6.1 加强法制化建设,规范业务操作14
6.2 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物流业的高科技装备15
6.6 加强苏北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15
6.4 要改善物流管理技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15
6.5 提高水平,向第三方物流转型15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图1 2006年~2012年苏北五市进出口总额对比3
图2 2006年~2012年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总额5
图3 2007年~2012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公路货运量与进出口发展情况7
图4 2007年~2012年淮安市外贸物流与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10
图5 2006年~2012年淮安市货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 11
表1 苏北地区重点物流项目一览表5
表2 2006年~2012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公路货运量与进出口情况表6
表3 “十一五”末淮安对外贸易分县区情况统计表8
表4 2006年~2012年淮安市外贸物流生成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情况表10
表5 2006年~2012年淮安市货运量与货物情况表11
1 引言
随着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发展正在向服务领域靠近,物流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壮大起来的。作为生产服务业和连接贸易交往的纽带,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不仅为国民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而且是实现贸易大国、贸易强国的重要保障,被誉为外贸升值的“第三利润源”[1]。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物流产业发展相关的规划,使物流产业成为提高国际贸易发展的新途径。“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物流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江苏省的国际贸易水平。目前,江苏省将大力发展地区间的物流产业,尤其是较苏北苏中稍落后的苏北地区。此期间,苏北地区物流产业大力发展,改善了苏北的贸易环境,优化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进出口贸易的数量和质量,为苏北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对苏北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做到推进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苏北地区的经济繁荣。
2 物流产业概述
物流包括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物”即实物、物质资料;“流”即物理性移动; “物流”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的社会需要所安排的物质资料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流通转移[2]。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数量增多,物流对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历经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以及外延也不断丰富和扩大。传统物流是以产品的运输、搬运、储存等业务为基础的,是将供方提供的产品转移到需方而进行的实物流通过程。社会分工以及生产力的进步受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生产基地同消费市场之间出现分隔,克服了生产至消费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产品的流通。
现代物流既包括实物的流通,又包括信息流、服务流的传递[3],是依托科学管理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按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将物质以及信息资料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进行转移,最大限度能实现客户要求,体现出商品价值。物流产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以及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的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不同是融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物流运作流程,大大提高了物流自动化水平[4]。与传统物流相比而言,现代物流在功能要素方面不断完善。不仅包括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功能,还增加了信息处理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流通加工、包装环节,并将各个分散要素集成整合,形成系统[1]。此外,物流产业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行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一方面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
3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与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3.1.1 区位特点
苏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济区包括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5市,下辖40个县(市、 区)。苏北5市东临黄海,西枕大运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南接长江三角洲,是沿海经济带与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腹地和发展空间。随着便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将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国内重要城市的时空距离,不仅有利于区域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同时还将更多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接受国际资源、产业、技术、信息等辐射和转移,苏北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5]。
3.1.2 苏北地区国际贸易现状
“十一五”期间,苏北地区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突出表现在对外贸易整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出口质量迅速提高。随着江苏省苏北计划的实施,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苏北国际贸易发展良好,2012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91.12亿美元,增长了24.5%。出口产品种类齐全,主要有服装纺织、机械制造、能源化工、汽车及零件配件、电子电器等。出口遍及美国、韩国、日本、德国、台湾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发挥苏北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提升苏北贸易竞争力。
3.1.3 苏北五市地区进出口总额对比
徐州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4个特大城市和3大城市核心城市之一,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备[6],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2006徐州实现进出口总额18.53亿美元,在苏北五市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连云港。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为41.61亿美元,是2006年的2.25倍,进出口总额依然居于苏北第二。2012年底,实现进出口总额为83.27亿美元,是“十二五”开始时的2倍,是“十一五”开始时的4.5倍。此时,徐州的进出口总额超过连云港,居于苏北之首。
连云港市综合交通体系发达,新亚欧大陆桥和同三、连霍、连临高速公路共同构建了向西、向南和向北的对外主通道,连云港港口与世界154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关系[7]。2006年,连云港实现进出口总额为27.26亿美元,在苏北五市中暂居第一。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为50.72亿美元,是2006年的1.86倍,进出口总额仍然居于苏北首位。2012年实现进出口80.02亿美元,是“十二五”开始时的1.58倍,是“十一五”开始时的2.94倍,在苏北五市中暂居第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