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家庭收入的增长和分配主体的不断变化,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居民可支配资产的分配选择变得愈加多样化。家庭金融投资变得十分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列出了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的几大方面,即生命周期因素、家庭资产因素、金融中介因素、社会互动及教育程度五大因素,并建立出tobit模型以南京市居民为模板进行了数据分析,可知受教育程度 、家庭收入、金融供给水平以及年龄等因素对金融资产选择的正向作用。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绪论 5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5
1.选题背景 5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
(二)研究现状 5
1.国内研究现状 5
2.国外研究现状 6
二、 影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因素分析 6
(一)生命周期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6
(二) 家庭资产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7
1.家庭资产的意义和组成 7
2.家庭资产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7
(三) 金融中介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7
(四) 社会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8
(五) 教育程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8
1. 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的影响 8
2. 教育程度与风险意识的影响 9
三、 实证分析与模型建立 9
(一) 研究样本 9
(二) 指标界定与模型构建 9
(三) 实证研究 10
(三) 小结 11
四、 结论与总结 11
(一) 结论和启示 11
(二) 总结和建议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积累,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这就需要一定的手段来处理额外的经济收入。而家庭处理这些可支配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金融资产投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资产投资选择种类增加,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投资由单一的储蓄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的债券、股票、保险、外汇等。家庭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变化将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目标的背景下,研究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居民家庭对于金融资产的选择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影响,为了了解到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选取了五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以南京市市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主要影响因素运用统计特征描述法,具体分析了每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从而得出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
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金融化水平。从理论上来看,研究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构建我国对于家庭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从实践上来看,在金融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家庭决策者总是相对理性的,容易受到各种理性或者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家庭金融资产的流向能够反映居民对国家经济形势的预期,有助于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微观层面来看,可以指导居民合理有效的进行金融投资,确实提高家庭财富,防范金融风险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袁志刚和宋铮(2000)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转轨时期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分析表明收入的上升、生命周期中收入的大幅度变动、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等因素是造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转轨时期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史代敏和宋艳(2005)首次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TOBIT模型。并运用微观数据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结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居民家庭能够持有的金融资产品种较少使得居民金融投资受限的结论。
除了微观的理论研究,何秀红和戴光辉(2007)采用SCF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收入风险和流动性约束对投资者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风险的增加会使得投资者降低对风险资产的需求,预期未来流动性的约束也会减少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由于我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收入差异,研究家庭资产影响因素时需要结合各自的特点。邹红,喻开志(2011)通过对我国六个城市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认为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呈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得出结论家庭投资行为受到职业、收入水平、生命周期、金融意识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认知偏差和投资者情绪对其家庭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对不同城市的研究比较,忠琴(2010)通过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国际比较,总结各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异同及差异成因,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金融工具相对单一等严重制约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发展。
我国研究由于起步晚,数据不完整等问题,研究还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将视野拓宽,多数研究集中于储蓄这一固定视角。并且,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数据,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同时,缺少创新,缺少引用新概念作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早期资产选择模型建立后,学者对家庭资产选择的研究由理论导向型转向实证研究型。国外学者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资收入、生命周期和个人特征等因素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Merton(l971)引入工资收入,考虑到在没有组合限制的条件下,投资者以无风险利率将其未来工资资本化,将工资作为其投资无风险投资组合的一部分,理性的投资者会在年轻时持有较多的风险资产,年老时减少对风险资产的配置数量。
随后,Maenhout(2001)进一步完善了 Merton的最优规则,通过允许未来工资收入变动而将其一般化,研究发现将工资引入到简单模型,家庭将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具有财富效应。同时他们研究发现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收入风险时,其对投资者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产生影响,但替代效应较小,工资收入对最优资产的配置起决定作用。
将工资收入作为影响因素的还有Massa 和 Simonov,Massa 和 Simonov(2006)研究发现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与他们的劳动收入正相关,富裕家庭更倾向于选择能冲劳动收入风险的股票。Campbell(2006)发现美国富裕的家庭在进行资产选择时,愿意承受更大的风险,同时认为工资收入等人力资本因素带来的风险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使家庭在投资时会更加谨慎,导致风险资产在家庭资产中的比重减少。Lam(2009)的研究发现永久性的收入风险使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显著减少,暂时的收入风险则没有显著影响。
