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港务区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沿线许多国家已经积极地参与进来,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电子商务近来年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已经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得了迅速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为了让电子商务助力西安经济的增长,西安港务区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基本形成发展定位明确,思路清晰,稳步发展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港务区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外部机遇,但同时区域发展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发展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实现区域的快速发展,提升其对周边经济的拉动作用成为港务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以西安港务区发展绩效为对象,通过系统分析,借鉴世界银行评分标准,需要对其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尤其是在制定考核指标上,一定要对其权重进行充分的考量。对港务区进行评价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建设,利用指标体系对港务区的发展绩效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评价分析本文发现西安港务区的发展仍存在人才绩效不足、保税区效用低、产业园区未形成等问题。最后本文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重视人才引进与建设,完善保税区建设与辐射效用,优化资源配置等发展建议,以推动港务区发展绩效提升,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研究方法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内研究现状 2
1.3.2 国外研究现状 3
2相关理论基础 4
2.1国际陆港理论 4
2.2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数理论 4
3西安国际港务区概述 5
3.1西安国际港务区基本情况 5
3.2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分析 5
4西安港务区绩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于世界银行LPI评分体系 8
4.1评价指标设计 8
4.2指标赋权 9
4.3 数据收集与综合评价 11
5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绩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西安港务区绩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结果 14
5.1相关政策法规仍需完善 14
5.2综合保税区效用未充分发挥 14
5.3平台运行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不足 15
5.4专业人才缺乏 15
6未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议 16
6.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6
6.2优化资源配置 16
6.3提高平台运作效率 17
6.4加强人才引进 17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附件 22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位于陕西西安的国际港务区主要包括保税和国内物流区域、集装箱管理区、国际贸易管理区、应急区、景观区、服务区、空港区等区域部分,各区域发挥着相关功能。作为该省“十一五”期间明确的重要的规划项目,港务区在铁路部门集装箱管理中心和保税区的支持下,综合利用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为物流集散提供服务,并形成了集商贸、生产、物流等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园区。很好的连接了沿海各港口和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圈,实现了专业性的产业集群,并成为连接省内、西北、亚欧大陆等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构建了连接各城市物流发展的多功能、范围广的大型平台。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相关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借助互联网经济繁荣的契机以及国内经济整体运行发展的良好态势,陕西省西安市的国际港务区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增速态势良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在2018年,仅前三个季度就实现了44.84亿元总产值,相较于2017年同时期的产值增加了23.9%;同时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该园区实现了134.69亿元的总量,相较于2017年同时期的总量提高了28.9%。陕西省西安市的国际港务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健全相关功能,增强港口建设力度与效率,入驻企业逐年增加,企业范围覆盖物流、电商、零售等多种类型,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目前,该港务区已经被国家认可成为一类口岸、进口粮食和肉的特定口岸,并在2018年进一步获得汽车进口口岸的许可,实现了口岸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健全。发展的典型案例众多,如2013年投入使用的“长安号”,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开行超过500次,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运营线路逐年增加,“长安号”的顺利投入使用为陕西省进一步实施开放提供了资源保障,为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往来提供了便利,对西安乃至陕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总结其目前在发展过程中所存的问题,并给予政策建议,从而为过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带来帮助。
1.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采用了参考文献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借阅的渠道有很多种,主要有知网、图书馆、书店等,为论文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通过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相关物流专业指数沟通,深入了解西按国际港务区的绩效影响因素以及其他相关内容,从而为论文提供更为客观、更为深入的理论、数据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内陆港的建设发展不断深化过程中,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陆港的发展绩效问题也不断深入,对于内陆次区域开发模式,陆港发展路径、陆港发展动力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3.1 国内研究现状
王玉勤(2018)基于自贸区建设的视角对港务区发展进行了研究,他研究发现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基本完成,但发展动力不足,其发展的核心瓶颈在于自贸区的效力发挥较差。因此为了推动港务区发展,应当基于政策角度完善自贸区的制度建设与招商引资等工作。
吴倩(2017)对兰州国际港务区内部企业的发展运营状态分析,通过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企业发展战略态势与选择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研究中发现,这种内陆港自身发展与其内部企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协调性,企业在战略选择中需要依托区域战略定位,同时区域发展则依靠企业集群的形成。
王丹(2017)研究西安港务区的发展历史数据,将港务区建成以来的外贸业务数据与西安整体外贸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港务区的发展对西安市的外贸进出口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面向中亚五国的贸易中港务区的拉动效果显著。
李兆磊,张雅琪(2015)年研究了西安港务区的物流枢纽效力问题,通过设定区域枢纽能力体系,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港务区的区域辐射范围进行测度,对其发展效力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港务区的物流影响力与绩效水平。
张宇圣(2015)对港务区的发展绩效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发展绩效的分析提出了港务区发展中的问题。他认为西安港务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人才问题,因为人才的匮乏导致了相关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因此港务区为了完善发展应当设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从国内的学者研究成果看,目前对港务区发展的状态与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也涉及到港务区在物流产业、区域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等的影响。但具体对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绩效如何科学的评价,通过定量评价发现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600.html

好棒文