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黄陵县作为我国的33个重点产煤县和陕西五大煤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自2012年以来,煤炭产业产能过剩对煤炭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加之目前面临的碳减排以及环境污染压力,煤炭产业去产能化刻不容缓。为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黄陵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对黄陵县及其他类似地区煤炭产业去产能化具有参考价值。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主要研究内容 3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黄陵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4
2.1黄陵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4
2.2存在问题 4
3黄陵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7
3.1黄陵县国有大中型煤矿众多,地方政府影响力有限 7
3.2政府为提高地方税收,默许大量民间中小型煤矿的开办 8
3.3高额利润驱使不法分子大量私采盗采煤炭资源 9
4 黄陵县煤炭产业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 10
4.1着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 10
4.2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11
4. 3降低煤炭供应成本 12
4. 4推进煤炭开发利用绿色发展 13
4. 5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14
4..6激发煤炭产业发展新动力 15
致 谢 19
1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黄陵县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沮河流域。面积2288平方千米。黄陵县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地质储藏量27.3亿吨,是中国33个重点产煤县和陕西省五大煤田之一,具有埋藏浅、易开采、中灰、低硫、低碳、高发热量的特点,是优质化工、动力与生产用煤,矿区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2285万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黄陵矿区腹地—黄陵县店头镇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98公里,距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28公里,南距省会西安200公里。包茂高速公路西延段(西安—延安)、210国道及省道黄畛(黄陵—上畛子)公路,已建成的西安—黄陵第二条高速公路,店后(黄陵店头—铜川后列桥)公路,西延铁路和开工建设的候韩黄(山西侯马—陕西韩城—陕西黄陵)铁路与黄陵矿区铁路专用线在煤化工园区交汇,交通运输顺畅便捷。
1.1.2选题意义
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适度的产能过剩可以激发市场内竞争活力,刺激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但严重的产能过剩则会影响市场环境,造成行业内恶性竞争,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经营负担加重,企业经营困难,严重阻碍经济又好又快稳定发展。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自十二五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2年以来中国煤炭行业发展遭遇了“严冬”。宏观经济增长趋缓、煤炭下游需求不振、雾霾治理都压缩了煤炭需求的增长空间。
2012年下半年煤市进入“铁锈时代”,作为煤市风向标的秦皇岛动力煤指数目前已经处于近十年来的低位,煤炭全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目前,煤炭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数据显示,按照2015年煤炭消费量35亿吨估算,中国煤炭产能过剩22亿吨。
煤炭资源供大于求凸显产能过剩。由于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导致我国煤炭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煤炭市场风险大大增加,煤炭行业以增加产量、扩张规模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很多煤企在面对煤价下滑带来的巨大亏损时,不得不通过降薪、甚至停薪留职、内部休假等手段来降本增效。但即便如此,随着煤价不断降低,煤企的资金链已经快顶不住。数据显示,目前煤炭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7.7%,处于16年来最高水平。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学术界已经对产能过剩的概念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但是在产能过剩的测算方法上却是各异的,由于在数据的获取上存在困难,在数据的处理上存在着限制,所以大多数研究学者都会采用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过剩的衡量指标,国外学者们在产能利用率测算、成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上都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关于“产能过剩”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张伯伦(Chamberil,1933)的《垄断竞争理论》一书中,他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导致平均成本曲线高于边际成本曲线,从而出现持续的产能过剩。Fair(1985)认为,在产品的周期性需求波动下,企业可通过持有产能过剩的状态以保持生产的柔性,即在经济不景气下并不调整其生产规模及要素投入量,来避免调整成本,继而出现产能过剩问题。Kirliey等人(2002)指出产能利用率是产能产出与观测到的产出水平之间的比较,如果产能产出大于观测到的产出水平,则意味着存在着产能过剩。OECD将“产能过剩”定义成企业在比起实际设计时所能达到的更低的产量上进行生产的一种状态。而Kamien 则认为不完全竞争行业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1.2.2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国内学者们分别从微观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原因层面系统界定了产能过剩的概念。米黎钟,曹建海(2006)认为产能过剩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投入原材料、劳动力及固定资本等要素所能达到的最佳产出,并超出市场需求决定的实际产量的状况。周劲(2007)认为产能过剩是当某行业的实际产出在某种程度上低于其生产能力,并通过行业的相关经济指标所反映出来了这种程度超过行业正常规模范围,则表明该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王立国(2010)认为产能过剩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由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实际产量与消费量以及全要素投入下最佳产出均出现了严重偏离的状况。袁捷敏(2013)指出,产能过剩是产能相对于生产量的过剩,即产能产出超过实际产出(或产能利用率小于1)的情况,同时他还指出产能过剩包括适度产能过剩和产能过度过剩两个附加概念。他指出如果产能超出生产量到某种程度,而且正面影响小于负面影响的国度产能过剩则应该被及时关注,尽早化解。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张占斌、张孝德(2014)则指出产能过剩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产品最大产出能力远远超过市场需求所决定的最优供应量的状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8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