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分析

摘 要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在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如何开拓国际市场的问题上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日显激烈,只有开拓国外市场才能有更大发展空间,阐述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意义入手。剖析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运用的模式,制定出完整的开拓方案。然后分析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困境,接着总结日本、美国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经验。最后提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导言 1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现状与模式 3
1.1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内涵 3
1.2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3
1.3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模式 5
第二章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劣势分析 7
2.1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的优势 7
2.2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的劣势 8
第三章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措施 12
3.1其他国家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借鉴 12
3.2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 12
3.3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导 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中小企业“走出去”意义重大
近些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中小企业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唯有“走出去”这一战略。“走出去”的战略能让资源有效地被利用和配置,同时还可以利用国外市场的资源以此来获得利益;并且还能进一步调整中小企业的经济结构,跨越非关税壁垒,跃过贸易保护围墙。最近几年,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战略,这加剧了国内中小企业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了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从这可以看出,中国不仅仅是为了要适应国际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更为了中国加入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界贸易组织后,中小企业能立足于世界市场而做出的必然的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学习到国外的理念与技术,从而推动企业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
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的中小企业走进世界经济市场这个大舞台,不仅可以减少在国内市场的一些弊端,而且也赶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经营是个大趋势,中国企业也应该开阔视野顺应潮流,实现“走出去”,才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一个不倒的地位,因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寻求国际发展合作的机会,让企业在世界经济中屹立不倒。
(二)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1、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样的产品在市场竞争当中日显激烈。企业在国内、国外分别开拓市场,去寻求两个不同市场的发展,比企业单单在国内市场中发展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
2、国际市场是一个比国内市场大出好几十倍的市场,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也各不相同,在这些巨大的市场里,总能够找到适合企业产品的某一个市场;
3、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小企业尽快开拓国际市场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4、开拓国际市场不仅仅意味着销售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会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会不停地开发新型的产品,企业还会为了市场的需求去调整产品结构,使企业提升整体素质和实力,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从197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余年历程,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已属于稳定之源。我国一些企业已走上跨国经营的道路。然而,能跨国经营的大多数企业大多数都为大型国企或集团,中小企业虽然有心开拓国际市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不够大等问题,导致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面临着较大压力。中小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开拓和发展,对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市场政策、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以及发展战略问题等诸多需要调整的因素,为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了难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必须扬长避短,合理地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为自身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本文从中小企业出口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实证分析和统计分析法剖析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现状及模式;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有何优势劣势,最后选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来对中小企业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现状与模式
1.1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内涵
1.1.1中小企业内涵
中小企业的内涵,就是中小企业本质上的特征,各个国家一般从独立拥有产权和经营权的程度为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来界定企业是否属于中小企业。目前,根据2011年6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在出台了《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的文件明确提出,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人数在300到2000人之间,年销售总额达到3000万~3亿,企业资产为4000万~4亿的为中型企业;而企业人数低于300人,年销售额低于3000万,企业资产低于4000万的为小型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所指的就是与行业内的大型企业相较之下相对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产业类型不同,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1.1.2中小企业“走出去”内涵
从理论角度来分析,“走出去”这个战略其实就是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产品等资源以及企业本身走进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这个大舞台跟其他企业竞争、合作;从现实生活角度分析,“走出去”的战略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对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企业,把各种元素、企业生产能力等带到国外。“走出去”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进出口,而且还包含了技术、服务、经验等资源。
从两个层面上对中小企业“走出去”进行探讨:第一层面是输出商品,主要是产品、技术等商品要素输出,它包含了产品、服务、技术与劳务等;第二个层面是指输出资本,就是国内企业直接对外投资,如在国外投资办厂、开店等等。本章节首先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现状,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
1.2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1.2.1投资额较少,规模效应普遍不明显
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设立的机构规范普遍较小,形成不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截至2015年底,中小企业投资存量突破1000亿美元。据联合国2015年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在跨国企业在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4%,同时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平均市场占有率达到38%,已经超过了大型企业在海外跨国经营的市场占有率(32%)。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这表示中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规模总体较小,只有极少数企业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金额、数量总体明显偏少,这就导致了我国企业在海外整体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和发达国家、甚至是少数一些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局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