从其他影响因素来看,Cocco(2001)建立了包含住房投资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发现,对于年轻的和较穷的家庭来说,在住房上的投资支出使得他们的流动性资产较少,所以他们不会乐意支付进入股票市场的固定费用。同时,他认为住房风险会也会挤出投资者在股票上的投资份额。对个人特征情况对资产选择的影响方面,Guiso等(2004)研究发现对外界社会、金融机构等信任度高的家庭更情愿投资风险资产。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绪论 5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5
1.选题背景 5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
(二)研究现状 5
1.国内研究现状 5
2.国外研究现状 6
二、 影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因素分析 6
(一)生命周期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6
(二) 家庭资产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7
1.家庭资产的意义和组成 7
2.家庭资产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7
(三) 金融中介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7
(四) 社会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8
(五) 教育程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8
1. 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的影响 8
2. 教育程度与风险意识的影响 9
三、 实证分析与模型建立 9
(一) 研究样本 9
(二) 指标界定与模型构建 9
(三) 实证研究 10
(三) 小结 11
四、 结论与总结 11
(一) 结论和启示 11
(二) 总结和建议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积累,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这就需要一定的手段来处理额外的经济收入。而家庭处理这些可支配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金融资产投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资产投资选择种类增加,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投资由单一的储蓄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的债券、股票、保险、外汇等。家庭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变化将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目标的背景下,研究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居民家庭对于金融资产的选择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影响,为了了解到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选取了五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以南京市市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主要影响因素运用统计特征描述法,具体分析了每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从而得出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
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金融化水平。从理论上来看,研究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构建我国对于家庭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从实践上来看,在金融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家庭决策者总是相对理性的,容易受到各种理性或者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家庭金融资产的流向能够反映居民对国家经济形势的预期,有助于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微观层面来看,可以指导居民合理有效的进行金融投资,确实提高家庭财富,防范金融风险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袁志刚和宋铮(2000)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转轨时期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分析表明收入的上升、生命周期中收入的大幅度变动、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等因素是造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转轨时期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史代敏和宋艳(2005)首次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TOBIT模型。并运用微观数据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结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居民家庭能够持有的金融资产品种较少使得居民金融投资受限的结论。
除了微观的理论研究,何秀红和戴光辉(2007)采用SCF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收入风险和流动性约束对投资者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风险的增加会使得投资者降低对风险资产的需求,预期未来流动性的约束也会减少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由于我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收入差异,研究家庭资产影响因素时需要结合各自的特点。邹红,喻开志(2011)通过对我国六个城市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认为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呈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得出结论家庭投资行为受到职业、收入水平、生命周期、金融意识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认知偏差和投资者情绪对其家庭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对不同城市的研究比较,忠琴(2010)通过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国际比较,总结各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异同及差异成因,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金融工具相对单一等严重制约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发展。
我国研究由于起步晚,数据不完整等问题,研究还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将视野拓宽,多数研究集中于储蓄这一固定视角。并且,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数据,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同时,缺少创新,缺少引用新概念作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早期资产选择模型建立后,学者对家庭资产选择的研究由理论导向型转向实证研究型。国外学者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资收入、生命周期和个人特征等因素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Merton(l971)引入工资收入,考虑到在没有组合限制的条件下,投资者以无风险利率将其未来工资资本化,将工资作为其投资无风险投资组合的一部分,理性的投资者会在年轻时持有较多的风险资产,年老时减少对风险资产的配置数量。
随后,Maenhout(2001)进一步完善了 Merton的最优规则,通过允许未来工资收入变动而将其一般化,研究发现将工资引入到简单模型,家庭将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具有财富效应。同时他们研究发现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收入风险时,其对投资者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产生影响,但替代效应较小,工资收入对最优资产的配置起决定作用。
将工资收入作为影响因素的还有Massa 和 Simonov,Massa 和 Simonov(2006)研究发现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与他们的劳动收入正相关,富裕家庭更倾向于选择能冲劳动收入风险的股票。Campbell(2006)发现美国富裕的家庭在进行资产选择时,愿意承受更大的风险,同时认为工资收入等人力资本因素带来的风险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使家庭在投资时会更加谨慎,导致风险资产在家庭资产中的比重减少。Lam(2009)的研究发现永久性的收入风险使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显著减少,暂时的收入风险则没有显著影响。
从其他影响因素来看,Cocco(2001)建立了包含住房投资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发现,对于年轻的和较穷的家庭来说,在住房上的投资支出使得他们的流动性资产较少,所以他们不会乐意支付进入股票市场的固定费用。同时,他认为住房风险会也会挤出投资者在股票上的投资份额。对个人特征情况对资产选择的影响方面,Guiso等(2004)研究发现对外界社会、金融机构等信任度高的家庭更情愿投资风险资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