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自全国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在各省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民间融资的规范化,满足区县经济的融资需求,推进金融创新,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至今,也呈现出地区性发展差异,经济发达或准入门槛低的地区发展较快。本文基于中央银行2010-2013年公布的分地区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全国各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以及呈现出的差异化特征进行比较,指出引起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滞后的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提出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地区差异的主要特征 4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5
(二)地域分布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 5
(三)地区间监管体制不同 5
(四)服务对象存在差异 5
(五)各地区政策扶持制度存在差别 6
四、小额贷款公司地区差异成因的实证分析 6
(一)指标设置和变量界定 6
(二)建立模型与检验 7
1. Hausman检验 7
2.随机效应模型 7
五、结论与建议 8
(一)研究结论 8
(二)对策建议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小额信贷起源于1970年代的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旨在面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扶贫减贫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金融工具。小额信贷设立的初衷是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介于民间借贷资本与正规金融之间,可以有效地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发挥着民间资金的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借贷风险。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方式,是对现有正规金融的补充,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农业、农村提供服务,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良性竞争。
自全国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在各个省市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能够起到规范民间融资的作用,为区县经济的提供融资。小额贷款公司拥有灵活、便捷的放贷功能,满足了小范围、小规模的区域性基层金融需求,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在紧缩的经济周期中,资金成本增加,社会层面的货币供求失衡,在这种紧缩性的经济环境中,小额贷款公司得以发展;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出台也促进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
但小额贷款公司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监管,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其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难以解决,加上小额贷款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增加了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性。“只存不贷”的发展模式使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发展受到制约,而且政府对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相应的优惠政策也比较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至今,呈现出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经济发达或准入门槛低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较快。因此,要使小额贷款公司合理健康发展,使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善金融体系,就要从监管、业务创新、政策支持角度出台相关政策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文献综述
小额信贷起源于孟加拉国,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Grameen),提倡贷款应成为一种人权,要建立一个普惠式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借款者的收入且改善借款者的生活。有关学者在对象巴基斯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调查研究中,对小额信贷对女性创业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小额信贷为妇女创业提供了资金,这些借贷者中有62%的人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余下的38%的人却没有成功创业,这归因于缺乏小额贷款机构对借贷者的培训。
谭敏(2011)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意义,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农村金融制度的有效创新使民间金融进入正规金融体系,补充官方金融的不足,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杜晓山、聂强、张军(2010)在对江苏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调研时发现,江苏小额贷款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小额信贷公司业务开展顺利,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服务也是促进其良好发展的因素。江苏的小额贷款公司秉承着服务“三农”与微小企业的宗旨,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创新贷款技术,实现支农惠农目标;改革经营理念,形成新型客户关系。
陈颖健(2010)从政府运营监管的角度,针对当前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的不完整性和侵入性,提出“构筑一个合法、适度、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的建议。
王建亚、马鹏飞(2011)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商事主体,应当符合有关《公司法》等法律的要求;作为特殊的从事贷款发放业务的商事主体,同时又要符合对从事金融服务企业的法律要求。
杜晓山、聂强、张军(2010)在对江苏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调研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在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执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设只流于形式,执行却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人员保障。业务目标转移,偏离原先的发展路线,部分公司存在“放大不放小、贷富不贷贫”的现象,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及制度有待进一步探索。胡莹、雷曜(2014)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路径进行探索,小额贷款公司一开始就被定位于“新型金融组织”,不能吸收存款、高杠杆经营,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发放贷款,不能摆脱融资难的困境,融资来源成为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良性循环发展的瓶颈。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这种特点必然会使后续资金不足, 信贷规模无法扩张, 这使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持续经营。
王杰(2010)运用DEA分析方法,测算黑龙江省36 家小额贷款公司效率得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还不成熟,资源未能达到最佳配置,尚未建立市场良性竞争关系,各家小额贷款公司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控制风险。高晓燕、任丽华、赵颖(2011)对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进行统计,调查公司贷款情况,分析制约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政府支持不足、自身发展不足、业务创新不足、风险控制手段缺乏等因素影响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运营。杨虎锋、何广文(2011)对42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数据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效率水平的地区差异不明显。引起小额贷款公司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较低,说明小额贷款公司还需要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小额贷款公司的生产效率随成立时间的增长呈U型变化,适度扩大规模有利于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效率。低效率的公司可以学习标杆企业的发展经验以提高其经营效率,保证小额贷款公司持续运营。董晓琳、高瑾(2014)以江苏省227 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含有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的DEA 模型评估小额贷款公司运营效率,并采用Tobit 模型实证分析小额贷款公司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金规模、贷款利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水平目前没有导致逆向选择;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存在规模效应,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其运营效率的提升; 平均贷款额度与运营效率间存在倒U 型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