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中小企业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中,进出口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而国际贸易环境也愈加复杂多变。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其中,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的一部分,存在着更多更大的风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一方面要承担传统的结算带来的弊病;另一方面要面对新型的结算如何应用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在面对国际贸易结算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结合当前国际结算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国际结算选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概念2
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面临的风险2
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风险2
1、汇付2
2、托收2
3、信用证2
4、国际保理3
5、备用信用证3
(二)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其他风险3
1、国家风险3
2、汇率风险3
3、操作风险4
三、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风险产生的原因4
(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4
1、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4
(二)环境原因 4
1、贸易和外汇管制4
2、国内信用风险管理滞后5
3、国内企业存在恶性竞争5
四、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风险案例5
(一)结算方式风险案例5
(二)汇率风险案例5
五、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结算风险的措施5
(一)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控 5
(二)采用多元化的国际结算方式 6
1、托收与汇付组合6
2、托收与信用证组合6
3、汇付与国际保理组合6
(三)合理选择交易对象 5
(四)提升公司相关员工整体素质 5
致谢7
参考文献7
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中小企业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黄茹菲
引言
引言
目前全球贸易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亿元,下降1.8%;进口104485亿元,下降13.2%。在国际贸易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在出口商为扩大出口,力求使自己的商品稳站国际市场之时,更应在注重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保障信用制度的完善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平均坏账率为0.25%~0.5%。而我国企业海外销售坏账率达5%~30%。这无形之中使我国企业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本身寻求的扩大销路、利润增长却反过来成为了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催收应收账款上,进而降低盈利能力,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些外贸企业中,500万家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六成以上,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如何为中国中小企业选择正确合适的结算方式,如何防范中小企业国际结算方式带来的风险,对于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结算风险概念
国际贸易中风险是很难避免的,其中结算风险又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由于并不算十分健全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惯例,贸易各国对某些条款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偏差。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外汇紧张,有些可能存在交易各方的违规操作、恶意欺诈等,特别是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如果有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突出风险。总而言之,什么是国际结算风险,是指贸易双方在进行货物款项支付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货款支付发各种因素,使贸易方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面临的风险
(一)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风险
1、汇付
汇付,主要指进口商通过银行选择合适的结算工具将货款汇给出口商的一种结算方式。预付货款与货到付款是汇付的两种方式。其中预付货款就是先结款,再运输商品。进口商现将货款付给出口商,出口商在收到货款后再吧货物交给进口商。这种汇付方式需要担负一定贸易风险的是进口商。货到付款方式就是出口商先把货物运交到进口商,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将货款汇给出口商。一般情况下,出口商承担更多的风险。虽然该种结算方式简单便捷、费用较低,但对商业信用依赖性较强,存在出口商需承担长期占压资金或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同时存在进口商诱骗发货导致出口商钱货两空的风险,在几种主要的结算方式中属于风险系数最高的。
2、托收
托收,是指出口商向银行出具债权凭证,委托其向进口商收取货款。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是托收的两种方式。托收的信用种类是商业信用,通过商业信用的建立,来促进贸易的实现。简而言之,就是采取先运输商品后付款的方式,对于进口商而言,这种情况比较有利,不但可以减少费用的支出,而且有利于资金周转和融通。同时有利于调动进口商的交易积极性,从而促进贸易和扩大出口,所以托收经常被出口商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然而对于采用托收方式的国际结算来说,这种方式使得出口商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贸易风险。如果进口商出现拖延付款或者是拒绝付款的情况,那么一旦出口商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就可能会给出口商造成严重的经济财务危机。
3、信用证
信用证,申请人(一般为进口商)要求开证行开立的具有一定金额的、且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证明文件。一直以来,信用证算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比较常用的方式,特别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在于信用证存在有利于提高买卖双方履行合约的积极性、保障出口商收汇安全。这种付款方式能够规避一程定度的企业收汇风险,但由于信用证独立于销售合同之外,不会受限于销售合同条款的制约,同时容易受市场变化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巨大损失。信用证的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软条款风险。软条款就是信用证中货款支付条件没有明确指出,或者银行难以承担的条款。存在软条款的信用证虽然在形式上完整无错,但是其所附带条件的生效方式还是会显露出它的迷惑性。这种存在软条款的信用证的本质上就对出口商不公平,是给出口商挖的一个陷阱;第二,伪造信用证。这种情况也经常会遇到。进口商伪造出虚假信用证,然后寄送给出口商,要求出口商出货,却不承担货款,从而骗取商品;;第三,开证行存在问题。如果开证行无法偿付信用证所需要支付的货款,那么出口商只能依靠买卖合同要求进口商付清款项,这就会让出口商承受较大的资金风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概念2
