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的实证分析
摘要:股指期货,是股票期货市场的一种标准化期货的金融产品,它的标的物是股价期货;交易流程,两个交易方,约定一个既定时间,遵照先前确定的股价指数,进行买卖标的指数,交合约交易后直接通过现金结算来结束交易。在股票市场中,股指期货最大的功能就是套期保值的,并且效果显著,股指期货这种金融产品也就被广泛应用来规避现货市场风险。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自成功推出股指期货后,市场运行效率得到长足提高,资本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效果,结合参数定性分析套期保值的效果。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基本理论3
(一)股指期货及其套期保值简介3
(二)我国套期保值的运用3
1.我国套期保值的操作方法4
2.套期保值的效果简介4
四、实证分析套期保值效果4
(一)数据来源4
(二)我国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
1.数据处理5
2.描述分析5
(二)基于回归模型,分析套期保值效果6
1.实证分析6
2.实证结果分析套期保值效果7
五、结论与建议8
(一)结论8
(二)建议8
六、致谢9
参考文献9
我国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算起,其在中国期货金融市场已经活跃超过五年的时间。股指期货是一种依赖于股票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在资本运作、整合和规避、调整风险的功能被投资人越来越来认可,其交易量越来越大,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衍生产品。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是以股票指数为基础、以现金进行交割的期货合约,它的价格是以具有权威性的股票指数的“点”来表示的。
在股票市场中,股指期货的推出就是为了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的保值。具体操作是,在股指期货市场做一个与现货市场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反的操作。对于投资者而言,分散投资的风险是保护自己资产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形下,在股票市场中也仅仅只可减弱非系统风险,处理市场中的系统风险便是个不小的麻烦。但股指期货推出后,通过进行套期保值这个工具,投资者进行多线操作,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股指期货的推出,直接给投资者交易提供了套期保值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不仅提高了市场的灵活性,提升了金融市场投资的避险效果。股指期货的推出,直接给投资者交易提供了套期保值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不仅提高了市场的灵活性,提升了金融市场投资的避险效果。这种就是为了投资者能够在现货市场获得稳定收益而不担心系统风险的影响。2010年4月,中国第一批挂牌出沪深300股票指数合约,一共有4种不同品种;该合约推出后,金融市场首次出现双边交易的市场机制,A股市场也自此开启一个做空的新局面。市场中,很多投资者人士以及金融学家,更是开始研究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然后引申到套期保值带来的投机等行为的后果,并针对金融投资开始给出更有效的投资策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完成低风险利率的套期保值。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所以本文选择股指期货的效果来进行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以沪深300指数股指现货及期货近两年来的交易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通用的模型计算分析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比较理性的看待现在我国现在的股指期货的功能。于是,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的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以时间为序列,结合两个市场的价格,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模型实证分析,透过多年来市场的规律,具体分析套期保值的积极效果和潜在的风险,并且结合实证结论,给市场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参考做法。最后希望,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有更好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从股指期货的诞生看,股指期货核心作用是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进行规避投资中的风险。1982年2月24日,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在美国诞生以来,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国内外学者和经济学家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的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旨在发现较好与市场进行对接。
国外文献综述
在1960年,Working首次提出利用现货期货价格的基差风险作为分析指标,根据其数据特征,研究分析套期保值的效果。
在1960年的时候,美国的两位学者Johnson和Stein第一次尝试运用资本为主,结合管理组织的方法,并参考先前已有的理论,做了大量的实验,很系统的开始研究分析期货套期保值的效果,自此,开启了研究套期保值有效性的学术先河,于是,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研究逐步开始被广泛讨论。
后来,John?CHull经过论证,当有效性测度数据指标不同,那么评估出的套期保值有效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之前较为认可的HBS和Lindahl测度方法具有较大的不合理之处。然后提出了就目前而言,最优套期比和套期保值有效性之间存在差别:最优套期比目标是风险最小化,论证需要事先估计好结果,;套期保值有效性一定比较了组合的收益和风险之后,根据实际研究的出结果,其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则属于事后评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套期保值的效果研究得到长足进步。欧洲的一些金融分析人士,经过很多次的论证后指出,之前的研究中存在漏洞。在操作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实证模型之前,都没有去考虑现货与期货之间到底存不存在协整关系,这样后面研究的模型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该论点的提出,直接将套期保值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更加科学的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时间推移在模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大家增加研究两个价格间的长期关系。
1998年,ARCH模型由Ceccii建立,该模型较好得减少了异方差对实证分析理论研究的影响。接下来,Ceccii联合众多金融学家,通过以美国国债市场为载体开始了一系列复杂的套期保值的研究工作,最终论证出套期保值期限的时间长短对效果存在重大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套期保值的期限较长,效果就越好。
