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分析(附件)【字数:13317】
本文首先界定汽车产业集群的定义、结构和特征;其次介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进行简要分析,发现长三角汽车产业集中度已经达到了寡占Ⅳ型;然后,经参考大量文献,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计算找出影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结论影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聚程度的因素按其重要性分别为购买力、固定投资、地方税收、企业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运输效率;最后针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出我国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应建议。这对进一步发展区域汽车集群产业、提高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汽车产业集群;影响因素;长三角
目录
0 引言 1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3
1.3研究内容与框架 3
1.4创新之处与存在问题 4
2 汽车产业集群概述 4
2.1汽车产业集群定义 4
2.2汽车产业集群构成 4
2.3汽车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5
3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7
3.1长三角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7
3.2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育现状 12
4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5
4.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5
4.2 变量选取 15
4.3建立面板模型 17
4.4模型分析过程 17
4.5模型分析结果 19
5 对策与建议 20
5.1 通过并购对汽车产业进行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20
5.2 增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 20
5.3 延伸汽车产业链,增加企业附加值 20
5.4 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1
5.5 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导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21
5.6 加大产业要素投资,综合发展汽车产业 21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 引言
产业集群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也是区域发展战略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汽车产业的高产业关联度和长产业链条,决定了它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我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而长三角地区在这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中集群效果最佳、最具竞争力。
本文着重通过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中度指数和区位熵的计算来分析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然后,经参考大量文献,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计算找出影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如何发展区域汽车产业集群提供科学思路。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中于1990年提出的,是指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的之间纵横向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的总体[1]。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它注重于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加剧竞争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加强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是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是高关联度的规模经济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汽车产业链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上游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及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比如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比如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物流、餐饮、旅馆等行业;此外,在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善的支撑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试验研究开发体系、认证检测体系等[2]。
/
图1 汽车产业链结构
汽车产业集群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技术、产品创新,有利于加强专业化,引进外资以提升产业集聚性,通过产业集群进行发展是汽车产业的典型发展方式。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3%和4.7%,产销量7年蝉联全球第一,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59.0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117.23亿元,同比增长8.3%,行业利润总额2464.79亿元,同比增长13.4%[3]。而我国形成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中,集群效果最佳、最具竞争力的是长三角地区[4]。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学术界,存在很多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比如古典产业集群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产业集群理论、现代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等,而汽车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部分,既具有产业集群的共性特点,也具有汽车产业独特的特征,但是至今都没有详细的关于中国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权威研究理论。本课题通过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数据的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完善汽车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我国汽车产业自1995年至今高速发展,也拉动了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比如铁、机械、橡胶、石化、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等产业,但是“汽车大国”的名称背后掩藏着许多问题,比如自主化水平低,核心技术未掌握等。而通过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现在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发展区域汽车集群产业、提高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界定汽车产业集群定义、结构和主要特征;其次介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经参考大量文献,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计算找出影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出我国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应建议。
1.2.2研究方法
为了达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并考虑到实际的研究条件,本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的课题,查找大量相关文献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
目录
0 引言 1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3
1.3研究内容与框架 3
1.4创新之处与存在问题 4
2 汽车产业集群概述 4
2.1汽车产业集群定义 4
2.2汽车产业集群构成 4
2.3汽车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5
3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7
3.1长三角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7
3.2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育现状 12
4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5
4.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5
4.2 变量选取 15
4.3建立面板模型 17
4.4模型分析过程 17
4.5模型分析结果 19
5 对策与建议 20
5.1 通过并购对汽车产业进行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20
5.2 增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 20
5.3 延伸汽车产业链,增加企业附加值 20
5.4 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1
5.5 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导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21
5.6 加大产业要素投资,综合发展汽车产业 21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 引言
产业集群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也是区域发展战略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汽车产业的高产业关联度和长产业链条,决定了它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我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而长三角地区在这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中集群效果最佳、最具竞争力。
本文着重通过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中度指数和区位熵的计算来分析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然后,经参考大量文献,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计算找出影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如何发展区域汽车产业集群提供科学思路。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中于1990年提出的,是指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的之间纵横向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的总体[1]。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它注重于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加剧竞争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加强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是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是高关联度的规模经济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汽车产业链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上游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及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比如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比如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物流、餐饮、旅馆等行业;此外,在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善的支撑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试验研究开发体系、认证检测体系等[2]。
/
图1 汽车产业链结构
汽车产业集群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技术、产品创新,有利于加强专业化,引进外资以提升产业集聚性,通过产业集群进行发展是汽车产业的典型发展方式。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3%和4.7%,产销量7年蝉联全球第一,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59.0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117.23亿元,同比增长8.3%,行业利润总额2464.79亿元,同比增长13.4%[3]。而我国形成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中,集群效果最佳、最具竞争力的是长三角地区[4]。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学术界,存在很多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比如古典产业集群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产业集群理论、现代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等,而汽车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部分,既具有产业集群的共性特点,也具有汽车产业独特的特征,但是至今都没有详细的关于中国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权威研究理论。本课题通过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数据的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完善汽车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我国汽车产业自1995年至今高速发展,也拉动了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比如铁、机械、橡胶、石化、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等产业,但是“汽车大国”的名称背后掩藏着许多问题,比如自主化水平低,核心技术未掌握等。而通过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现在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发展区域汽车集群产业、提高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界定汽车产业集群定义、结构和主要特征;其次介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经参考大量文献,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计算找出影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出我国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应建议。
1.2.2研究方法
为了达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并考虑到实际的研究条件,本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的课题,查找大量相关文献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