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面临的风险2
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风险2
1、汇付2
2、托收2
3、信用证2
4、国际保理3
5、备用信用证3
(二)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其他风险3
1、国家风险3
2、汇率风险3
3、操作风险4
三、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风险产生的原因4
(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4
1、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4
(二)环境原因 4
1、贸易和外汇管制4
2、国内信用风险管理滞后5
3、国内企业存在恶性竞争5
四、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风险案例5
(一)结算方式风险案例5
(二)汇率风险案例5
五、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结算风险的措施5
(一)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控 5
(二)采用多元化的国际结算方式 6
1、托收与汇付组合6
2、托收与信用证组合6
3、汇付与国际保理组合6
(三)合理选择交易对象 5
(四)提升公司相关员工整体素质 5
致谢7
参考文献7
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中小企业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黄茹菲
引言
引言
目前全球贸易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亿元,下降1.8%;进口104485亿元,下降13.2%。在国际贸易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在出口商为扩大出口,力求使自己的商品稳站国际市场之时,更应在注重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保障信用制度的完善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平均坏账率为0.25%~0.5%。而我国企业海外销售坏账率达5%~30%。这无形之中使我国企业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本身寻求的扩大销路、利润增长却反过来成为了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催收应收账款上,进而降低盈利能力,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些外贸企业中,500万家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六成以上,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如何为中国中小企业选择正确合适的结算方式,如何防范中小企业国际结算方式带来的风险,对于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结算风险概念
国际贸易中风险是很难避免的,其中结算风险又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由于并不算十分健全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惯例,贸易各国对某些条款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偏差。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外汇紧张,有些可能存在交易各方的违规操作、恶意欺诈等,特别是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如果有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突出风险。总而言之,什么是国际结算风险,是指贸易双方在进行货物款项支付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货款支付发各种因素,使贸易方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面临的风险
(一)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风险
1、汇付
汇付,主要指进口商通过银行选择合适的结算工具将货款汇给出口商的一种结算方式。预付货款与货到付款是汇付的两种方式。其中预付货款就是先结款,再运输商品。进口商现将货款付给出口商,出口商在收到货款后再吧货物交给进口商。这种汇付方式需要担负一定贸易风险的是进口商。货到付款方式就是出口商先把货物运交到进口商,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将货款汇给出口商。一般情况下,出口商承担更多的风险。虽然该种结算方式简单便捷、费用较低,但对商业信用依赖性较强,存在出口商需承担长期占压资金或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同时存在进口商诱骗发货导致出口商钱货两空的风险,在几种主要的结算方式中属于风险系数最高的。
2、托收
托收,是指出口商向银行出具债权凭证,委托其向进口商收取货款。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是托收的两种方式。托收的信用种类是商业信用,通过商业信用的建立,来促进贸易的实现。简而言之,就是采取先运输商品后付款的方式,对于进口商而言,这种情况比较有利,不但可以减少费用的支出,而且有利于资金周转和融通。同时有利于调动进口商的交易积极性,从而促进贸易和扩大出口,所以托收经常被出口商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然而对于采用托收方式的国际结算来说,这种方式使得出口商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贸易风险。如果进口商出现拖延付款或者是拒绝付款的情况,那么一旦出口商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就可能会给出口商造成严重的经济财务危机。
3、信用证
信用证,申请人(一般为进口商)要求开证行开立的具有一定金额的、且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证明文件。一直以来,信用证算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比较常用的方式,特别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在于信用证存在有利于提高买卖双方履行合约的积极性、保障出口商收汇安全。这种付款方式能够规避一程定度的企业收汇风险,但由于信用证独立于销售合同之外,不会受限于销售合同条款的制约,同时容易受市场变化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巨大损失。信用证的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软条款风险。软条款就是信用证中货款支付条件没有明确指出,或者银行难以承担的条款。存在软条款的信用证虽然在形式上完整无错,但是其所附带条件的生效方式还是会显露出它的迷惑性。这种存在软条款的信用证的本质上就对出口商不公平,是给出口商挖的一个陷阱;第二,伪造信用证。这种情况也经常会遇到。进口商伪造出虚假信用证,然后寄送给出口商,要求出口商出货,却不承担货款,从而骗取商品;;第三,开证行存在问题。如果开证行无法偿付信用证所需要支付的货款,那么出口商只能依靠买卖合同要求进口商付清款项,这就会让出口商承受较大的资金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