2002年,Lien,Tse?YK和Albert?KC三位学者首次提出,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分析了套期保值效率,并且认定该指标也是评价套期保值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该指标的表现形式是:选取参与套期保值的投资组合的作为一个因素,而未参与套期保值的投资作为另一个因素,建立一个包含二者的投资组合,然后进行方差变化率的模型构建,更加贴切的模拟市场,这样那我们就可以在利用不同的模型去估计套期保值的效果,直接进行比较综合性研究。
(二)国内文献综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基本理论3
(一)股指期货及其套期保值简介3
(二)我国套期保值的运用3
1.我国套期保值的操作方法4
2.套期保值的效果简介4
四、实证分析套期保值效果4
(一)数据来源4
(二)我国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
1.数据处理5
2.描述分析5
(二)基于回归模型,分析套期保值效果6
1.实证分析6
2.实证结果分析套期保值效果7
五、结论与建议8
(一)结论8
(二)建议8
六、致谢9
参考文献9
我国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算起,其在中国期货金融市场已经活跃超过五年的时间。股指期货是一种依赖于股票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在资本运作、整合和规避、调整风险的功能被投资人越来越来认可,其交易量越来越大,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衍生产品。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是以股票指数为基础、以现金进行交割的期货合约,它的价格是以具有权威性的股票指数的“点”来表示的。
在股票市场中,股指期货的推出就是为了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的保值。具体操作是,在股指期货市场做一个与现货市场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反的操作。对于投资者而言,分散投资的风险是保护自己资产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形下,在股票市场中也仅仅只可减弱非系统风险,处理市场中的系统风险便是个不小的麻烦。但股指期货推出后,通过进行套期保值这个工具,投资者进行多线操作,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股指期货的推出,直接给投资者交易提供了套期保值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不仅提高了市场的灵活性,提升了金融市场投资的避险效果。股指期货的推出,直接给投资者交易提供了套期保值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不仅提高了市场的灵活性,提升了金融市场投资的避险效果。这种就是为了投资者能够在现货市场获得稳定收益而不担心系统风险的影响。2010年4月,中国第一批挂牌出沪深300股票指数合约,一共有4种不同品种;该合约推出后,金融市场首次出现双边交易的市场机制,A股市场也自此开启一个做空的新局面。市场中,很多投资者人士以及金融学家,更是开始研究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然后引申到套期保值带来的投机等行为的后果,并针对金融投资开始给出更有效的投资策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完成低风险利率的套期保值。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所以本文选择股指期货的效果来进行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以沪深300指数股指现货及期货近两年来的交易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通用的模型计算分析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比较理性的看待现在我国现在的股指期货的功能。于是,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的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以时间为序列,结合两个市场的价格,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模型实证分析,透过多年来市场的规律,具体分析套期保值的积极效果和潜在的风险,并且结合实证结论,给市场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参考做法。最后希望,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有更好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从股指期货的诞生看,股指期货核心作用是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进行规避投资中的风险。1982年2月24日,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在美国诞生以来,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国内外学者和经济学家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的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旨在发现较好与市场进行对接。
国外文献综述
在1960年,Working首次提出利用现货期货价格的基差风险作为分析指标,根据其数据特征,研究分析套期保值的效果。
在1960年的时候,美国的两位学者Johnson和Stein第一次尝试运用资本为主,结合管理组织的方法,并参考先前已有的理论,做了大量的实验,很系统的开始研究分析期货套期保值的效果,自此,开启了研究套期保值有效性的学术先河,于是,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研究逐步开始被广泛讨论。
后来,John?CHull经过论证,当有效性测度数据指标不同,那么评估出的套期保值有效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之前较为认可的HBS和Lindahl测度方法具有较大的不合理之处。然后提出了就目前而言,最优套期比和套期保值有效性之间存在差别:最优套期比目标是风险最小化,论证需要事先估计好结果,;套期保值有效性一定比较了组合的收益和风险之后,根据实际研究的出结果,其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则属于事后评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套期保值的效果研究得到长足进步。欧洲的一些金融分析人士,经过很多次的论证后指出,之前的研究中存在漏洞。在操作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实证模型之前,都没有去考虑现货与期货之间到底存不存在协整关系,这样后面研究的模型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该论点的提出,直接将套期保值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更加科学的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时间推移在模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大家增加研究两个价格间的长期关系。
1998年,ARCH模型由Ceccii建立,该模型较好得减少了异方差对实证分析理论研究的影响。接下来,Ceccii联合众多金融学家,通过以美国国债市场为载体开始了一系列复杂的套期保值的研究工作,最终论证出套期保值期限的时间长短对效果存在重大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套期保值的期限较长,效果就越好。
2002年,Lien,Tse?YK和Albert?KC三位学者首次提出,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分析了套期保值效率,并且认定该指标也是评价套期保值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该指标的表现形式是:选取参与套期保值的投资组合的作为一个因素,而未参与套期保值的投资作为另一个因素,建立一个包含二者的投资组合,然后进行方差变化率的模型构建,更加贴切的模拟市场,这样那我们就可以在利用不同的模型去估计套期保值的效果,直接进行比较综合性研究。
(二)国内文献综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