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贫困是国际上众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我国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解决的难题。2017年,党中央指出,必须动用一切力量战胜脱贫攻坚,毫不动摇地进行精准扶贫以及精准脱贫,强调农村金融是精准扶贫战略中必不可少组成部分。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金融致力于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严格要求将新增加的金融资金和服务优先提供给深度贫困地区,激发我国农业金融扶贫模式创新与发展。本文从金融扶贫等基础理论出发,阐述其特点及国内实施情况,对比分析了我国金融支农面临的问题,发现了扶贫资金投放精准度不够、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农村金融保险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推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需扩大有效信贷需求,优化金融服务,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使金融扶贫政策可以开展实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目 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3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3
2.农村金融扶贫相关内容概述 5
2.1金融扶贫的定义 5
2.2农村金融扶贫部分特点 5
2.3农村金融扶贫相关理论 6
2.3.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6
2.3.2金融排斥理论 7
3.农村金融扶贫的问题研究 8
3.1农村金融扶贫概述 8
3.2 农村金融扶贫问题分析 9
3.2.1扶贫资金流失严重,发放贷款精准度不高 9
3.2.2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改善 10
3.2.3农村金融扶贫科技水平较低 11
3.2.4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保险发展落后 12
4.农村金融扶贫对策研究 14
4.1不断增加金融支农资源 14
4.2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教育 15
4.3优化金融扶贫方式,推广金融科技 16
4.4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17
结 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中国长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和政府已经连续多年发布以其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有关农村金融的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2018年指出不断拓展投资和融资渠道,强化振兴乡村的重要性;2019年进一步指出农业农村这两项作为财政优先保障以及金融优先服务领域,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
贫困的典型特征是需要满足状态低于一般正常水平。然而现在对于贫困的理解,更是一种涉及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匮乏的综合反映。中国农村人口基数众多,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具体内容如下:
/
合理利用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是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题中之义。通过国家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持,合理地安排整顿工作人员,制定精密准确的工作计划,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将发放扶贫资金精确到精准识别的个人手中 ,以便农户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产经营模式,提高收入,从根源上解决农村贫穷的问题。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解决农村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减缓扶贫方面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仍然面临突出的“短板”,当务之急是深入地反思传统的金融扶贫模式,对金融扶贫项目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改进农村贫困户收入的来源构成。
对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扶贫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金融扶贫的现状,结合研究所得结果及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点带面,不断进行调整改善,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根据金融扶贫,金融排斥理论等合理的概念为农村金融扶贫的相关研究提供认识基础;以农村金融扶贫为研究方向,提出促进农村居民多方面获得收入,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用新的视角构建农村金融扶贫的运行机制。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休.帕特里克(1996)概括出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模式称为“需求追随”,另外一种模式是“供给领先”,这两种模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2005年联合国小额贷款年首次提及“普惠金融”的概念,它强调建立一个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均包含在内的金融体系
Jeremy和M.Sanchez(2013)发现不断加强金融机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得出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苏克德夫和吉塔(2014)认为由于低收益的业务、不发达的通讯信息设施、简单的产品服务等原因,金融机构难以或者不愿去帮助农村贫困户,解决方案是执行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满足贫困户不同的需求,减少贫困人数。
Bmhn&Love (2014)认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金融可得性有助于贫困减缓。Abate G T、Rashid S和Borzaga C(2016)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农民和金融机构共同合理利用技术,不断增加农业产量,增加农村的收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格莱珉银行用实践证明了银行是可以为穷人提供无抵押贷款,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孟加拉国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需求。
由于我国国情不同,与其他国家在金融扶贫政策还有措施上还存在着差别,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理论与政策实行的创新起到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1.3.2国内研究综述
针对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研究,国内的许多学者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索。
周立(2007)认为金融机构分支网点不能完全覆盖到农村是因为农民缺乏可靠的抵押物品,大型金融机构对农民自身信贷情况无法了解详细还有金融业务运营成本普遍较高。
孔祥建(2011)金融服务的创新需要良好的征信环境,但是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农户收入低,缺乏有效的抵押品。
杨道田(2015)指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着漏洞,不能采取原来满天撒花的形式扶贫,而是要解决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问题,另外,政府要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指定的帮扶人员对口帮扶,真正做到一对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